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BBY時事】 賴斯嘲弄了全世界(2006年6月4日星期日)

(2006-08-22 16:25:46) 下一個
【BBY時事】 賴斯嘲弄了全世界 (2006年6月4日星期日)      ●“最麻煩球迷”內賈德扯動了賴斯的“石榴裙”      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6月3日在與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通電話時表示,伊朗已經做好與有關方麵進行民主的、沒有任何先決條件和不受任何威脅的談判的準備。他說,伊朗相信外交努力和對話能有效消除障礙,伊朗支持聯合國秘書長在解決核問題方麵所發揮的作用。安南在電話中對伊朗反對威脅其國家安全的立場表示理解,並希望能夠通過對話和調解解決伊朗核問題。安南說,繼續談判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唯一出路,他已提醒美國和歐盟等方麵,伊朗反對在核問題上受到任何威脅是正確的。      這是迄今為止,內賈德對美國尤其是美國國務卿賴斯5月31日發表“有條件直接對話”聲明後最出奇最溫柔的一次“回擊”。目前尚無法了解內賈德是否已經看到了6月1日“維也納六國會議”歐盟關於伊朗核問題一攬子方案的原文,但人們看到的是,內賈德這次沒有嗬斥歐美“以糖果換金子”,說明賴斯的溫柔在感動著內賈德。      我們在6月1日《“令世界害怕的男人”內賈德》中評述:伊朗總統內賈德會在這些天又有什麽“驚世之語”和“驚人之舉”,這才是影響伊朗核問題進程的最主要的焦點。但人們在6月3日所看到的已經不是以往以“驚世之語”和“驚人之舉”而著稱的內賈德,“波斯硬漢”內賈德在退縮了嗎?      這裏先看另一則消息,賴斯6月2日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伊朗正麵臨著最後時刻,如不棄核就將接受最終的嚴厲製裁。賴斯還指出,如果伊朗接受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提案,美國可以考慮與伊朗進行一定級別官員的接觸和對話。      請注意,賴斯在5月31日聲明中的“美國將會在伊朗終止鈾濃縮計劃後直接加入歐盟與伊朗的核談判”又身不由已的“挪向”內賈德,條件轉換為“如果伊朗接受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提案可以考慮對話”,那麽這個“新提案”應該指的是6月1日“維也納六國會議”歐盟關於解決伊朗核問題的一攬子方案。      我們在5月27日《“石榴裙之惑”話伊朗》中指出:現在“美伊直接對話”勝似牛郎織女的“欲罷不能”。我們一直認為,如同“牛郎織女”分開了27年之久的“美伊直接對話”是必然的趨勢,隻是遲早的問題而已。就如同伊朗一邊表示願意與美國直接對話一邊又強硬地宣布“掌握了整個核燃料循環技術”並擁有全麵掌握核技術的權利、從而為自己的準備作出讓步“撈足籌碼”一樣,死愛麵子的華盛頓也在一邊大造輿論說明伊朗“哀求”直接對話的“明確及急切”心情一邊提出直接對話的前提條件、從而為自己準備接受直接對話“撈足麵子”一樣,隻要雙方認為已經拿到了足夠的談判籌碼,那麽直接對話就水到渠成了。      這些推論“不幸言中”,而且沒想到美伊各自所追求的“撈足籌碼”和“撈足麵子”來的如此之快。即使伊朗不焦急但美國可等不了,所以賴斯警告“伊朗正麵臨著最後時刻”,她比誰都更急於見到自己的“心目中的偶像”內賈德。      人們看到的是,在這場新的球賽中,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賴斯勇敢地麵對“世界上最令人害怕的男人”內賈德,毫不畏懼地告訴他:我就是向你挑戰來的。