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歐洲

世界風情見聞,歐洲生活故事, 隨筆,小說,交流
個人資料
簡妮真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from多倫多信息港:一杯中國茶 蘊涵了異國生活的酸甜苦辣ZT

(2005-07-03 00:58:08) 下一個

?有人說過,吃喝都是一種文化。那麽是不是習慣了一種社會的飲食,就會融入這個國家的文化之中?來到加拿大,自然是入鄉隨俗,努力適應這裏的生活,吃的是奶酪麵包,甜的發膩的蛋糕,喝的是咖啡、紅茶,說一口純正的CBC播音員的英語,自以為這一切的改變,已使自己真正融入西方的生活,其實不然。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位來這加定居十幾年的移民Steven,從他那裏才真正體會到,我永遠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中國的文化是我一生的牽掛。

Steven酷愛喝茶(不是西人的紅茶,而是中國的傳統綠茶),也懂得如何品茶,對於像我這種愛茶之人,自然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從此以後,如果得到好茶,必定相約同品。

品茶不僅僅止於唇齒之間,更注重彼此間心靈的交流。把一杯茗茶,互相談論在異國他鄉的過往經曆,回憶國內時生活的點點滴滴,交流著中國的現代文化,淡淡的鄉愁就隨著芬芳的茶香注入你的身體,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漸漸溫暖著你的心,讓你找到家的感覺。

在我們家鄉喝茶不叫做喝茶,而是稱 之為“品茶”,單從稱呼上,恐怕你就能想象的出,茶在人們的生活中,處在什麽樣的地位了。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每當親友來訪,或是在節日裏,人們用來待客的飲品,首先就是茶,其次,人們才會想到酒。想象一下,有朋友自遠方來,兩人坐下,麵前是一壺清茶,對坐共飲,何等愜意。而在西方,紅茶具有和咖啡一樣的功效,無非是解渴、提神。早餐一片麵包,一杯紅茶匆匆下肚,就如每天繁忙機械的工作節奏。

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飲茶有專門的用具,叫做茶具,分為茶壺和茶杯兩部分,功能不同,茶壺用來沏茶,茶杯用來飲茶。茶具種類繁多,樣式各異,但又因為人的身份地位、經濟狀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富貴人家,多用紫砂茶具,普通人家,往往用一些普通的瓷器。但是無論貧富貴賤,家家都會有一套茶具。可以說,在中國茶是最普遍的飲料,不分男女,也不分長幼,沒有不喝茶的。茶的品種很多,我所知道的就有十幾種,其中比較有名的是西湖龍井茶、雨前茶等等。

關於茶的學問有很多,有茶經、茶道、茶藝之說。隻是我所知甚少,隻是粗略地知道,泡茶用的水是有講究的,最好用的是山泉,其次是井水,這樣泡出來的茶,才能保持茶的清香。茶葉的采摘,也是很有學問的,以雨前茶為例,采摘時必須選在雨來之前,至於為何,我不得而知。關於這些,我的所知有限,所以終究不能夠達到其中的至高境界,成為茶道中的高手。然而即便是如此,關於品茶,我仍然是有自己獨到的見地的。

剛泡出來的茶,有一種清新的、濕潤的香味、詩意的香味,令人能想起雨中的綠色。然而這頭遍茶,卻並不好喝,喝到嘴裏隻是淡淡地,並沒有特別的感覺,隻是剛剛有一點茶的味道,比通常的白開水味道重了一點而已。就像是初涉人世的少念對茶的評價“沒勁”。二遍、三遍的茶,是茶中的精品,顏色深了,味道濃了。這時它有著神奇的魔力,令你仿佛是被一股無名的力量推著,一味地痛飲不願停下來。

三遍以後的茶,就已經淡了,色香味俱已消散,有的隻是一點茶的感覺,仿佛身在加拿大,接受了十幾年的西方教育熏陶,漸漸淡忘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又不能完全融入西方的生活,一種很淒涼的感覺,仿佛自己永遠都是邊緣人。所以許多情況下,我喝茶通常隻喝到三遍就停住,然後再換新的茶葉。

然而,卻也有能夠從殘茶中喝出味道來的人,那大多是飲茶者中的高手。Steven就屬這種人,他非常地喜歡這殘茶。據他講,這殘茶,雖然淡,卻有味。雖有味,卻近似無味,生活的道理全溶入到這茶中了,就如現在每天如流水般的生活,平平淡淡,卻有滋有味。

想想初來加國時的艱難歲月,每天忙忙碌碌,輾轉於學校、餐廳(我那時一直在那兒打零工)、公寓,直至畢業找到一份理想穩定的工作之前的生活,就如一杯泡完二遍、三遍的釅茶,雖苦卻餘味無窮。

對於一個身在異國他鄉的中國人來說,一杯中國茶蘊藏了異國生活的酸甜苦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