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驚人的披露和分析:中國導彈對亞太局勢的作用!zt

(2006-08-22 16:25:44) 下一個
  台灣軍事專家8日承認,解放軍若以M9飛彈(導彈)向桃園機場瞄準發射,命中率是百分之百;攻擊總統府則命中率將更高。中國導彈的發展內情、運用方向也就更加引人關注,明鏡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導彈及其戰略》則對此作出了驚人的披露和分析   《中國導彈及其戰略》是第一部介紹中國最尖端武器、也就是導彈的專著。詳述了中國導彈的發展史,尤其是中國導彈武庫裏各種用途、各種性能的「東風」、「巨浪」導彈,亦剖視中國對國際未來軍事衝突的看法和對策。據說解放軍的一些大校級學者給予了該書作者趙雲山許多參考意見。   趙雲山認為,在可見的將來,中國同其他國家發生正規軍事衝突的時候,所使用的核心武器便是導彈。導彈攻擊或防禦階段將是中國同其他國家軍事衝突的第一個階段,在此一階段發生之後,槍、炮、炸彈等武器才會使用。   如果爭奪台灣的戰役打響,那將是一場帶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特點的現代化戰爭。導彈將是中國打贏台灣戰役的核心武器。除去戰略導彈之外,其他各種導彈均會在台灣戰役中使用,使用的結果是導彈打擊的各種目標均被摧毀。   中國在對台灣實施導彈攻擊的同時,東風-5、東風-31、東風-41、巨浪-2等戰略導彈進入戒備,有效的威懾美國不得直接介入台灣戰役。因此中國的整個導彈係統將全麵應用於爭奪台灣的局部戰爭。   趙雲山在厚達近五百頁、三十萬言的《中國導彈及其戰略》分析,台灣戰役結束以後,美中對峙的下一個地區是南中國海。中國將以導彈武器為主要火力參加戰鬥,摧毀各國在南沙群島上所建立的據點,擊沉擊傷各國軍艦,擊落各國戰機,甚至在衝突激化矛盾走向極端時,對各國之戰略目標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打擊。   多維新聞網獲明鏡出版社授權,特選刊《中國導彈及其戰略》其中一章:《中國導彈威懾亞洲太平洋》:繼火炮火箭炮在戰爭中使用之後,在一九五0年代人類發明了以製導炸彈,即導彈為主體的精確製導武器。由於精確製導武器及其相關技術(如電子技術)的產生以及在戰爭中的使用,逐漸引起了人類戰爭形式新的革命性改變,這即是通常所言的「軍事革命」(RMA,RevolutiononMilitaryAffairs)。   軍事革命概念最早由美國國防部的高級官員馬歇爾(Andrew.Marshall)在一九七0年代提出,美國軍事革命理論的研究得到了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歐文思 (ADM.WilliamA.Owens)的積極倡導,一九九三年佩裏(WilliamJ.Perry)擔任美國國防部長後,支持歐文思和馬歇爾,在國防部和美國的思想庫方麵大力的倡導軍事革命的研究和軍事革命措施在美軍中的落實。   中國對於軍事革命的研究起始於一九八0年代,在一九九一年的波斯灣戰爭後解放軍對於軍事革命的研究進入高潮。   一、導彈武器與中國的軍事革命思想   精確製導武器是現代武器技術的核心部分之一。在精確製導武器方麵,中國起步早(自一九五0年代末期中國便開始了空空導彈和地空導彈的研究發展),所投入的力量大(中國導彈研發導彈的早期,每試驗一次都要占用全中國大陸近一半的通訊線路(1)),所以中國的戰略導彈和戰術導彈中都有性能優異的型號(例如戰略導彈的東風□31、東風□41、巨浪□2,戰術導彈的東風□11、東風□15、超音速巡航導彈等等)能夠在現代戰爭中發揮主要的作用。   由於擁有比較先進的導彈,具有一定的現代武器技術,所以中國的軍事理論研究涉及到了軍事革命的範疇。在一九八0年代,中國的軍事理論界,例如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解放軍國防大學以及其他相關的單位便開始研究軍事革命的問題,開始探討在精確製導武器技術的條件下更新軍事理論和改變編製體製的問題。   中國軍方對於軍事革命的研究由於中國內政變化的原因,在一九八0年代末趨於沉寂,新型軍事理論的建樹和新型編製體製的製定被放到比較靠後的位置。