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美三國已經圍繞伊朗問題展開大國博弈 zt
(2006-08-22 16:25:44)
下一個
伊朗戰爭雖說將在別國的領土爆發,但伊朗現政權與中國、俄羅斯之間一直都保持著全方位密切合作關係,在諸多國際問題上都持有相同的立場和看法,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宣誓的盟友。伊朗問題事實上已經牽涉到中、俄兩國中期戰略部署的攤牌底線。除了豐富的油、氣資源以外,伊朗還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緣條件。伊朗直扼波斯灣出海口,大國一旦控製了伊朗,就相當於扼住了全球石油供應的閥門,可以挾石油號令諸國。更加重要的是,伊朗東麵遙望中國的西部大後方,北麵緊鄰俄羅斯的高加索軟腹部,南麵則瀕臨浩瀚的印度洋,西麵則緊貼中東石油產區。大陸上的中、俄要進入印度洋或者挺進中東,都必須借道伊朗;美國等海洋國家要從陸地滲透侵蝕中、俄等國的勢力範圍,伊朗也是天然的橋頭堡。因此,伊朗已經成為中、美、俄三國中東—印度洋大戰略的必爭之地,爆發戰爭純屬必然。如今美國公然欺負到了自己的小兄弟頭上,雖說巴掌打在伊朗的身上,但同樣也疼在中、俄的心裏。身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作為全球黑社會集團中的頂級大佬,無論如何都必須有所表示,而美國這個超級大佬正好借此機會試探對手的底氣、顯耀自己的超霸地位。於是三個大佬在大陸和海洋上紛紛施展神通,仿佛在重演當年曹、孫、劉三家會戰赤壁的曆史大戲。
(一)中、俄對美國的牽製
為了牽製美國對伊朗的逼人攻勢,進入3月份以來,中、俄雙方頻頻采取了互訪、演習、接納盟國、後院點火等一係列舉措,隱隱已經透出中國為主、俄羅斯附從,聯手幹預伊朗問題的決心與毅力,中、俄雙方幹預伊朗問題的部署基本已經浮出水麵,那就是上海合作組織團結一致,在中國主導下與美國對陣;同時挑動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製造事端,側翼牽製美國;必要時不排除通過烏茲別克斯坦與土庫曼斯坦武力幹預伊朗局勢的可能性。
1、俄羅斯總統“臨時”訪華,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與我國政府交換意見
俄羅斯首先坐不住了,應胡錦濤的邀請,普京3月21日至22日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從新華社的報道來看,普京此次訪問將出席“俄羅斯年”開幕式和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的開幕式,同時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正式會談,主要探討深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問題,並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普京原本定於2006年6月中旬參加完在上海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後順便訪華,但在獲悉中國即將在3月舉行“俄羅斯年”開幕式後,普京隨即改變主意,提前來華訪問。
一國元首日理萬機,工作行程早有安排,怎麽可能為了一個“俄羅斯年”的開幕式就一時心血來潮、臨時變動行程呢?除了伊朗問題以外,當前還有什麽“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 會同時牽扯中、俄兩國利益呢?因此,普京此次訪問的目的就是為了和胡錦濤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由於形勢實在急迫,又不能來個秘密訪問,於是就借著出席“俄羅斯年”開幕式的名義來了一次“臨時”訪問。
除了公開報道的消息,中、俄兩國元首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達成了哪些共識、談出了什麽成果,兄弟我也無法得知,但從一個細節可以看出,此次會談是成功的,結果令雙方都很滿意。這個細節就是普京在短短兩天的訪問時間裏,居然用一天時間逛了一趟少林寺。一國元首出訪,如果和被訪國的元首談得很不愉快,客方當然不可能再不識趣地提出要在主方的地盤上遊覽了。從新聞報道的消息看,普京此次遊少林寺又是收秘笈,又是拿小和尚頂在頭上,看得出老毛子玩得還真是挺開心的。普京的這番做秀無疑是在向全世界表示,中俄雙方已經就當前“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達成了一致的意見,美國佬,你們就等著瞧吧。
