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全麵分析台灣空軍戰時攻擊實力 zt

(2006-08-22 16:25:44) 下一個
2006年04月12日 07:16 軍事文摘   台軍將空襲作戰作為我對其實施聯合火力打擊時“先機製敵”的重要手段。對海、陸攻擊是台灣空軍反我聯合火力打擊的一項重要作戰內容,其中包括攻擊我方的海上艦艇編隊、港口、機場和內陸的彈道導彈基地等,目的在於打破我對其實施的聯合火力打擊,減輕其所受到的軍事壓力。   台空軍雖不具備大規模空襲能力,但擁有較強的戰術空襲力量,並一直注重運用現有空襲兵器,單獨遂行作戰或配合整體攻防作戰。在反我聯合火力打擊時,將千方百計有所作為。本文在不考慮美軍介入空襲時,當台遭到我聯合火力打擊時,對台軍空襲作戰能力作一些研究。   空襲兵力   台軍空襲兵力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地地戰術導彈作戰力量;二是空軍作戰力量。雖然台軍曾研製過“青蜂”地地戰術導彈和“天馬”導彈,但均未形成規模。目前它又研製“天戟”地地導彈,但仍有許多關鍵技術沒有獲得突破。因此空軍是台軍可實施空襲作戰的主要力量。   目前,台空軍約6.7萬人,主要裝備有150架F-16型戰鬥機(單座戰鬥機120架、雙座教練機30架)、60架幻影2000-5型戰鬥機(單座戰鬥機48架、雙座教練機12架)、130架IDF型戰鬥機、90架F-5E/F、6架E-2T預警機、7架RF-5E偵察機、5架EC-130電子戰機及63架AH-1W攻擊直升機、39架OH-58D戰搜直升機。其中F-16、幻影2000—5型機是世界第三代戰機、具有空戰性能優越,對地攻擊能力強,全天侯作戰等特點;E-2T和EC-130H型具有較強的偵察預警和電子戰能力。   台空軍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以“幻影2000-5”、F-16、IDF型等戰鬥機為主,F-5E改進型為輔,高、中、低空搭配,具有一定空中攔截和對地攻擊能力的空中打擊力量。   空襲能力分析   (一)日出動強度   目前,台灣空軍可用於對地攻擊的飛機483架,其中90架F-5EF、60架AT-3型攻擊機、146架F-16MB、57架“幻影”2000-5、130架IDF飛機。按照台灣軍隊現行飛機狀況和技術等原因,戰時最好出動率為0.9,出動強度為3~4架/日,則一次可出動430架。如連續攻擊,日出動量可達1000~1200架次;裝備F-16MB和“幻影”2000-5後,日出動量可達1500架次左右。但由於台軍整體處於守勢,在“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戰略方針指導下,對我采取“有限反製”的原則,因此,其投入的空襲力量是有限的。因此按20%的戰鬥機用於空襲作戰,一次可出動91架,按每晝夜出動強度為4,其可出動364架次,從其多年來的演練看,攻擊各類目標所使用的兵力是:重點機場16~32架次,一般機場12-24架次,港口16~24架次,雷達站、導彈陣地、指揮所8~12架次,大型橋梁12~16架次,水麵艦艇4~12架次,後勤補給基地8~16架次。首先出動量較大,占用於空襲總兵力的75%。 (投入有限力量時的日出動強度:戰爭初期按可出動飛機數的35%計算,中後期按10%計算。)但是,以上計算屬於理想情況,考慮到一些實際因素,可作出以下分析:   考慮到飛機的良好率,各國較好的水平是0.80。但實際上由於翻修、維護、出意外故障、零備件一時供不上等原因,往往達不到這個數值,如果機務管理工作不好甚至會低於0.50。也就是說,台灣的47架(已摔1架) “幻影”2000-5單座戰鬥機打起仗來至多出動30架。   考慮到同時可出動的飛機數量。每個機場的容量有限,一條跑道同時起飛飛機2架,約隔3分鍾起飛一批(這點已很不容易達到),20分鍾之內最多可起飛14架飛機,所以飛機再多但如果一線機場少,同時能參戰的飛機就不會太多。   (二)空襲範圍   目前,台空軍實施作戰任務主要由F-16A/B、 “幻影”2000-5和IDF“經國號”飛機擔任,加以F-5E、AT-3輔助。