然而,一九九一年美國率領盟軍攻打伊拉克的海灣戰爭震驚了中國軍界,解放軍認為以自己目前的軍事裝備、軍事理論、編製體製同世界先進國家作戰,將會得到類似伊拉克一樣的結果。猛然間,對軍事革命的研究再次成為解放軍的中心課題。   A,現代武器技術與軍事革命的關係   軍事革命的實現取決於三大要素:現代武器技術;新型軍事理論;新型編製體製。首先實現軍事革命的國家,將在二十一世紀的戰爭中對沒有實現軍事革命的國家取得壓倒性的優勢,沒有實現軍事革命的國家將被實現了軍事革命的國家打敗。   在軍事革命的三大要素中,現代武器技術是實現軍事革命的物質基礎,是軍事革命的最重要的實際部分。   一方麵,沒有現代武器技術,軍事革命就不能實現。一個軍隊沒有現代武器技術,就不可能采取新型編製體製,即便是采取了新型編製體製,也不能發揮有效的戰爭效能。沒有現代武器技術的軍隊采取新型編製體製,其作戰效能甚至低於在舊編製體製下的作戰效能。   另一方麵,沒有現代武器技術,也不可能創立新的軍事理論。因為沒有邏輯演繹的物質基礎,以及總結理論的實際根據。一個善於思考的軍隊可能注意其他軍隊,例如美軍和俄軍,發生軍事革命的新軍事理論,學習正在發生的世界最先進的新軍事理論,但是,如果沒有自己先進的現代武器技術,就不可能產生自己的新軍事理論和新編製體製,就不可能在自己的軍事中實現軍事革命。   使用不適合自己軍隊武器技術的軍事理論或者編製體製,隻能導致戰爭中的失敗。因此,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沒有現代武器技術,就不可能實現革命。   B,中國對現代武器技術和新型軍事理論的思考   中華民族的文化中具有思想發展超前於物質發展,以及善於思考,將有限的物質力量發揮到極限的傳統,中國的軍事思想家繼承了這種傳統。   對於中國軍界而言,軍事革命的理論性研究超前於中國國防科工委所提供的現代武器技術,原因是解放軍的軍事思想家認為:軍事革命成功與否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取決於充分發揮新技術潛力的創新理論和科學合理的編製體製。曆史說明最先實現軍事革命的並不必然是軍事技術上最先進的。(2)   在現代武器技術和新型軍事理論方麵,中國軍界有二種主要的思考:   (一) 解放軍的軍事理論必須現代化。在現代武器技術水平不高的情況下,不能放棄現代戰爭軍事理論的深入研究,新型軍事理論乃是未來戰爭中奪取勝利的指導思想,必須研究推動軍事革命形成的新型軍事理論,並且將之付諸實踐。要由新型軍事理論的成型,帶動解放軍的現代武器技術和新型編製體製的發展和確立。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國防大學率先進行新型軍事理論的研究。   (二)解放軍的軍事理論要保持長期以來人民軍隊在革命戰爭中形成的光榮傳統,要繼續學習和發揚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新型軍事理論要同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結合,研究在現代科學技術條件下以落後武器打贏現代戰爭的理論。現代武器技術是能夠同新形勢下的人民戰爭思想相結合的,例如,建立單兵便攜式的「紅纓」地空導彈和「紅箭」反裝甲導彈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廣泛、有效使用的理論,等等。   這二種關於新型軍事理論和現代武器技術主要的思考,在中國軍事思想界是同時並存的。   C,中國的新型軍事理論帶動現代武器技術   將美國興起軍事革命的過程同中國研究軍事革命的過程加以比較,可以發現一個極為重要的差別:美國是先有大規模現代武器技術的發展,後有新型軍事理論的建樹,中國是相對的先有軍事理論建樹,後有大規模現代武器技術的發展。   在一九八0年代中國裝備現代化剛剛從陸軍開始的時候,解放軍軍事思想界就掀起了研究討論「軍事革命」的熱潮,體現出軍事理論研究對現代武器技術發展的超前性。   