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美結盟的可行性分析 zt

(2006-08-22 16:25:45) 下一個
  美國人信奉的是:如果你打不過你的對手,那就將對手爭取過來變成朋友。   這不,最近的一篇《美軍高參稱對台“戰略模糊”已過時,應放棄台》就印證了老美的這一信條。   作者是一位於美軍界備受推崇的軍事戰略理論家--巴奈特。他的新書《行動藍圖:一個值得創造的未來》提出了以下觀點:   1、美國不會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台灣,在台灣問題上同中國開戰是把美國和中國變成二流國家的最快途徑。   2、在美國接受教育的中國第五代、第六代領導人即將在2010年到2015年掌權,對美國來說是個戰略機遇。美國如因為台灣領導人想從大陸永久分割出去,就放棄這個戰略機遇,將是巨大的錯誤。現在以放棄台灣為籌碼同中國結成戰略軍事同盟非常劃算。機不可失,如果美國現在不看準時機敲定這筆交易,以後肯定會後悔不已。   3、現在是美國放棄台灣,同中國結成軍事戰略同盟的最好時機。在亞洲成立類似北約的組織,讓中國領頭。一勞永逸地解決朝鮮核問題及東亞的導彈防禦問題,為在東亞建立一個北約式的軍事同盟清除路障。有了軍事同盟後,美國不僅可以將在亞洲的軍事力量抽調到中東和非洲,也可以同中國在中東和非洲進行軍事合作。(美國)為了台灣而放棄這麽多同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實在太不值得。   盡管美國執政者小布什、切尼、拉氏等極右保守勢力目空一切,為了小部分大財團利益於當今世界征討四方,以雙重標準號令世界,這一些作法亦讓美國的國家與政治形象接近掃地。但美國也有一些具長遠戰略眼光的人士提出了更具建設性的思維----中美兩個超級大國難道就不能求同,存異,結成戰略合作夥伴,結成軍事同盟,共同維護世界秩序與世界安定嗎?   因此,現就美國巴奈特的觀點作進一步的探究----中美結盟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美兩國衝突對誰有利?   1、從曆史上來看,無論是朝鮮戰爭還是越南戰爭,中美兩國誰都沒有征服誰,雙方都蒙受了巨大的戰爭傷亡。還好,雙方都非常明智,見好就收,如長期消耗下去一定是兩敗懼傷。結果很可能引發當時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2、以當今雙方實力而言,盡管美國有著無可否認的超強的絕對軍事實力,但雙方都是核武大國。假設美國具有絕對核優勢,中國的核武全都可以被老美的TMD, NMD攔截,中國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且不論中國的核捆綁,就是中國人將自己全部的2000枚核彈在本土引暴,我炸我自己,如果中國960平方公裏成為核災區,那我看整個地球也差不多就變爛了(試想前蘇聯一個小小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災難影響都要幾百年)。中美雙方的衝突,無論那一方的不理智,結果都是災難性的。   3、兩個核大國的衝突無論大小,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就如美國人巴奈特觀點:如果美國因小失大,為了台灣而同中國開戰,將對世界“核心”造成巨大的震蕩。在台灣問題上同中國開戰是把美國和中國變成二流國家的最快途徑。   4、中美兩個大國的衝突,對日本、俄國、歐盟、印度等國最有利。   魚蚌相爭,漁翁得利,有人說美國可以挑起中日,或台海戰爭來削弱中國,可中國也不傻。不要說中國臨死拉個墊背(美國)的,就是中國與日本、台灣都打爛了,對美有好處嗎?要知道美國於以上2個國家和地區是有巨大的投資與貿易利益的。   二、中國21世紀的崛起能對美國構成挑戰嗎?   1、縱觀中國的曆史,除了少數民族主政的元朝與清朝的初期對外具有侵略性與征服性之外,中國的漢民族總體上仍是一個相對大胸懷與溫和的民族。貿易全球化、科技的高速發展、信息化社會的21世紀,強國對弱國的征服不再是以征服領土與人口為主,往往更注重經濟、文化的殖民。   2、中國的版圖與美國的版圖幾乎相等,如果算上海洋國土,則美國(太平洋的一半與大西洋的一半或更多)要比中國大上數倍,而美國本土的生存環境要比中國好的多,美國的自然資源開發的曆史時間太短(至目前不足300年)或者說幾乎沒有開發。而中國近二十的多年的發展則完全是靠開發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的高投入與低收益。再加上中國人口幾乎是美國的4倍,不要說美國目前比中國發展領先進20年,就是目前雙方站在(或回到)同一起跑線上,在21世紀的100年中,中國也絕對沒有趕超美國的可能性。   基於以上兩點,在21世紀的發展格局中,中國的發展雖然與與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有爭奪資源的趨勢,但在綜合力上、經濟、軍事上對美國不會構成太大的挑戰。就是中國不發展,難道俄羅期、印度、巴西等大國都不會發展嗎?不與美爭奪資源嗎?難道美國要與各個大國都要為敵嗎?   三、曆史上中美兩國的合作典範   1、二戰時抗日的盟友   二戰時期,在麵對共同的敵人日本時,二國的軍事合作是極其全麵與緊密的。國共合作的全麵抗戰,在西太洋正麵戰場牽製了大量的日本有生力量,也相應減輕了美軍的壓力;美國也為保住中國西南的唯一補給線,在滇緬一線給中國軍民在軍事與物資上以極大的幫助,雙方的合作也傳出許多動人的、經典的友誼佳話。   2、冷戰時期的同盟合作   冷戰的前期,中國與蘇聯即是意識形態上的盟友,也是經濟、政治、軍事上的全麵盟友,在雙方後期出現全麵對抗之際,美國不是也拋棄意識形態的分歧(盡管美國有利用之意)與中國結同新的同盟嗎?正因為中國的加入,才導致前蘇聯在全球更加孤立,也加速了前蘇聯的崩潰。   