“最麻煩球迷”內賈德這回是微笑著扯動了賴斯的“石榴裙”,很有禮貌但又十分堅定地勉勵賴斯:伊朗已經做好與有關方麵進行民主的、沒有任何先決條件和不受任何威脅的談判的準備。      這個時候,世界上最快樂的當屬賴斯。      ●美國外交迎來了揚眉吐氣的“兒童節聖餐”      這裏回顧一下來自維也納的消息,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六國外長6月1日晚上在維也納舉行了伊朗核問題的磋商會議,並達成了一致的共識。英國外長貝克特會後發表了本次會議聲明,全文為:“我很高興地宣布我們就一係列深遠的提議達成了共識,這將是我們與伊朗討論的基礎。我們認為這些提議向伊朗提供了一個基於合作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機會。如果伊朗恢複凍結所有與鈾濃縮和核加工有關的活動,我們準備與其恢複談判,我們還將暫停在安理會的行動。我們還就如果伊朗決定不參加談判我們將不得不在安理會采取進一步行動達成了共識。所以伊朗麵前有兩條路。我們呼籲伊朗走積極的道路,認真考慮我們提出的實質性提議,提議將給伊朗帶來巨大益處。我們現在將向伊朗人通報我們的提議。”      終於出現了一個奇跡,這是在伊朗核問題“馬拉鬆運動”以來,六國從來沒有過一次“步調一致”的時候,這次卻“奇跡”般地達成了美國滿意的首次共識。這可是華盛頓一直稱崇的“國際社會”第一次如此“團結一致”如此“眾誌成城”。      世界應該記住2006年5月31日這一天,由美國總統布什及其國務卿賴斯聯袂導演和主演了一場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好萊塢巨片”,終於為美國外交贏得了一次揚眉吐氣的空前的“首次共識”外交勝利。我們權且把這一“好萊塢巨片”取名為“兒童節聖餐”吧,讓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兒童們都來分享這一快樂。      正如我們在6月1日《“令世界害怕的男人”內賈德》中評述的一樣,華盛頓的精明之處,不在於與中俄歐美早已對本次“維也納六國會議”的內容及結果心照不宣,而在於華盛頓非常巧妙地利用了這一次機會。      5月31日中午,美國國務院召集了一場緊急新聞發布會,賴斯在發布會上宣讀了美國政府關於伊朗核問題的一個聲明,表示美國將會在伊朗終止鈾濃縮計劃後直接加入歐盟與伊朗的核談判。      這可是即將參加6月1日“維也納六國會議”的中俄歐意料不及的。盡管華盛頓這一“重大轉變”的“突然襲擊”,得出的效果並不象5月8日伊朗總統內賈德致布什之信那樣左右了當時“六國外長會議晚宴”的磋商結果,但最起碼華盛頓的這一“誠意”感動了國際社會。      確實,華盛頓這一回合還撈足了自我炫耀的資本,達到了幾個目的:一是把伊朗擠到夾縫裏麵,二是一改自己在伊朗核問題中的頹勢和形象,三是給外界一個印象美國的這一舉動間接促成了“維也納六國會議”的“首次共識”。最最重要的是,華盛頓找回了久違的主動權,也就是布什5月31 日發誓要“奪回來”的“領袖地位”。      不可否認,這是賴斯出任美國國務卿以來最成功最漂亮的一次外交策劃。不難想象的是,如果賴斯的一個聲明,布什的一個決定,就能讓伊朗俯首稱臣,“一句話就征服一個國家”,那麽美國將會贏得一場決不亞於當年1991年撕裂前蘇聯的又一次最偉大的外交勝利,小布什也將“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讓老布什1991年撕裂前蘇聯的輝煌變得黯談無光,更令人向往的是,美利堅合眾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和國務卿就會非小布什和賴斯莫屬了。      