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歐洲

世界風情見聞,歐洲生活故事, 隨筆,小說,交流
個人資料
簡妮真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出其不意的美麗

(2003-12-11 02:59:45) 下一個
去年有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去村外滑雪,路過一家農場境內的蘋果樹。那是一棵很老的據說不能再結果的蘋果樹。黑的枝幹橫出斜入,錯綜複雜,獨立在平坦空無一物的白雪地之中,有一種滄桑堅毅的風質。近看,粗糙的枝節上沒有覆雪之處爬著青苔,那小小的蔥綠很是動人。在樹上,還長了3叢寄生植物。這種植物粉綠枝葉,難得的是專門在聖誕前結果,果實如珍珠大小,玉色,骨碌碌一大串晶瑩剔透。我愛那些它們寄以為生的枝幹。本來農家的東西不能隨便取,當時也管不了多少,就吩咐先生停下,強作大方上去掰下一把枯枝放入雪橇。先生問我,為什麽要拉這些垃圾回家。我自信地說要用它插花。我的先生好就好在我無論做什麽事,說什麽話,即使他半信半疑,也總是站在我一邊。所以我的美麗的樹枝們被我和我的忠實的同謀一起安全地運回了家。在回家後的半個小時之內,我找來了一個黑鐵皮色的高挑花盆,樹枝插進去,交錯地伸展開去。然後是中國買來的兩朵白百合絹花襯著幾片修長的綠葉,低低地插入黑色的老蘋果樹枝間,簡直清麗極了。這樣的傑作擺在我們餐廳和廚房間的吧台上,至今仍得到每位來客,尤其是女士的青睞。

可見,好些時候,一件很平常的甚至被人遺棄的物件,由於看它的人的經驗和品味的不同,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

瑞士有一家有名的專業設計家居店叫“室內”,每一季度都推出最新時尚的家私和家居用品。近兩年來古東方的風味很濃。我記得從前在中國的小街小巷裏有擺地攤賣竹木器的,賣一種方形圓角的薄木碟,能見到一圈圈紋路的,才一元一個,母親買來裝花生瓜子之類的。就是這樣不起眼的中國碟,盛著一個綠果子,一片小的放在一片大的裏麵,角度轉了一下,最下麵墊著一張芭蕉葉,邊上立著個紫紅色蘭花形蠟燭,放在“室內”店裏的木餐桌上,散發出迷人的魅力,價格自然也不菲。同桌的還有木碗,竹拚花墊子,竹片墊子,長葉形的綠瓷盤和白瓷盤。所有的東西都是為室外進餐之用,成為瑞士夏日花園家居用品的潮流。這麽貴的廉價國貨我舍不得買,不過提醒了我下次回國多買些回來送人或己用,一定很受歡迎。還有今年瑪諾百貨公司推出的臥室用品,有黑亮漆、金把手的箱、櫃,黑鐵網箍的紅燈籠,古中國色彩和圖案的窗簾布和床單被套、茶具、蚊帳。從前見過的熟得不能再熟的東西,早就被國人拋棄的土傳統,在異國風他鄉的高級商店裏重現江湖,經人一設計,傾國傾城。難怪聽說瑞士的藝術設計水平世界領先,我這是近水樓台了。所以,我很喜歡沒事去看商店裏的擺設,或者去人家的網頁上查找室內設計圖片。不用花錢,就可以撿到很多新穎的構思,領會到從不同角度發掘各種材料藝術潛能的道理。

可見憑一顆玲瓏心,就能創造出其不意的美麗。

這樣的玲瓏心,在瑞士幼兒園和兒童玩樂小組的手工課上,被老師們用來教給內心還是白紙一樣的孩子。首先看看他們所用的材料吧,由於經費有限,平時老師總會不時向外界貼布告征收廢舊用品。有裝蛋的紙盒、衛生紙用光後剩下的硬紙筒、硬紙盒、啤酒墊、廢網球、一次性塑料杯、吸管、包裝紙……這些東西,被這些看似平凡的女人領著一組未滿學齡的孩子改頭換麵,變成了靈氣十足的小藝術作品。