評心而論,上述的兩次結盟是非常經典的,盡管雙方都有互相利用之意,但任何國家之間的結盟,又不都是為了共同的利益呢?曆史證明,中美聯手將無敵於天下,對維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定是極其有利的。   之所以提出以上兩次中美結盟,就是說明中美之間是存在結盟先例的。在21世紀,難道中美之間就沒有共同的與更巨大的利益嗎?   四、中美聯手的可行性   在麵對新的21世紀,雖然美國處於全球的超強地位,但在麵對不見消煙的反恐戰爭、各國民族主義抬頭、文明的衝突以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這個世界變得更加複雜、多變,變得秩序混亂且充滿不穩定性。環顧四周,對美國來講,要維持其超強地位,又不損害其地位、形象與利益的條件下,在有效管理這個星球方麵,誰才能成為美國最好的合作夥伴呢?   1、歐盟   歐盟是美國傳統的盟友,歐盟經過上世紀的發展,其已走到盡頭,盡管其政治、經濟與文化仍處於世界前列,但最終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與民族,英、法、德都想起領導作用,但又都起不到領導作用。雖然歐盟的綜合實力相當強大,但分散、沒有凝聚力、老化就決定了他的作用有限。   2、日本   日本的經濟與軍事實力相當強,又是美國日前最堅定的盟友,可大家都知道,美國最不放心的就是日本。日本這個民族在曆史上所表現出的凶殘、不理性以及其侵略性,對美國來講,隻能利用,而決不能重用。   3、印度   印度近年的強勁發展與窮兵黷武,倒讓美國眼前一亮,如果利用它來圍堵中國,是有一點價值。但印度這個民族的自大、龐雜的民族矛盾、性格的軟弱以及不斷膨脹的人口,也成不了太大氣候。   4、俄羅斯   俄羅斯這個民族也是最具侵略性與征服性的民族,其帝國心態與世界老大心態無時不刻在湧動著。沙俄帝國與蘇聯紅色帝國的美好記意不會消失的。俄羅斯的野心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其民族生存的寒帶自然環境,人口不斷減少與退化,不論其有多大的潛力,沒有人口作支撐,也是沒有多大的前途。其龐大的核武庫也是美國要防範的重點。   5、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等   澳大利亞、加拿大版圖都相當大,但利於人口生存的地方都很少,地理位置較偏遠。巴西人口較多些,同樣處於世界地理位置的邊緣。   縱觀世界上這些入流的國家與地區,真正能幫得上美國來主導世界的,我看隻有中國了。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人口最多,最具潛力的超級大國,一個是當下世界綜合實力超強的超級大國,如果我們來認真來探尋這樣兩個超級大國的聯合與結盟,對世界會造成什麽樣的影響呢?   如果中美兩國結成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與軍事同盟:   1、在經濟上   美國的發展以高科技、品牌與綜合服務為主導,占據世界市場的高端。而對中國來講,充分發揮其人口的優勢,多分配一些能源與原材料給她,發揮其世界加工製造業中心的作用,讓中國來占據世界市場的中低端(我不是扁低中國,21世紀的這100年,中國至少沒有趕超美國的可能,當然,搶占少部分高端市場也可),對整個世界市場來說,隻要這兩個國家不亂,世界經濟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世界經濟的發展就會相對的穩定。   2、在政治上   大部分西方國家都是美國傳統的盟友,可充分發揮美國的影響力,讓美國來主導。而中國在大部分的亞非拉第三世界有較好的口碑,中國對其有較大的影響力,就讓中國來主導吧。中美兩國又都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如果中美兩國分歧少,我想,大多的國際性政策都有利於通過,有利於世界的穩定。   3、在軍事上   對美國來講,其實對整個世界來講,恐怖主義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共同威脅。世界不穩定的地區仍主要集中在中東、中亞與北非,中國又是亞歐大陸的中心之一,中國從陸上就可以對中東與中亞施加影響,這完全可以發揮中國強大陸軍的作用,以中國人來對付恐怖主義與遊擊戰要勝過美國人千萬倍。   在世界衝突的熱點地區,不是美國人怕死嗎?隻要你美國人多出裝備與資金,維和就由PLA(因為PLA的三大紀律與政治思想工作是美軍所不具備的)來解決吧。   美國人所痛恨又有點懼怕的所謂“無賴國家”又大都是中國的友好國家,如由中國來主導,也可去掉美國人心頭的大病。   4、在文化與文明的衝突方麵   美國人完全可以在快餐文化方麵繼續發揮其時尚與娛樂全世界人民的作用。由中國人來發揮其古老儒教文明的開放與包容,由其來包容、同化伊斯蘭文明,由它來緩解並化解伊斯蘭文明與西方文明的衝突,最終讓東西方文明走向融合(中國大唐文明就有先例)。美國人就不用一天到晚的揮舞大棒,要打要殺的,可讓美國剩不少的心。   假如由中美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來共同主導並維護這個世界秩序,這個世界是否會變得更加和平與穩定,這不難道不是美國人所期待的嗎?這難道不是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所期待的嗎?   以上是由美國人巴奈特先生的觀點有感而作,也期望更多的人不要總是用對抗的思維來考慮問題,好多問題往往是從另一方向入手,就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深圳 王儉廷   《聯合早報網》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