我們不排除有人認為的由“賴斯聲明”啟動的新一輪外交攻勢是美國在為“最後一步”做準備,但人們從來就知道華盛頓一直沒有放棄過武力這一“最後一步”,種種跡象表明,現在的華盛頓更多的是為了找一個“體麵台階”與伊朗“對壘談判”而不是選擇明擺著給自己引向衰落的武力之路。      顯然,華盛頓這份被全世界視作“重大轉變”和策略調整的“賴斯聲明”,其實不過是布什給內賈德的一個“禮節性”回信而已,如果說是一個“重大轉變”,那就是華盛頓不得不低下高傲的“美利堅鷹頭”以所謂的主動性“有條件直接談判”向被動性“無條件直接談判”的一個明智轉變。中俄歐“國際社會”如此絕情如此吝嗇地連一根“救命稻草”都舍不得“恩賜”給華盛頓,“苦命”的華盛頓隻好采取“奮起自救”新一輪外交攻勢,自己給自己找一個“體麵台階”了。      正如我們在6月1日《“令世界害怕的男人”內賈德》中在“維也納六國會議”召開前夕就給華盛頓潑出冷水一樣:北京和莫斯科也確實“難為”了別無選擇的華盛頓,令賴斯在這個“非常時期”的邏輯思維也太“小學生”了,如果伊朗願意無條件地停止其鈾濃縮活動,那還用得著與美國直接談判嗎?甚至連與歐盟的談判都是“別浪費時間”了。      眾所周知,美國參與直接談判最現實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說服伊朗放棄核計劃,而連雙方能否坐到談判桌上都還是一個問號,華盛頓卻提出伊朗先“繳械投降”然後直接談判,這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可是國際社會還在激動地大呼美國對伊朗核問題“態度出現重大轉變”,還當是個“寶”,這到底是華盛頓聰明還是國際社會弱智呢?國際社會為什麽未曾對伊朗早就多次重申的無條件直接談判產生一絲本能欲望呢?      毫無疑問,賴斯嘲弄了全世界。別無選擇的華盛頓以“有條件直接談判”跟全世界開了一個“天方夜潭”般的玩笑,而被美國“玩了一把”的悲哀的國際社會比真正悲哀的華盛頓還要悲哀。      其實,心知肚明的中俄歐不過是在“裝瘋賣傻”、迎合一下可悲的華盛頓而已。如果華盛頓“同意直接談判”就能夠換取伊朗停止鈾濃縮活動,那麽這一“維也納六國會議”歐盟這一攬子激勵方案不就成了“廢紙”“花瓶”了嗎?如果“波斯硬漢”內賈德真的僅僅為了跟“敬仰”自己已久的賴斯小姐“直接KISS”而放棄自己民族尊嚴和國家利益,這純粹就是跟準備著辭職的“台灣之子”陳水扁一樣的懦夫。      賴斯可以嘲弄全世界,但愚弄不了內賈德。      ●布什覺醒的“領袖地位”      人們沒有忘了,在美國國務卿賴斯5月31日發表關於“美國將會在伊朗終止鈾濃縮計劃後直接加入歐盟與伊朗的核談判”的聲明後,美國總統布什當天也表示,美國將致力於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我們已經決定,美國要在這個問題的解決中必須處於領袖地位。”      眾所周知,華盛頓在朝鮮核問題上不得不屈就於從屬的“仆人地位”,給美國外交史蒙上了一層永遠都揮不去的“羞辱陰影”。而一直被五角大樓視為“美國潛在敵手”的中國以其主導地位在朝鮮核問題“一舉成名”,一下子“串紅”全球,朝鮮核問題也成為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個轉折點和奠基禮,同時北京也在告訴全世界,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那一“常任理事國”席位並不是“占著茅廬”的。      而本來由英法德歐盟三國為主導地位的伊朗核問題應該是歐盟外交大顯身手的一個絕好機會,誰想到一直暗地裏尋找“還我自由”機會的歐盟三國偏偏找來了這些年來“遊手好閑”的俄羅斯,而俄羅斯這個“浪蕩公子”卻逮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重振熊威”的機會,逐漸地“篡黨奪權”並利用與伊朗的“特殊關係”爭得了主導權,更為恐怖的是,“中了邪”的美俄歐竟然陰錯陽差地又弄來個“東方雄獅”中國,試圖利用北京與德黑蘭的“絲綢之路”,平衡各方關係並一舉“核平”伊朗。      