F-5E作戰半徑985公裏。AT-3飛機為900公裏。在實際使用中,F-5E飛行高度300—500米時作戰半徑420公裏,飛行3000米時作戰半徑500公裏,最遠時可達我興寧、連城、崇安、路橋等機場。AT-3飛行高度300米時,作戰半徑300公裏,可攻擊龍田、惠安、福州等機場。IDF飛機作戰半徑理論為950~  1000公裏,攜彈時作戰半徑最遠可達500~600公裏。F-16MB最大作戰半徑為500~930公裏,其攻擊範圍可達鹽城一蚌埠一武漢一梧州一線。“幻影”2000-5按其作戰半徑800公裏計算,攻擊範圍可達南京一九江一郴州一肇慶一線。大陸東南沿海及縱深地區許多目標均在其攻擊範圍內。   此外,台軍裝備有“青蜂”近程地地戰術導彈,該導彈的最大射程為130公裏,有效射程60公裏,但命中精度較差,約為150~250米。中遠程地地戰術導彈尚在研製之中;艦載艦地導彈的射程有限,兩者都在其空軍對我實施空襲作戰的範圍之內。   (三)預警指揮能力   1995年11月22日,台空軍空中預警機部隊宣布成立。目前,台灣共有4架E-2T預警機,它們是1993年4月台空軍耗資約7.6億美元從美國購買的,1995年9月經出口改裝調試後運抵台灣。該機可執行空中預警、攔截管製、電子戰支援、地(海)麵偵察、空域管理、協助搜救及通信中繼等任務,最長空中停留時間6小時6分鍾,執行任務巡航速度496公裏/小時,機上載有最新式的AN/APS-125型雷達,在9100米高度飛行時,其偵測範圍可覆蓋480公裏,雷達可偵察600個空中、水麵目標,並能同時引導40批飛機執行作戰任務。對在300米空中飛行的目標可比地麵雷達提前20分鍾發現。在製海作戰中可為作戰艦艇提供及時準確的早期預警情報,是艦艇編隊反突襲作戰的前提條件。在9000米高度上飛行的預警機探測距離約400公裏,預警時間為28分鍾,對來襲的飛機,其艦艇編隊可多贏得20分鍾的預警時間。此外,有了預警機,還可避免其兵力、兵器的浪費。如雷達陣地的部署,1架預警機的預警麵積相當於40部地麵雷達;預警機與地麵預警雷達區分空域、時間、任務、責任,采用空地結合、點麵結合的預警方式,可大量節省地麵雷達兵力。盡管如此,由於E-2T巡航時間隻有5個多小時,4架E-2T不足以維持晝夜24小時的連續空中預警,所以台當局於今年7月決定花4億美元再增購2架E-2T,以提供不間斷的空中預警能力。據稱,2架E-2T將分別於2003年和2005年裝備台空軍。   除此之外,台灣還將目光盯向了預警衛星。但由於其地理位置不在赤道地區,所以不能用一顆衛星持續不斷地為其提供預警信息,而要發射多顆衛星才能使衛星輪流通過台灣上空完成預警任務,台灣航天工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根本不具備這個能力。但美國在預警衛星方麵有較明顯的優勢,如美國的預警衛星係統對陸基洲際導彈的預警時間為25-30分鍾,對潛射導彈能提供15分鍾的預警時間。美國已同意與台灣建立計算機聯網和通信軟件合作協定,向台灣提供預警衛星的預警信息。美國部署在空間軌道上的“國防支援計劃”(DSP)預警衛星,可提供15分鍾以上的預警時間。此外,台方還在1991年與加拿大MDI公司簽約,由加方在台承建衛星地麵站,利用法國第二代SPOT衛星、美國“陸地”衛星、加拿大雷達衛星和日本地球資源衛星資料。   (四)信息獲取能力   台軍空襲信息獲取能力,即對我地麵目標偵測範圍和確定位置參數的能力。目前台組建了一個獨立偵察機中隊(第20獨立偵察機中隊),該中隊裝備專用於偵察的飛機有6架RF-104G戰術偵察機和5架由F-5E改裝而成的RF-5E型偵察機。其中,RF-104G實用升限達18000米,續航時間3小時,活動半徑1100/公裏,攜有的偵察設備有KS一67照相機4部,焦距分別為38、 76、152和305毫米;RF-5E的活動半徑可達985公裏,機上裝備有照相傳感控製係統(PSCS)、AN/APN-232型雷達高度表係統和電視取景係統,能擔負所有高度白天偵察和中(低)空夜間光學紅外線偵察任務。此外,台灣已研製出可以偵測大陸在台灣活動的“中翔”號無人機。2000年又研製成“茶隼Ⅱ”型多用途無人機。