自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以來,中國對於軍事革命的理論研究和討論不遺餘力,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中國軍事思想界對新型軍事理論的研究從外軍(例如美軍、俄軍)情況和本軍情況二個方麵出發,針對二個方麵的不同情況建立自己的新型軍事理論體係。這種理論體係具有相當的實踐性、實用性、實戰性。   就客觀規律而言,軍事理論的發展本身要求著武器技術的提高。中國國防現代化的曆史也證明了這一點:一九八五年中國國防科工委科技委起草的《深入進行國防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九年中國國防科工委起草製定的《二000年的中國國防科學技術》,都是在軍事理論研究的一係列成果基礎上製定的。上述發展現代武器技術的指導性綱要,要求將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到解放軍部隊。   進一步而言,軍事理論發展的本身。指導著武器技術提高的方向和內容。中國軍事思想界對新型軍事理論的研究成果,突出的落實到指導如下武器技術的發展:新型導彈技術、定向能武器技術、信息武器技術、航天武器技術、新材料技術。可見,中國注重的這些武器技術具有相當的超前性。   導彈武器技術作為中國軍事裝備比較現代化的部分,在引導中國軍事革命思想的興起方麵起過最重要的作用。因此,從研究中國的戰略戰術思想,到研究中國軍事裝備的現代化過程,都離不開對中國發展導彈武器的深入了解。   以下是對論題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導彈對亞太的威懾的回複∶   續1   二、中國研究導彈的曆史   中國的導彈研究是一九五五年錢學森從美國返回中國以後開始的。在火箭推進動力學和工程控製論方麵錢學森有著很深的造詣。在一九四五年,錢學森曾經以美國空軍上校的身份參與接收德國的火箭技術。   錢學森後來受到美國極右的麥卡錫主義的迫害才憤而回到中國。錢學森天才的科學思想和他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結合在一起,對中國的導彈事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中國研究導彈的早期,錢學森的作用以技術領導為主,在中國研究導彈的中後期,錢學森的作用以科學思想引導為主。   一九五五年十月錢學森從美國返回中國,一九五六年三月錢學森向中國中央提出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一九五六年五月中國國防部導彈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研究院院長。   中國對導彈和原子彈「兩彈」的研究發展,采用集中全中國大陸科學和工業力量攻關的方式,即所謂大??力量逐個解決研究製造導彈原子彈中遇到的科學技術問題。   要實現上述的攻關方式,就必須要有一個權力很大的,能夠調動中國大陸全部人力物力的領導機構,這個機構便是「中央專門委員會」簡稱中央專委。中央專委一共有十五個人,專委主任是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其餘的十四個人有七個是副總理,七個是各工業部的部長。具體的運作方式是導彈研究院(錢學森是導彈研究院的院長)等研究單位提出要求,經中央專委討論通過,向全中國大陸範圍內相關的各個科研機構和工廠下達命令進行研究、進行合作、或者進行生產。   中央專委的命令毫無阻擋地被貫徹執行。中央專委不僅是一個有權威的協調機構,它還是一個對戰略導彈製定戰術指標的機構,因此它在中國研究導彈方麵是至高無上的領導機構。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中央專委在北京成立。   在中國研究發展導彈的曆史中,錢學森在一九五六年二月向中國中央軍委和國務院提出的《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國的國防航空工業體係的建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照錢學森的意見辦的。   中國研發導彈的整體戰略方針是:「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為輔。」