上蒼真的會作弄人,“克隆大師”中國還真要把朝鮮核問題又一次在中東“發揚光大”。      現實是殘酷的,一年半載下來,伊朗核問題竟然正在導致美國在安理會“家長製”和在世界“話語權”的日漸削弱甚至有喪失的危險。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痛苦的煎熬,布什終於悟出了一個道理,如果任由北京和俄羅斯在伊朗核問題中“閑庭信步”,必然造成德黑蘭勢不可擋地“興風作浪”,從而在中東出現一個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核對手,而美國在中東的能源利益和在世界的霸主地位最終因此發生動搖並走向衰落。      布什覺醒了:強大無比的“美利堅帝國”竟然差點敗落在自己有著超凡“帝王血統”的布什家族的手中,這簡直太可怕了。為了偉大和驕傲的美利堅,布什決定奮起還擊,甚至不惜在伊朗核問題上發起奪權的“宮廷政變”。      於是,人們看到了5月31日布什以少見的“高昂鬥誌”向全世界莊嚴地宣布“我們已經決定,美國要在這個問題的解決中必須處於領袖地位。”      顯然,這就是賴斯在5月31日發表“如伊朗停止鈾濃縮美國將與伊朗直接談判”聲明之真正目的。布什終於真的覺醒了,這恐怕是布什多少年來從沒有過如此緊迫的危機感。      另據華盛頓智庫的顧問們透露,布什政府的內部經過了將近五年的爭論後,布什最終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並在幾個月前告訴賴斯他需要“第三個選擇”,布什在試圖尋找“中間地帶”,這就是一個超越伊朗核現實與美國訴諸武力這兩種選擇的方法,即伊朗永久性終止核計劃。      布什所希望實現的就是,既可達到說服伊朗放棄核計劃之目的,又不遭受軍事上的損害而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也就是所謂的“魚與熊掌兩者兼得”。可是,世界上還有這樣的“美事”嗎?沒有了,再也沒有了。伊拉克三年風光得到了什麽?推翻了一個薩達姆政權,而現在的新政府卻在暗地裏跟華盛頓“較勁”,軍事上占不到便宜,失去了熊掌,現在魚也危危旦夕,恐怕最後魚與熊掌雙雙丟掉。那麽在伊朗身上,華盛頓還能指望有奇跡發生嗎?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布什要求伊朗放棄一切與伊朗堅持不放棄一切之間是否有中間地帶,這個中間地帶又有多大的空間,伊朗是否隻滿足於歐盟6月1日的一攬子激勵方案和美式或歐式的安全保證。即使鏟除了伊朗“萬惡不赦”的“核根”,華盛頓就會重新在中東在世界過上“悠哉悠哉”的日子嗎?就能重新牢牢地掌控世界“領袖地位”嗎?      其實,現在的布什還是迷茫地站在十字路口:問蒼茫伊朗,“誰主沉浮”?      ●“一攬子方案”何以秘而不宣      如果華盛頓把6月1日“維也納六國會議”達成的首次共識當作一個奇跡的話,那麽這次會議還有一個奇跡,這就是這一“首次共識”,所提到的如果伊朗拒絕歐盟一攬子方案將采取的下一步行動中,壓根就沒有“製裁”兩個字的影子。那麽人們不得不懷疑,這個被華盛頓視作“美國外交又一次重大勝利”的“首次共識”,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這就留給華盛頓自得其樂去吧。人們注意到,在6月1日“維也納六國會議”就伊朗核問題的歐盟一攬子方案達成首次共識後,為什麽各國外長的談話並未就這一所謂“極具吸引力”方案的激勵計劃透露任何細節呢?      正如我們在6月1日《“令世界害怕的男人”內賈德》中評述的一樣,中俄可能在“維也納六國會議”之前與華盛頓達成由歐盟或美國向伊朗提供安全保證的“君子協議”暫時不予“透露”一樣,與會各方可能也達成了暫時不向外界“透露”一攬子激勵計劃的“君子協議”,以避免影響下一步與伊朗的磋商和“加強性刺激”。