2、胡錦濤總書記高調訪美,大有在伊朗問題上和美國攤牌的架勢
送走了普京,胡錦濤總書記緊接著就要去美國訪問了,時間定在4月中下旬。從目前美國國內的形勢來看,胡錦濤的此次訪問事實上是很不尷尬的,從“駕駛F1的蝗蟲”兄弟轉載的《此次時刻胡錦濤不該訪美》一帖中看到“……國政府、國會、媒體對中國的醜化、對中國的魔化、對中國的威脅,越來越離譜,越來越猖狂。CNN的Lou Dobbs在他的節目裏,幾乎天天都對中國指手畫腳、混淆視聽,有時甚至顛倒是非;這邊國會又在鬧著對中國進口產品征收27.5%的高昂關稅或更嚴厲製裁的議案,那邊財政部一份報告準備又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者”(currency manipulator),等等。換句話說,當前美國政治環境和政治氣氛都顯得對中國十分不利、敵對和不友善。而且,布什總統支持率低至低穀,又沒有認定這是“國事訪問”。在這種負麵多多形勢下訪美,胡-錦-濤可能會被冷落或遭遇冷嘲熱諷,何必去受氣受辱?”
這是胡錦濤上任以來第一次以國家元首的身份正式訪問美國,在如此尷尬敏感的時刻,冒著可能受到“冷嘲熱諷”的風險,到一個舉國上下都不懷善意的大帝國去訪問,如果談不出個子醜寅卯,而是空手而返,那可真是得不償失了。
以兄弟我的看法,我國元首訪美的核心目的就是在伊朗問題上向美國闡明中、俄雙方的聯合立場。有兄弟說此次胡錦濤訪問是為了就台灣目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廢統”問題要一個說法。目前台灣問題偏偏也在伊朗局勢勢錯綜複雜的緊要關頭“熱”了起來,藍、綠陣營的幹將全部粉墨登場,獨呀、統呀吵得熱鬧,美國也不時在一邊幫幫腔調,表麵上看來,台灣問題成了當前國際政局當中僅次於伊朗問題的又一新現象。這就有必要先弄清楚兩大問題之間的主從關係和因果關係。
如果說美國是怕中國乘著伊朗戰爭的機會一舉攻擊台灣,然後完成統一大業,那就決不應該在如此敏感的時刻放任甚至在幕後挑唆台灣當局如此玩火。台灣當局現在已經公開宣布“廢統”,正在朝著台獨的底線不斷靠近,這不是找死是什麽?不是給美國添亂是什麽?當前台灣島上的種種熱鬧表演並不是當前國際政局的症結所在。
其實,當前的台灣問題根本就是美國使的障眼法,各個細節事實上早都是老生常談、味同嚼蠟了。隻不過在這當口全麵開鑼,目的就是為了牽製中國,分散中國在伊朗問題上的注意力,美國又好好地打了一回“台灣牌”。所以我國政府對於美國主導的這一幕雙簧表現得異常冷靜,僅僅由國台辦發表了一個不痛不癢的聲明而已,真正的主題要留待胡錦濤主席訪美時與布什當麵鑼、對麵鼓地談個分明,才不在細枝末節上和美國費那個勁呢。
3、上海合作組織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軍事演習,宣揚武力幹涉伊朗問題的決心
上海合作組織在這當口也開始重磅出擊了。4月初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了代號為“東方-反恐2006”的聯合演習。先來看一看這場演習的基本情況,演習在位於塔什幹州的兩個重要國家基礎設施進行,特種部隊及強力部門武裝部隊演示了製止恐怖分子對設施進行破壞以及解救被扣人質的聯合行動,同時還展示了特種部隊及強力部門武裝部隊在國家設施遭受恐怖攻擊後所采取的聯合救援行動。中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和塔吉克斯坦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以及哈薩克斯坦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館代表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有關部門代表觀看了演習。他們一致認為演習是高水平的,參加演習的部隊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再來說一說演習背後的大國較量。烏茲別克斯坦是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位於中亞中部,西北瀕臨鹹海,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阿富汗毗鄰,處於連結東西方和南北方的中歐中亞交通要衝的十字路口。烏茲別克斯坦2001年才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是中亞五國中較晚入夥的國家。進入21世紀以來,在上合組織原先舉行的曆次以反恐為名義的演習中,烏茲別克斯坦的表現都不是很積極。在當前中亞各國政府紛紛為顏色革命頭疼、伊朗又將爆發大戰的緊要當口,烏茲別克斯坦居然允許上海合作組織在自己的領土上進行軍事演習,難道就不怕美國產生“誤解”?