這個戰略方針對中國高科技武器技術研究的指導作用一直延續至今。   三、中國有關核導彈的戰略思想   美國在一九五0年代曾經多次打算使用核子武器在北韓、金門馬祖地區、以及中國大陸的其他地區打擊中國。   一九五0年十一月,中國人民誌願軍在韓戰第一次戰役中以突然襲擊的方式給美軍造成了極大的打擊,美軍倉皇撤退,此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真地考慮了使用核子武器轟炸中國軍隊,以扭轉戰局。一九五三年二月□五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準備在北韓的開城地區對中國集結的軍隊使用戰術核子武器。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到一九五五年三月間,中國對金門馬祖地區發動攻擊,美國認為必須遏止共產主義在亞洲的擴張,因此多次打算對中國大陸使用核子武器。一九五八年九月,由於中國不斷的炮擊金門馬祖地區,美國認為中國又在試圖擴張,所以再一次準備對中國大陸使用核子武器。當時,美國已經把核子武器部署在台灣的台南空軍基地,美國在台灣海峽巡弋的第七艦隊也配載了相當數量的核子武器,而且得到了授權,一旦台灣海峽情勢緊急,就可以直接對進攻的中國軍隊使用核子武器。   因此,中國有關核導彈的第一條戰略思想便是:製造出原子彈頭裝在導彈上,擁有自己的戰略導彈,打破美國的核訛詐。毛澤東在一九五六年中國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我們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中國領導層在這個問題上的意見極為一致。   隨著中國和蘇共之間的分裂,中國同蘇聯也產生了戰爭的可能,一九六九年中蘇邊境戰爭發生後,蘇聯打算以核子武器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打擊,以徹底摧毀中國的武裝力量。因此,繼美國之後中國又多了一個核子對手。   自一九六四年擁有核子武器以來,從過去、現在、將來三個不同的曆史時期上看,中國有關核導彈的戰略思想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簡單核子威懾階段,從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八四年;第二階段:實用核子威懾階段,從一九八四年至二000年;第三階段:能動核子威懾階段,從二000年開始至將來。   A,簡單核子威懾階段(一九六四□一九八四)   中國的簡單核子威懾戰略思想內容較為單一:掌握戰略核子武器,粉碎敵人的核訛詐,不依賴核子武器取得戰爭的勝利,在戰爭中不首先使用核子武器。   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的第二天,一九六四年十月十七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聲明中表述了其簡單核子威懾階段的戰略思想:麵臨日益增長的美國的核威脅,中國不能無動於衷。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為的。中國發展核武器,不是由於中國相信核武器的萬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國發展核武器,正是為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要消滅核武器。中國發展核武器,是為了防禦。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上述的政府聲明,可以作為簡單核子威懾階段中國核子戰略思想的正式表述。   B,實用核子威懾階段(一九八四□二000)   實用核子威懾階段的中國戰略思想與簡單核子威懾階段的戰略思想相比較,有繼承的特點,也有發展的特點。   實用核子威懾階段的中國核子戰略思想有四個方麵的內容:(一)核子防禦而非核子進攻的戰略思想;(二)對敵人實施核子威懾的戰略思想;(三)遭受核子攻擊時實施核子報複的戰略思想;(四)以核子反擊有效摧毀敵人的戰略思想。   (一)核子防禦而非核子進攻的戰略思想   就中國的軍事力量而言,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九年的四十年間,其常規力量一直大於核子力量。因此在中國的國防戰略思想上,一直沒有在戰爭中首先使用核子武器的思想,中國一直認為在反侵略戰爭中,自己有足夠的常規力量打敗侵略者,不需要使用核子武器。   中國核子戰略的決策者之一周恩來在一九五0年代便認識到核子武器在戰爭中對人類的毀滅作用,從此角度出發,中國也不主張首先使用核子武器。一九五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周恩來在中國國務院全體會議上提出:我們應該使全世界人民知道,原子能如果為和平建設服務,就可以造福人類,如果為戰爭服務,就是毀滅人類。(3) 在實用核子威懾階段,中國核子防禦而非核子進攻的戰略思想,基本上是在上述的二種戰略估計上產生的。   從中國生產的核子武器數量和性能上看,直到一九八0年代中期,無論是對美國還是對蘇聯,都是防禦性的,而非進攻性的。因此美國和蘇聯都沒有從中國那裏感到核子武器的進攻性威脅。直到一九九0年代,中國的核子武器技術已經極其成熟,輕易地生產出自己需要的所有導彈核武器,美國中央情報局長才開始在美國國會作證,言及中國活躍的核子武器研究發展已經對美國本土構成了較大的威脅。   盡管中國已經擁有足夠的導彈核武器,但是其核子戰略思想仍然保持著核子防禦而非核子進攻的層次。然而,在實用核子威懾階段,隨著戰術核子武器的發展成熟,中國軍事思想界已經開始了使核子防禦戰略思想向前發展的問題。   中國在實用核子威懾階段中核子防禦而非核子攻擊的戰略思想,乃是簡單核子威懾階段相應戰略思想的直接繼承。   (二)對敵人實施核子威懾的戰略思想   一九八四年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第二炮兵」開始進行戰備值班。「戰備值班」的意義是無論何時,隻要中央軍委有命令,立即便可以向敵人發射導彈。   有了這種力量基礎,中國的核子戰略思想就比簡單核子威懾階段的思想向前邁出了一步:在自己受到對方威懾的時候,以自己的核子武力向對方進行反威懾,對敵人實施核子威懾,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冷戰結束前後,中國同蘇聯(俄國)之間的關係已經緩和,雙方決定戰略核子導彈互不瞄準對方。由於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的共同需要,中國與俄國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好。因此,中國核子威懾的對象目前隻有美國和日本,以美國為主要威懾對象。   在台灣逐漸走向獨立,美國向台灣不斷提供高科技武器,並且策應支持台灣的情況下,中國同美國之間的關係不時地向軍事衝突的方向發展,在形勢緊張的情況下,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已經對美國進行過核子威懾:   一九九一年九月三□四日,中國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楊尚昆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說:準備打仗,打局部地區仗,打現代化立體大仗,甚至打核子戰。帝國主義要搞霸權,要搞強權,要搞顛覆,要搞侵略,迫使我們要應付打仗。哪一國發動戰爭,挑起戰爭,把戰爭強加到我們頭上,哪一國就必須承擔戰爭的惡果,也必定在哪一國土地上遭受反侵略的毀滅性打擊。(4)   這是中國對敵人實施核子威懾戰略思想的一個典型的例證。   (三)遭受核子攻擊時實施核子報複的戰略思想   中國認為在首先遭受敵人攻擊的情況下,自己必須給敵人以有力的核子反擊。在實施核子反擊的時候,對敵人一定要狠,要打擊敵人的要害。   在實用核子威懾階段,中國的核子戰略思想還沒有主動對敵方實施先發製人核子攻擊的設想,因此,中國的戰略核子導彈絕大部分瞄準的目標,不是敵方的核子基地和軍事基地等等「硬目標」,而是敵方的工業中心,政治經濟中心,人口中心等等「軟目標」。   