該機可攜帶1架日光電視攝像機和1台前視紅外傳感器,並裝有全球定位係統與專用車載的地麵控製站數據係統,可實時戰場偵察、目標捕獲、目標跟蹤和通信中繼任務。   而且,台空軍計劃將18架F-16戰鬥機改裝成RF-16“風眼”偵察機,取代現役的7架RF-5E“虎眼”戰術偵察機,必將大大提高航空偵察能力。   另外,三種主戰飛機和E-2T預警機也具有較強的偵測能力。F-16A/B采用了具有多目標跟蹤的雷達,對目標的探測距離大於100公裏;“幻影”2000-5的機載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目標5平方米)達100公裏,跟蹤距離80公裏,可同時跟蹤8個目標。IDF機載“金龍”53雷達具有多種空對地工作狀態:真實波束地形測繪、多普勒波束搜索(可銳化DBS)、地麵(海麵)動目標顯示、地麵(海麵)動目標跟蹤、海上目標搜索、空對地目標測距、畫麵凍結等;對海上目標最大探測距離148公裏、動目標顯示及跟蹤74/公裏、多普勒波束銳化(正負60度至正負15度,分辨率40比1)37公裏。E-2T預警機裝備的AN/ALQ-73被動式探測係統可對目標進行遠距探測,能截取海麵及地麵的信號來源,並算出信號的參數和方位。   (五)夜間空襲能力   台軍把“隱蔽行動、攻其不備、奇襲製勝、速戰速決”作為實施空襲作戰的指導思想,並通過加裝夜視器材,提高戰鬥機的夜間空襲能力。   台軍認為夜間是空襲的有利時機,因此,平時十分注重夜間空襲作戰訓練,並相應製定了較為完善的夜間空襲作戰預案,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夜間空襲戰法。現在台空軍65%的飛行員具有夜間作戰能力。   目前,台軍擁有夜間空襲能力的戰鬥機主要有F-16A/B、 “幻影”2000-5、IDF,另外,通過加裝各種夜視器材的F-5E、F-104G也具備了空襲能力。台空軍可用於對地攻擊的飛機將近400架,若按每晝夜出動4架次計算,可出動360架次,投彈量可達2000噸,對地麵的破壞程度相當大。尤為引人注意的是,F-16A/B具有很強的夜間空襲能力,可在夜間離地麵30~60米超低空飛行,在E-2T的引導下,避開對方展開在海上的艦艇編隊和在戰區上巡邏的戰鬥機,準確到達選定的重點目標上空,達成突然襲擊,可在距離目標10公裏處同時發射6枚空地導彈並各處命中目標。F-16A/B載彈量大,最大載彈量達5217公斤。夜間攻擊可遠至上海、南京、蕪湖、武漢、安慶一線的重要軍事目標。   (六)“軟”殺傷能力   台空軍專用於電子戰的飛機為EC一130H,該機用於對對方空軍無線電通信指揮係統以及導航設備實施幹擾。裝備有幹擾係統SPASM,該係統輻射功率為5000~10000瓦,掃描範圍方位角正負200度,高低角正15至105度,能對波段在0.02—1.0千瓦之內的所有的電磁波實施電子“轟炸”。它們均可攜帶不同類型的雷達和紅外線告警係統、有源幹擾和無源幹擾等電子戰設備。特別是台向美購買的82具AN/ALQ-184電子幹擾吊艙,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可自動選擇幹擾方式。該吊艙既可掛載在F-16A/B戰鬥機上,經改裝後也可掛載在IDF戰鬥機上。而“幻影”2000-5戰鬥機本身裝有內置式電子戰係統,功能齊全、設計先進。   (七)“硬”殺傷能力   台軍現裝備的“青蜂”地地戰術導彈約為50部左右,基本導彈數量可能在100-150枚左右。由於該導彈精度不夠高,加上僅能攜帶常規單彈頭,因而對我殺傷能力一般;但是幾種主戰飛機實施空襲作戰時,不僅載彈量大,自身具有較強的火控能力,而且所攜帶的空襲武器大部分是精確製導武器,對我具有較強的硬殺傷能力。   F-16A/B最大載彈量為6噸,外掛點9個,采用APG-66V2A火控雷達;機載的空襲武器主要有“幼畜”空地導彈,製導炸彈,集束炸彈和常規炸彈。