更加要命的是,美國在阿富汗戰爭的當口就已經在烏茲別克斯坦西南地區建立了卡爾希—汗阿巴德空軍基地,基地附近的撒馬而罕和費爾甘那都是中亞地區極其重要的戰略通道。上海合作組織的這次軍事演習是以反恐為名義展開的,而且演習在“位於塔什幹州的兩個重要國家基礎設施”進行。這就奇了,演習這麽大的事件都公開了,演習在哪裏進行居然還遮遮掩掩的? 這兩個重要“國家基礎設施”到底是什麽設施呢?會不會就是當前恐怖分子頻頻光顧的大型機場呢?演習中借反恐名義對大型機場的包圍、進攻和控製等行動會不會就是暗指美軍的空軍基地?
事實上,烏茲別克斯坦早在2005年就已經全麵加強了與中國之間的合作關係。當年5月,烏茲比克總統卡裏莫夫應邀訪華。此次訪問過程中,中烏兩國元首共同前述了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條約,表明了進一步發展中烏互利友好合作關係的強烈願望,同時還簽署了經濟技術合作協定、海關互助協定等10多項合作文件。此次訪問之後,上海合作組織與烏茲別克斯坦之間的交往一下子出現了飛速發展,上海合作組織目前已經開始醞釀在烏茲別克斯坦建立反控中心的計劃,屆時五國將各派1個旅作為組織的常備兵力,強化對中亞地區的控製力度。在目前伊朗局勢迫在眉睫的當口,於是就有了這次“時機巧妙”的多國聯合演習。看一看中亞地區的戰略形勢,就知道上海合作組織為什麽要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演習了。烏茲別克斯坦與伊朗之間隻隔著一個土庫曼斯坦。上海合作組織(主要是中國和俄國)如果要向伊朗投放軍事力量,那麽進行的路線隻有兩個:
(1)從俄羅斯出兵——從北往南
這條路必須南經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然後才能進入伊朗。俄羅斯的兵力重心現在已經基本被北約東擴和車臣戰爭所牢牢牽製,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交界之處主要是烏拉爾山脈兩邊的荒涼地區,並不是俄羅斯傳統的兵力部署重心,要俄羅斯從那裏出兵,加上俄羅斯傳統的“臨陣退縮”性格,直接出兵的可能性不大。
(2)從中國出兵——從東往西
從中國到伊朗,可以行進的路線有三條:
第一條是走巴基斯坦。但中巴邊境全是帕米爾高原的崇山峻林,又接近克什米爾印巴爭端區,不僅不利於大軍機動行進,而且極易引起印度的恐慌和牽製。加上巴基斯坦因為支持塔利班已經惹了一身臊,怎麽都不願再趟伊朗這灘渾水了。
第二條路,走阿富汗。但阿富汗是山國,目前還控製在美國人手中,中國出兵的要道全部有美國大兵駐守,因此此路同樣也不通。
最後,隻剩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一條路了(塔吉克斯坦是山國,不利於大軍行進,吉爾吉斯斯坦已經爆發了顏色革命)。大軍在哈薩克斯坦集結,然後從該國西南的平緩地帶(鹹海邊上)進入烏茲別克斯坦,再穿越烏茲比克斯坦西北部的克孜勒庫姆沙漠,然後進入地勢平坦的土庫曼斯坦,穿越中部的卡拉庫姆沙漠後就直抵伊朗邊境了。
烏茲比克斯坦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有參與集體防衛的義務)、又是出兵伊朗的難得通途,美國難道猜不出這次演習背後的深刻含義。
4、土庫曼斯坦總統低調訪華,訪問內容極其隱晦