中國的戰略思想是,一旦遭受敵方的核子攻擊,就向對方社會價值最為集中的目標實施核子反擊,使敵方在戰爭中所受到的價值損失,遠遠大於它在戰爭中獲得的價值。   這種核子威懾思想乃是中國對自己核子武器效能的有效利用。   然而,上述的這種核子反擊的思想是在中國遭受敵方戰略核子攻擊情況下的思考和反應,它並不適用於中國在戰爭中受到戰術核子武器攻擊時的情況。   中國在遭受戰術核子武器攻擊的情況下,可能的反應是以戰術核子武器給敵方以核子反擊。在中國戰術核子武力被摧毀的情況下,中國就會動用戰略核子導彈,就會對敵方的戰略目標發動攻擊。   中國在受到戰術核子武器攻擊時的反應,同受到戰略核子武器攻擊時的反應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中國對戰術核子武器攻擊的核子反擊,有一個逐步升級的過程。在升級的過程中,戰爭有停止的可能。而中國遭受戰略核子武器攻擊的情況則不一樣,人類一旦使用戰略核武器相互攻擊,核戰爭就很難停止下來。   (四)以核子反擊有效摧毀敵人的戰略思想   在東方哲學思想衍生出的戰略思想中,「後發製人」一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在中國實用核子威懾階段中,後發製人的核子戰略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發揮的結果便是以核子反擊有效摧毀敵人戰略思想的產生。   後發製人的核子戰略思想包括了二個主要的部分:一、在敵人實施全麵核子攻擊的條件下,己方能夠有足夠的戰略核子導彈在敵人的攻擊之下生存下來;二、以生存下來的戰略導彈給敵人以毀滅性的打擊,確保對敵方工業和人口中心的全麵摧毀。   在中國的曆史上,由於多次遭受美國和蘇聯的核子攻擊威脅,所以中國極為重視其戰略導彈的防護,戰略導彈的生存能力比較強。在中國戰略核??分之五十的導彈生存下來並用於核子反擊。   中國的戰略核子導彈的改進型,如東風□3改進型、東風□4改進型、東風□5改進型、東風□31、東風□41、巨浪□2等等均有攜帶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的能力,這些戰略導彈的生存能夠大麵積摧毀不同的城市。   因此,中國在實用核子威懾階段的戰略思想具有後發製人,有效摧毀敵國的內容,例如在遭受敵方先發製人的核子攻擊時,以生存下來的戰略核子導彈一舉摧毀敵國所有十萬人以上的城市。   C,能動核子威懾階段(二000□)   到二000年中國的洲際彈道導彈和洲際潛射導彈已經全麵地裝備戰略導彈部隊,中國的核子武庫徹底完備,其核子戰略思想也將發生相應的變化。   中國核子戰略思想演變的原因來自二個方麵,一方麵是國家戰略思想隨社會發展變化引導核子戰略思想發生變化;另一方麵是核子武力在性質、數量、種類方麵的飛躍引起核子戰略思想的一定程度變化。   在能動核子威懾階段,中國的核子戰略思想從被動發展到主動,從後發製人的原則發展到在一定的條件下先發製人。在一定的戰爭條件下,中國可能對敵方首先使用戰術核子武器。   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意識形態色彩的減弱,戰術核子武器的成熟,促使中國傳統核子戰略思想發生大的變化,新型的核子戰略思想將產生出來。中國的新型核子戰略思想將包括如下幾個方麵:確保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成為核子戰略思想的最高準則,意識形態的影響消失;被動核子威懾思想讓位於特定條件下的主動核子威懾思想;有限核子報複的思想讓位於全麵核子報複的思想;單一層次核子威懾的思想讓位於多層次核子威懾的思想;戰術核子武器在局部戰爭中實用化的思想。   未來,中國在同其他國家發生爭端和衝突的時候,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很可能使用小當量的戰術核子武器迅速高效的解決戰鬥。   中國使用核子武器的決策和執行過程分為緊急情況下的決策執行過程和非緊急情況下的決策執行過程二種。參與決策過程的有如下機構:中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中央軍委;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第二炮兵司令部。   