當然,這主要是觀察伊朗對美國“有條件直接談判”以及對這份歐盟一攬子方案的反應程度,然後華盛頓再順著自己給自己設計好的“體麵套路”繼續“勇往直前”。      我們不應該排除一個可能,在這份歐盟一攬子方案中,也許裏麵隻有歐式而不是由美式的“安全保證”條款,這恰恰是伊朗最關注的問題,而內賈德6月3日在與安南通話時也不忘“借”安南之口提醒華盛頓,伊朗提出提供安全保證是正確的,沒有“安全保證”歐美恐怕難以過關。盡管美國國務卿賴斯5月21日在接受福克斯電視台采訪時說,美國不會通過向伊朗提供安全保證來換取伊朗中止鈾濃縮活動,而且到目前為止,歐盟也沒有向美國提出這樣的要求,並以此作為向伊朗提出的一攬子計劃的一部分。      在我們看來,賴斯這一席話無異於“此地無銀三百兩”。隻要伊朗再給歐美一句“糖果換金子”的嗬斥,也許華盛頓就會考慮給伊朗加上“安全保證”的詳細條款或其它更具魅力的“激素”。但這個安全保證應該是在美國與伊朗共同坐到一張談判桌後,由華盛頓畢恭畢敬地奉送給德黑蘭,這樣才顯示出了直接談判的實質性意義,也才能達到布什所稱的“美國要在伊朗核問題中發揮領袖地位”的真實目的。      因此,我們還不應該排除這樣一個可能,華盛頓與中俄歐私下定下的這個“君子協議”,其中最主要的“交換條件”其實就是讓華盛頓體麵地走向談判桌,那麽這個“維也納六國會議聲明”沒透露任何細節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中俄與歐美之間有了“君子協議”,而且這個“君子協議”也已經跟伊朗私下“通了氣”並基本上得到了德黑蘭的認可,才有了5月31日華盛頓“兒童節聖餐”的“好戲”,才有了伊朗對6月1日“維也納六國會議”達成的首次共識並沒有作出強烈的譴責,也才有了6月3日內賈德“出奇的溫柔”。      人們應該注意的是,在未來的幾天中,伊朗在看到了歐盟一攬子方案原文後,如果又是一頓“糖果換金子”的“狗血噴頭”,這就說明德黑蘭“要價”不低。而如果伊朗遲遲未予明確答複,這就說明德黑蘭對這一攬子計劃“動心”了。伊朗的“動心”,當然就是華盛頓的開心,假如這樣的話,華盛頓該開始偷偷為自己即將走出“波斯火坑”開懷暢飲了。      但華盛頓不要得意忘形了,伊朗手頭有不少“牌子”而且也知道自己下一步應該發什麽牌。      ●“中東無核化”終有“出頭之日”      也許有人會問,目前到底是美國在誘敵深入,還是伊朗在設置陷阱?追求實用外交的賴斯6月2日的“如果伊朗接受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提案可以考慮對話”那一通表白已經告訴了全世界,她實在是抵擋不住內賈德的“致命誘惑”,正在一步一步地邁向對她來說充滿著鮮花和掌聲的“波斯火坑”,她知道,那裏邊緣上有被“綁架”已久的布什總統,而她將以自己舍身為主的大無畏精神來感動內賈德。其實,她十分清楚內賈德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主賜予慈悲的血性漢子,他可以鄙視一個軟男人,但他不會不尊重一個強女子。      這就是我們在6月1日《“令世界害怕的男人”內賈德》中所說的:以內賈德的牌理,將會把華盛頓的“有條件”化為“無條件”或“有條件的無條件”。賴斯6月2日的“如果伊朗接受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提案可以考慮對話”,就是“有條件的無條件”的具體驗證。      我們必須強調的是,隻要把歐盟或美國拉回到談判桌上,那就是伊朗近期的一個勝利。而內賈德6月3日所說的“進行民主的、沒有任何先決條件和不受任何威脅的談判”,並表示“我們不會過早的急於去評判(西方)對我們提出的建議”,就是伊朗在設置“有條件的無條件”陷阱。      為什麽伊朗就敢那麽“牛氣”呢?