該機在配有美製“藍盾”係統(台已向美購置28套)情況下,將大大提高其夜間和複雜氣象條件下的進攻作戰能力,可保證其避開對方和防空雷達係統,以超低空(30米)大速度(時速800公裏以上)對地麵和海上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蘭盾”係統的超低空導航和目標的瞄準精度較高,一般一次攻擊就可徹底摧毀目標,如對橋梁進行攻擊,可瞄準並擊中其中一個橋墩而將大橋摧毀。   “幻影”2000—5最大載彈量為5.8噸,外掛點9個,可帶有全向攻擊能力的各種對地攻擊武器(如“幼畜”和“小牛”空地導彈)和反艦導彈,采用RDY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高、中、低脈重頻率,可引導飛機同時攻擊4個目標,對地攻擊的精度非常高。   F一5E/F戰鬥機的最大載彈量為3.2噸,可掛載激光製導炸彈及各種常規炸彈、子母彈、火箭彈和“幼畜”空地導彈。   IDF戰機最大外掛重量3.9噸,其裝備雷達更具有對地工作特色,對海麵艦艇發現距離遠,功能多,再配合較先進的“雄風一Ⅱ”型空艦導彈,對艦艇具有較大的殺傷破壞力。其還可掛載“幼畜”空地導彈,使用子母彈箱,“蛇眼”低阻MK82型227千克炸彈,MK84型910千克炸彈和LAU一3A火箭筒(19枚火箭彈)等。   (八)持久空襲能力   總體上講,台灣對我實施持久空襲作戰能力較差。   首先,台難以滿足持久空襲所需的物資。台灣與大陸僅有一水相隔,台灣海峽最窄處僅為130/公裏,飛機隻需十分鍾左右即可臨空,而且台灣主要飛機基地、指揮機構及80%的飛機都分布在台灣西部海岸一線,密度大,戰時易遭我打擊。台灣對F-16和“幻影”2000-5不能中修大修,零備件也多靠美國、法國供應,其軍工生產企業很難滿足這方麵的要求。飛機損失後補充不了,百十架飛機是不經打的。況且,現代作戰彈藥消耗也很大,自己不能生產將很難支持下去。特別是航空燃油的87%依賴進口,自產燃油僅能維持45天左右,如果我對台灣實施長時間封鎖,中斷其戰備物資及航油等進口來源,台將因物資儲備不足而無法進行持久作戰,在戰略處於守勢的情況下對我實施持續空襲就更為困難。   其次,台軍主戰飛機數量有限。這些飛機既要擔負製空作戰任務,又要擔負空襲作戰任務,還要支援陸、海軍作戰。而且台軍主戰飛機既有自行研製的,也有從美、法引進的,性能各異無法相互替代,各種零部件也無法通用。在戰時隨著消耗的逐步增加,將難以滿足持久空襲的要求。   再次,台軍飛行人員有限。台軍每年飛行員流失90名左右,而每年培訓補充的新飛行員隻有40名左右,一年就有50名左右的缺口。特別是駕駛F-16A/B和“幻影”2000-5型戰鬥機的飛行員培訓時間長,而台島內兵員有限,補充十分困難。因此,從人員上也難以保持持久的空襲能力。   綜合分析   戰時,台空軍將主要用於防空和爭奪製空權,用於空襲的飛機將很難超過50%;良好率方麵,世界先進國家為0.8,台空軍達到0.6已屬不易;晝夜出動次數為3~4次。台軍現主要空襲飛機均有夜戰能力,可以得出各種機型的日出動架次:   “幻影”2000-5:50-60;F-16A/B:170-190;IDF:150-160;F-5E/F:100-120;合計日出動470-530架次;由於出動架數有限,故每次出動時各種空襲飛機都以最大載彈量出航;若每次空襲都投出全部載彈,則日投彈量(噸):   “幻影”2000-5:300。400;F-16A/B:90001200:IDF:5000700; F05E/F:300-400;合計日投彈量可達2000~2700噸;由於飛機性能和機載武器能力的不同,其空襲對我的破壞程度不可僅從投彈量上分析,其中“幻影”2000-5和F-16A/B所攜帶的精確製導武器是主要威脅。   在空襲範圍上,台軍空襲是以高、中、低檔飛機搭配使用,雖然“幻影”2000-5和F-16A/B性能優越,空襲範圍大,如“幻影”2000-5可達南京一九江一郴州一肇慶一線,但其防護能力弱,除非特殊戰略考慮,台空軍不會使其孤軍突進,空襲也一般不會進入我大縱深。   隨著戰爭的推進,台空軍的零部件與燃油日漸匱乏,加上作戰消耗以及更多的飛機將轉入防守,其空襲強度將日漸減小(日出動架數、載彈量)。其空襲在無外界支援的情況下,僅能維持一個月左右。△ 陳安勇 王斌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