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的時候和一個台灣來的朋友一塊兒吃飯。她已經來瑞士二十多年了。想想三毛在瑞士巴塞爾的時候她應該也已經在瑞士了。本來是不該提那陳年舊事的,可是在她確認認識龍應台之後,我還是好奇地問了問,你認識三毛嗎?她搖頭。不過一定是也讀過三毛的文字的。她坦言說,她不是很喜歡三毛的文章。她說三毛的幼稚已經變得不能讓人苟同,人總是要長大,不可以拒絕年齡的老去和生活閱曆的增加。
我想到五年前千裏迢迢從中國買回來的厚厚的三毛的文集。曾經讀它,來打發剛來瑞士時非常寂寞的一段時光。
已經幾年沒有去翻動了。可是我記得,二十幾歲時讀那些文字時心裏的悸動,對在異國他鄉旅居的向往。三毛是個會織夢的女孩,曾經是那麽快樂和積極地生活在夢想的天堂裏。她的老去,是在她失去荷西之後...大夢初醒之後...她的死去,是她在又一次點燃了希望之燈、去中國西部尋找新的夢想而不能如願以償之後。
拒絕長大的女孩,最終還是不能接受平庸的現實,那麽就選擇了離開。
世上沒有幾個女人可以如她一樣取舍分明。一朵開得如此盡情激烈的嫵媚之花。如果不早早衰敗,便顯不出完美的短暫。對人世的眷戀隻是那大喜大悲,隻是那極致的繁華。
這樣把來龍去脈想了想,覺得那個台灣朋友的話也許是對的。從此我不再會去看三毛的文字了。人總是在不停地向前走,閱曆增加,性格改變...曾經深刻在腦海裏的風景,怕再回頭去找,看到了之時難免加雜失望。
三毛的一生是幸福的。她一直生活在自己編織的天堂裏。
三毛如果沒有得到荷西,也許她的生活會慢慢從夢想歸於平淡.就是因為她找到了她的不一樣的愛情,不一樣的生活,失去了再難以得到,所以難以再忍受現實的生活.還有一個原因,是我有了孩子之後領悟到的.如果三毛能夠有孩子的話,她也許就不會選擇自己離開世界了.
即使是現在,依然有和她一樣拒絕長大的孩子。為什麽不呢?如果可以躲開成人世界裏的黑和苦痛?
我大概是在學生時代讀過三毛,印象中她是浪漫和瘋狂的那種女人,她的作品具體寫些什麽我已經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