個人資料
正文

誰種下仇恨它自己遭殃 zt

(2006-08-22 16:25:48) 下一個
2006-07-05《聯合早報網》作者元昊的一篇文章《剖析中國年輕一代反日的深層原因》,是一篇很有見地的好文章,特別值得那些親日的所謂專家學者放下身段好好學習。“對日新思維”曾一度甚囂塵上,幾幾乎主導了中央高層的對日外交政策。說這些所謂“專家”、“學者”是漢奸,那是有偏激之處;說他們書生誤國,一定是相當寬容的評判了。這裏先摘錄作者元昊在該文的幾個判斷,與讀者共同欣賞:“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的禮儀之邦。主張中庸,謙和,以禮以德服人;但是日本居然有能力讓這樣一個國家收起所有善意,義無反顧地堅持對日本人價值觀和人品的不信任……”,“中國人對美國人的觀感出奇的好,即使遇上台灣問題,很多人也會這樣區分:美國政府並不等於美國人民。在中國,一個年輕人公開宣示喜歡美國並不會惹來異樣的眼光,但是如果公開宣示喜歡日本……”,“中國政府對反日雖然能控製但卻沒主導權。主導反日的是中國的新一代年輕人。”,“如果說中國老一代人對那段曆史是深深地印在腦海中,那麽年輕一代人的做法是直接把仇恨刻在骨頭裏。”“中國政府也曾經刮起一段"對日新思維"的新政, 中國年輕一?慈盞淖佘罄磧墒牽?‘日本政府無法讓他們相信,日本不會再一次侵略中國!’中國年輕一代不想他們父輩的惡夢重新降臨在他們頭上……” 本人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有兩點很深的感觸。一是,近幾年中國大陸的新一代年輕人“哈日”潮洶湧澎湃,曾讓老一輩憂心如焚,一片指斥之聲;何以反日情緒相對老者而言,不遑多讓?這使我們這種“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準老年人,對現代青年產生一股佩服讚歎之情,讚歎和佩服他們的高於一切的真正愛國之情。二是,日本人(正如元昊所說,不區分日本政府和日本人)為何在中國人心中是如此醜陋、深惡痛絕、刻骨仇視的角色?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有多方麵,元昊的文章也多有論述,本人不在此贅述以過多掠人之美。隻將兒時的小小回憶奉獻給讀者: 鄙人年近花甲,記得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音樂老師給我們教唱一首歌曲,叫《二月裏來》。這首抗日歌曲現在還不時出現在電視舞台上,但給我的感受遠不及兒時的“韻味”了。不因別的,就因歌詞被改了,也許是流傳的“版本”不同吧!本學士從小記憶力好,現將《二月裏來》的頭兩段歌詞憑記憶抄錄於後: “二月裏來呀好風光,家呀家戶戶種田忙;指望著今年的收成好,多打些五穀充軍糧。打鬼子的方法呀有多種,在後方生產也是一樣,種瓜的得瓜呀種豆的得豆,誰種下仇恨它自己遭殃!……” 第一段唱出了農民種田為抗日的喜悅之情,以致於在文革中被批判,說是有粉飾太平之嫌。第二段就是我感觸頗深的地方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按照兒時的一般理解和成人的一般用法,無非是說“一份辛勤一從收獲”的意思;緊接著的“誰種下仇恨它自己遭殃!”才讓人有豁然開朗、痛快淋漓的感受,不!是享受。這個“它”,不是指一個人,當然是指日本侵略者和日本政府;這也不像現在的歌詞已改為“他”了,意味遠遠不及了。 這首歌,樸實無華,田園風光與抗日戰爭就是“戰爭與和平”的有機結合,可以說達到了相當的藝術境界。我一直喜歡,到了59歲了,還不時一個人哼哼,還到網上去搜索下載。 這首歌,我要說的是,多麽有預見性啊:“誰種下仇恨它自己遭殃!”中日關係緊張,日本有很多說法,可是“誰種下仇恨它自己遭殃!”這個說法,是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就由中國人在警告,在傳唱。日本鬼子當時不相信,現在應該相信了吧!如果現在還不相信,對中國還心存非份之想,恐怕將來仍然是“它自己遭殃!”。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