迄今為止中國已經研究生產了三代戰略核子導彈。   中國第一代的戰略導彈除巨浪□1以外,都是使用液體燃料的彈道導彈,機動性能比較差,自動化性能也不高,洲際的導彈基本上都儲存在固定的發射井裏,容易被發現,盡管經過了抗核加固,戰時生存能力仍然不高。中國的第一代戰略導彈是:東風□1、東風□2、東風□3、東風□4、東風□5、巨浪□1,共六類型號。每個型號都有性能改進的亞型號,增加射程,提高製導精度(CEP),增加彈頭載荷,等等。在中國的第一代戰略導彈中,東風□4和東風□5是洲際彈道導彈,能夠攻擊美國。   中國的第二代戰略導彈幾乎都是固體燃料的導彈,體積小,機動性能強,自動化性能高,洲際的導彈基本上都儲存在機動發射車上。儲存、豎起、發射三個功能都在一部汽車上,汽車在不同的洞庫之間機動轉移,偵察衛星和偵察飛機很難發現,具有相當強的戰時生存能力,是很厲害的核子反擊力量。中國的第二代戰略導彈是:東風□21、東風□25、東風□31、東風□41、巨浪□2,以及一個型號的中程巡航導彈。在中國的第二代戰略導彈中,東風□31、東風□41、巨浪□2是洲際彈道導彈,能夠攻擊美國。   中國的第三代戰略導彈主要是在核子彈頭上的改進。中國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戰略導彈的核子彈頭幾乎都是大當量的氫彈頭,準備核子反擊時極大地摧毀敵方的城市用的。以大當量的核子爆炸來增加其核子武器的威懾力。中國第三代戰略導彈的不同之處在於,核子彈頭向單一性能方麵變化,極大地加強核爆炸的某一方麵能量釋放,抑製核爆炸其他方麵的能量釋放。例如以衝擊波能釋放為主,輻射能很小的核子彈頭;以中子幅射波能釋放為主,衝擊波能很小的核子彈頭;以熱輻射能釋放為主,核子幅射能較小的核子彈頭,等等。核子彈頭性能和效能的改變,使核子導彈便於在戰爭中使用,這是中國第三代戰略導彈的重要特點。   在中國的第三代戰略導彈中,長程的巡航導彈研究生產出來,進一步增加了中國核子武器的威懾力。   A,中國的第一代戰略導彈   中國的第一代戰略導彈由東風□1,2,3,4,5等陸基彈道導彈和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組成。   (一)東風□1彈道導彈(DF□1)   東風□1戰略導彈實際上是德國V□2導彈的變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從德國奪取了製造導彈的專家,設計生產了SS□2彈道導彈,蘇聯又將SS□2導彈轉讓給了中國。中國對SS□2導彈進行仿製,仿製的成品便是東風□1。   東風□1導彈在一九六0年十一月仿製成功。導彈射程僅僅六百公裏,沒有實戰部署過。但是中國通過仿製SS□2導彈建立了導彈研究體係,培養了一批導彈專家。   (二)東風□2彈道導彈(DF□2,CSS□1)   東風□2導彈仍然屬於蘇聯彈道導彈的仿製品,射程一千五百公裏的東風□2導彈在一九六五年十一月試射成功。東風□2導彈的製導係統比東風□1導彈有較大改進,采用慣性製導和無線電製導並存的製導係統,導彈射擊精度有所提高。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中國以東風□2攜帶第一枚核子導彈彈頭,從甘肅省雙城子基地發射,導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東風□2導彈曾經實戰部署過,現已退役。   (三)東風□3彈道導彈(DF□3,CSS□2)   東風□3是中國自己設計的第一種戰略導彈。射程二千八百公裏的東風□3導彈在一九六七年五月發射試驗成功。東風□3導彈的改進型射程增加到三千五百公裏,可以攜帶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武器。   東風□3的射程覆蓋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大部分國家,中國生產的數量也較多。一九八七年中國曾經一次便賣給沙特阿拉伯三十六枚東風□3導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