理由很簡單,伊朗手頭上的“牌子”比美國的還要多甚至還要硬,伊朗已經具備了與美國直接談判的資本和底氣,也就是擁有了討價還價的籌碼。而華盛頓連真正談判的勇氣都十分虛弱,更何談要下動武的決心呢?      人們應該注意的是,伊朗絕對不會僅僅滿足於一份包括“安全保證”在內的所謂激勵方案的,它所要做的也不僅僅為了自己國家而是為了整個阿拉伯世界。而我們也曾在1月21日《“中國智慧”你在伊朗還好嗎》中指出,“中東無核化”將是伊朗“奮起自救”的一劑良方。      在內賈德看來,伊朗堅持自己擁有和平利用核技術的權利形同“金子”,華盛頓以直接談判或安全保證來換取伊朗放棄核計劃,純粹就是“以糖果換金子”或“以銀子換金子”,伊朗當然不會輕易接受華盛頓的條件。      但假設伊朗真的願意放棄自己的核計劃,那麽應該有一個體麵又豐厚的“陪葬品”,那就是以色列也放棄核計劃或接受與伊朗同樣的待遇。“中東無核化”才是伊朗對阿拉伯世界對全世界真正的貢獻,同時也能夠說明伊朗是一個真正的如同賴斯所期望的“負責任的國家”,還印證了內賈德在5月25日所宣示的“影響國際格局的能力同樣使伊朗成為一個世界大國”。      “中東無核化”不是沒有可能的問題,尤其在伊朗把美國逼到談判桌之後。在我們看來,這也是伊朗三番五次“邀請”華盛頓直接對話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們還注意到,已經有人“幫助”伊朗做前期準備了,聯合國監核會前主席漢斯-布利克斯6月1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以色列“估計”已經擁有200件核武器。布利克斯表示,如果中東地區各國(包括以色列)拒絕開展核活動,中東無核化的目標將有可能得以實現。顯然,如果由“克隆大師”中國把朝鮮半島無核化模式“克隆”到伊朗核問題上來,那麽這場戲就熱鬧多了。這就是所謂的伊朗核問題剛剛邁出“萬裏長征的第一步”。      這裏需要提到的是,6月1日“維也納六國會議”達成了美國滿意的首次共識,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態度的轉變?一個連“製裁”字眼都沒有的“首次共識”能代表中國立場的退縮嗎?會後中國外長李肇星2日與伊朗外長穆塔基通了電話,重申中方支持一切有利於通過外交談判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的努力。那純粹就是給伊朗通報一下會議內容,重申了北京的承諾,給德黑蘭一個“定心丸”,按照北京“那一套路數”走下去,“相信我,沒錯的”。      北京既然來了,不玩出“政治激情”,不玩出“利益火花”,那怎麽對得起祖國的“公費旅遊”呢?更為重要的是,當一個事件的本身已經遠遠超出其自身意義的時候,北京所看到的就不隻是伊朗核問題的一個範疇了,真正負責任的世界大國必須把眼光灑向宇宙空間。我們還將在下一篇伊朗核問題的評述中對“伊朗核問題對中俄的戰略意義”再作進一步的討論。      在我們看來,賴斯的聲明、布什的“領袖地位”,“維也納六國會議”的“首次共識”,內賈德“出奇的溫柔”,還有李肇星會後即時與穆塔基通了電話,這一切好象就是中俄美歐在演繹一場“默契遊戲”。其實,不管戲中如何“變化莫測”“高潮迭起”,劇本的結局是早已寫好的了。      但這出戲不會那麽輕易就落下帷幕的。如果把伊朗核問題“馬拉鬆劇本”分為早茶、午餐、晚餐的話,現在也隻算是早茶的開局,美伊直接談判才算是午餐,最後美國不得不放棄單極主義而由中俄歐多極主義形成新的世界格局,那就是“豐盛的晚餐”了。所以最欣賞這一“馬拉鬆劇本”的北京有必要為賴斯鼓勁:“早茶”剛剛開局,“午餐”取消免費,這個世界沒那麽便宜的“晚餐”。      需要提醒的是,盡管賴斯嘲弄了全世界,“最麻煩球迷”內賈德隻是扯動了一下賴斯的“石榴裙”,但絕不會拜倒在賴斯的“石榴裙”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