我的女兒今年三歲了,夏天過後進了兒童玩樂小組。第一次,一張紙上被女兒用水彩顏料胡亂塗了形狀,象現代抽象化派,而且是出自貨真價實的童心和本能。第二次,是個南瓜節風箏,材料是桔紅色硬紙板和不同顏色的塑料繩。硬紙板剪成了長菱形,畫上眼睛鼻子和嘴,長菱形上、左、右角處用塑料繩打了蝴蝶結,下角係上長長的一條繩子,繩子上每隔一段一個蝴蝶結,一直飄下去。這樣簡易的風箏象年幼的女兒一樣還沒有能力飛上天,時值南瓜節,正好用來吊在開向花園的落地玻璃上。第三次,老師收集了很多各種形狀顏色的落葉(秋天了),教孩子們把它們無序地貼在一張圓形的啤酒杯下的硬紙墊上。第四次,衛生紙用光後剩下的硬紙筒,下端封了口,筒身塗上了幾圈黃黑相間的顏色,最上方貼了兩個圓紅眼睛,也是硬紙剪成的小片白翅膀貼在紙筒上方相應的地方,貼處打了小洞,穿了繩子,掛在女兒脖子上,是一個裝飾性十足的小蜜蜂筒,裏麵還能放幾顆糖果或幾根筆;帶回了家,在女兒房間裏作了筆筒,比從商店裏買回來的還好看。第五次,是一個鑽了三個洞的圓板栗,插了三根棍子,用紫毛線纏了幾圈,最後打了個結,剩下的毛線一拉,看著象個吊著的蜘蛛。第六次,第七次……所有的手工做法簡單,無需技巧。三歲的孩子在玩玩鬧鬧之中,大約也學到了一點將平凡變美麗的心思。而上課的過程,對每個孩子肯定是特別而快樂的遊戲。

過程固然愉快,而當自己做出來的工藝品能派上“大”用場,對做的人和他身邊最親近的人又有更多的意味。一個簡單的例子是瑞士的南瓜節時,在拉亨,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傍晚由老師帶領著,排著長隊,提著燈籠,輕聲唱著關於燈籠和秋天的歌,向湖邊走去。三個不同的幼兒園的隊伍,象三條燈的長龍,在湖邊鎮政府樓前會合,隨即圍成一個圈子,一起唱歌。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我的女兒還小,我陪著她隻在路邊看。今年,她要混進幼兒園的的隊伍裏走,還模仿他們唱歌。而她的雙眼總是被那金黃的燈籠纏住。的確,那些向日葵形的燈籠在黑夜中很美。一個薄紙球,上麵貼了四瓣花瓣,一定是孩子們自己動手做的。它們盛著飽滿溫暖的金黃色燭光,被小巧的手們提著,一路載著輕柔的童歌聲,對於我的女兒,很可惜這是一個兩年後才能實現的夢。更讓女兒羨慕的是緊接而來的節目。那就是回到幼兒園門口,家長們已經等在那裏,拿著相機留下這讓人驕傲和溫馨的一幕。老師們也安排了一個驚喜,開始分發彎月形的麵包和飲料。得到食物的孩子可以跑到家長麵前,把燈籠交給大人,自己開始啃麵包,開心極了。當然我的可憐的女兒也很想要,經我一解釋,很失望地找了個人群後的台階坐下靜靜地看了會兒,然後落寞地說,媽,我們回家吧。回家的路冷冷清清。我知道她很愛慕他們的燈籠,盤算著過幾天要把朋友的孩子的燈籠借來看看,明年要記得和她一起做一個,就讓她早一點圓這個最美的金葵花的夢吧。

不過,並沒有等到明年,過了一個星期,兒童玩樂小組也開始教三四歲的小孩做燈籠了。一邊做,一邊學唱燈籠和關於森林裏的聖誕老人的歌。孩子回家講給我聽時我也和她一起笑了,笑得很高興。聽說是要在三個星期後的星期六晚上,集體提著燈籠去森林裏找背著一麻袋禮物的聖誕老人。

原來在瑞士,創意的培養是這樣一點一滴地從孩子小小的時候開始的。

我記起自己小時候,學著大孩子將樹上的柳葉摘了來吹,將塑料繩和自行車鋪裏撿來的鐵環做成毽子踢,將五顏六色的紙做剪貼畫,後來去八大山人館見了美麗的中國畫,回家找了黃黃的草紙來畫墨竹……那時候沒有人教,這些讓我著迷的事物是隨時隨地東張西望看來的。到了快成人了,那種對藝術和創造的懵懂的渴望一直還保持下來,於是上大學時選擇的專業是設計。不過,至今最讓我開心的仍然是日常生活中的變廢為寶,變平凡為特別,變土為時尚的遊戲,因為除了花費少,更吸引人的是,那種美麗是出其不意的,獨一無二的。這一點道理,恐怕我三歲的女兒現在也開始明白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文筆優美,欣賞了,平安是福.
飄泊 回複 悄悄話 I am very stupid on computer, surprised to see your essays can be back to 2003.
such beauty!
I have things to enjoy now!
my naughty and cuty daughter comes 2 year and one month old, i am just able to come through the difficulties, can have a little bit my own private time

I could discover you only last Monday, this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my life, in positive way.

thanks!

just_4_fun 回複 悄悄話 Hi there! I love the style of your writing, particularly this one. I am sorry I just noticed you wrote this back to nearly a year ago. It's quite strange that I didn't see anybody's feedback here. And hopefully you'll see mine since you are still writing.

Like you I am always amazed by other people's artisitic invention. Take "Shabby Chic" as an example, isn't it clever? To retain the old things and be able to appreciate the elegance and beauty of used things. Thanks to these people, they opened the window for us, inspired us with their ability of discovering the art within...

just_4_fun 回複 悄悄話 test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