前麵一點說到了上海合作組織借道烏茲別克斯坦出兵伊朗的可能性,但烏茲別克斯坦這條道最後還是要經過土庫曼斯坦,而土國是中亞五國中至今未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的國家,如果土庫曼斯坦這最後的關口不能突破,那麽上海合作組織的出兵大計八成也就泡湯了。
在這個關鍵時刻,土庫曼斯坦倒也沒有擺出獨此一家、概不論價的架子,總統尼亞佐夫偏偏自覺地應邀訪華來了。根據新聞資料,尼亞佐夫在4月2-7日對中國進行了為期6天的訪問,訪華議題集中在裏海能源合作方麵,另外還可能簽署一個教育合作協定。國內的輿論對此次出訪做了低調處理,兄弟我搜遍了許多權威門戶網站和官方報紙的相關報道,關於此次訪問的報道千篇一律,基本就隻有上麵這些內容了。
按理說,一國元首出國訪問,與另一國元首談的基本上都是牽涉兩國全局關係的議題或至關緊要的重大國際問題,能源合作和教育等問題一般由總理或部長級的人物出訪就夠了,為何偏偏要勞兩國元首的大駕?再說,能源問題和教育問題居然要談足足6天時間,具體的談判工作都是手下的馬仔做,兩國總統閑著幹嗎?一大堆國事誰來處理?看報紙、打遊戲?
因此,這次出訪的真實目的同樣與當前的伊朗局勢有關,兩國元首談足了整整6天的時間,外界不知到底談了些什麽話題、達成了哪些交易。尷尬的時刻、低調的訪問、神秘的議題,嗬嗬,美國的各種專家又該費一番腦筋了。
5、在阿富汗策動塔利班發動春季攻勢,牽製駐阿美軍
在伊朗局勢一觸即發的危機時刻,蟄伏了多年的阿富汗塔利班殘餘武裝也不再安分了。塔利班領導層已經進行了重組,並且招募了大批“新兵”,目前塔利班武裝已經逐步恢複了元氣。隨著阿富汗漫長冬季的結束,塔利班武裝終於在2006年3月29發動了“春季攻勢”,發動了一連串襲擊。
3月29日,大批塔利班武裝人員趁著夜色在阿富汗南部赫爾曼德省向維和部隊一座營地發動襲擊,武裝人員使用了槍支和槍榴彈等各種武器,攻勢十分猛烈,聯軍不得不呼叫武裝直升機支援。至少一名美軍士兵和一名加拿大士兵在交戰中喪生,12名塔利班武裝人員被打死。 塔利班武裝28日還在阿南部地區製造了兩起路邊炸彈襲擊事件,炸死了6名阿富汗士兵、3名阿富汗保安和一名納米比亞人。28日塔利班武裝還襲擊了坎大哈一座警方檢查站,造成執勤的阿富汗警察兩死四傷。
在塔利班的猛烈攻勢之下,2006年頭3個月已經有13名美軍士兵在阿富汗喪生,大大超過了往年同期死亡士兵人數。塔利班武裝的猛烈攻勢給美國的撤軍計劃蒙上了陰影。目前,美國在阿富汗駐紮著約1.9萬名士兵,部署在塔利班武裝活動最為活躍的東部和南部地區。 根據五角大樓的計劃,美軍2006年將減少約3000名駐阿美軍,同時北約領導下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將增派6000名士兵進駐阿南部展開清剿行動。
盡管經曆了2001的瘋狂打擊,塔利班武裝不僅有在阿富汗消失,反而轉入地下、頑強地生存了下來。經過長時間的恢複,塔利班武裝的力量正在不斷恢複,2005年塔利班製造的暴力襲擊事件累計造成約1700人喪生,和2004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左右。看看,有這樣一支生力軍在阿富汗活動,美國還敢放心從阿富汗撤軍攻擊伊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