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核打擊:俄“亮劍”反擊美“一次摧毀論”zt

(2006-08-22 16:25:45) 下一個
  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近日報道,俄軍總參謀長巴盧耶夫斯基大將透露,一種射程可達美國各地的新式巡航導彈已經投入批量生產。這種新式巡航導彈叫Kh-555型遠程巡航導彈。它的戰術技術性能全麵超過久負盛名的美國“戰斧”巡航導彈。如果美國一旦攻俄,這種導彈會發起“致命反擊”。   Kh-555型巡航導彈屬於俄羅斯“彩虹”設計局的新秀。Kh-555巡航導彈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1999年試射第一枚Kh-555樣彈,2001年實彈射擊獲得成功,不過由於經費短缺的原因,始終無法投入批量生產。美國權威的《外交》雜誌大概沒有料到,由於其近期刊載挑釁性文章“美國目前已具備一次性摧毀俄羅斯所有遠程核力量的能力”,強烈刺激了俄羅斯人。對此“一次摧毀論”,不僅俄羅斯媒體紛紛予以抨擊,還促使Kh-555投產了。俄軍方底氣十足地向世界宣布,俄美之間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互相確保摧毀”的核平衡。   Kh-555導彈的研發始於俄羅斯“回聲”計劃。1993年,俄軍方委托航空武器研究所“回聲”小組對未來戰略空射武器發展進行廣泛的係統研究。這個小組的研究成果直接影響到俄羅斯乃至俄羅斯空射武器的發展方向。經過詳細的科學論證,“回聲”小組認為,擺在俄軍方麵前有發展超音速巡航導彈和發展亞音速巡航導彈兩條路。超音速巡航導彈固然是未來導彈發展的趨勢,但其體積大,質量重,價格昂貴,俄羅斯的財政能力很難負擔,隻能小批量地裝備;亞音速巡航導彈雖然易遭攔截,但隻要具備優良的掠地飛行能力,反而更能有效地突破敵方的空中防線。而且亞音速巡航導彈價格便宜,可以大量裝備,形成飽和攻擊的能力。所以,“回聲”小組最後建議:俄羅斯應大力發展精確的亞音速巡航導彈,輔之以少量超音速導彈。這個結論直接催生出Kh-555巡航導彈。   Kh-555,北約稱為“肯特”-C,是在Kh-55(北約稱之為AS-15“肯特”)基礎上發展成的低可探測性戰略空射巡航導彈。Kh-555導彈采用先進的複合材料製作彈體,使用了雷達吸波塗層和吸波材料等新的隱形技術,雷達反射截麵積隻有0.01平方米。彈體前段有附加油箱,使彈長達到7.45米,彈徑514毫米,最大發射重量2.2噸。其最大的特征就在於兩片長直矩形彈翼。當處於巡航狀態時,兩片展開的彈翼翼展達到3.1米。導彈攜帶一個20萬噸當量的熱核彈頭,巡航時高度為40~110米,最大射程為5500公裏。導彈在巡航中采用地形匹配導航係統,能夠接收來自GLONASS衛星導航係統的定位數據,而在攻擊目標的末端使用一個光學電子尋的頭。根據俄羅斯自身的說法,Kh-555的命中圓概率偏差為150米,但美軍方一直認為隻有45米。俄羅斯之所以極力掩飾這種導彈的命中精度,目的是為了迷惑西方軍界。   就威力、射程乃至打擊精度而言,Kh-555的性能都完全超越了美國“戰斧”巡航導彈,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俄軍目前能攜帶Kh-555導彈的飛機屈指可數。俄羅斯戰略空軍僅有少量專門用來攜帶Kh-555導彈的圖-95MS“熊”-H和圖-160轟炸機。經過改進的圖-95MS“熊”-H轟炸機能在內置的MKU6-5U旋轉發射裝置上攜帶6枚Kh-555,另外還以5枚一組的形式將導彈掛載在機翼下。俄軍即將從新西伯利亞製造廠獲得的蘇-32FN前線殲擊轟炸機也要部署Kh-555導彈,但單機掛載量不會超過3枚,這與“戰斧”巡航導彈遍布美軍各個軍種的局麵大相徑庭,限製了Kh-555導彈威力的發揮。   Kh-555型巡航導彈的大批量生產有效加強了俄羅斯“三位一體”的核反擊體係。另據俄羅斯《莫斯科時報》報道,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在近日舉行的國防部會議上說,俄羅斯不會去追求核武器的數量,而是追求核武器的“質量、有效性和軌道不可預測性”。俄羅斯一點都不缺有效的核武器。最先進的“尤裏·多爾戈魯基”號與“亞曆山大·涅夫斯基”號攻擊核潛艇已裝備部隊,它們都裝備“圓錘”戰略導彈。今年,機動式“白楊”-M導彈將裝備部隊,而更多Kh-555型巡航導彈服役加強了俄羅斯“三位一體”的核反擊力量。在這樣的強大打擊係統麵前,不知道美國發展導彈防禦係統還有什麽用途?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