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威力驚人的美國戰略核彈道導彈潛艇

(2007-03-08 19:13:02) 下一個

美國軍事頻道本星期每晚八點到九點連續播放一係列關於潛艇的專題節目.

今天晚上著重介紹了美國戰略核潛艇,內布拉斯加號..

影片從基地啟航開始,報道了內布拉斯加號進行戰略航行的情況。從影片你可以了解到美國戰略潛艇的基本知識,安靜航行,靜態值班等。安靜航行時,水兵連打牌都不可以。你不知道吧, 潛艇所潛藏的海域是屬於高度機密,就是艇上也隻有少數官兵知道自己在什麽海域。影片介紹了怎麽樣發射戰略導彈的過程,也就是接到美國總統命令以後,如何執行的操作規程,以及最後發射的壯觀景象。


">

內布拉斯加號是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彈道導彈潛艇,1992年下水加入美國戰略核子潛艇部隊。軍事迷都知道,美“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被譽為“當代潛艇之王”。就整體性能而言,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

美國軍方在70年代初期展開了三叉戟Ⅰ型潛射彈道導彈的計劃,同時開始發展一種新型的彈道導彈潛艇以供三叉戟導彈使用。最初的計劃乃是建造一種拉法耶級的改良型潛艇,並使用相同的西屋(Westinghouse)S5核子反應爐,而後為了減低新潛艇和噪音,因此決定采用自然循環核子反應爐。基於經濟效益,導彈數量由18枚增至24枚。由於這項計劃的造價過於龐大,最初曾遭國會的反對,不過當前蘇聯在三角洲級潛艇上配置了射程長達6935公裏的SS-N-8潛射彈道導彈之後,國會終於批準了這項計劃。

雖然已獲得國會的批準,不過這項計劃在發展之初仍遭到不少困難,因此仍較預定進度落後許多。當困難一一被克服以後,終於產生了一種極為優秀的潛艇與極具威力的導彈。第一艘俄亥俄號(SSBN 736)1981年開始測試工作,1982年1月發射第一枚導彈,並在82年10月作首次的戰鬥部署。前8艘俄亥俄級潛艇在帆罩後方配有24枚三叉戟Ⅰ型(D-5)導彈,田納西號則改為三叉戟Ⅱ型(D-5)導彈,這種導彈在90年3月在俄亥俄級上完成首次戰鬥巡航,將來前8艘亦將改配三叉戟Ⅱ型導彈。除彈道導彈外,各艦另備有4具傳統魚雷發射管可供自衛。


三叉戟導彈的射程較以往大幅度增加,這意味著它們隻須部署在美國即對敵人目標具有相當的威協性。最初8艘俄亥俄級潛艇皆部署於緬因州的班哥外海,其餘則部署於喬治亞州的京斯灣。這意味著俄亥俄級主要任務區域僅須在美國擁有控製權的海域即可,因而占了很大的優勢。


俄亥俄級潛艇的任務行程表是先以一組乘員執行為期90天的巡邏任務,之後有25天進行整修保養,整修完畢再由另一批乘員登艦執行任務。每九年進行一次為期一年的大整修,同時進行核能燃料棒的更換。如此每艘船的保險率可達百分之六十六---可以說是一項特例。


雖然前蘇聯的台風級潛艇較俄亥俄級大了許多,不過其導彈攜帶量反較俄亥俄級少了4枚,就這點而言,俄亥俄級是較台風級成功的。隨著冷戰時代的結束,繼前蘇聯在91年解體,俄亥俄級的建造工作在目前計劃的18艘完成後,似乎是不會再繼續了。


“俄亥俄”級核潛艇的艇體屬單殼型,在結構與布置等方麵均與眾不同。艇體艏艉部是非耐壓殼體,中部為耐壓殼體,整個耐壓體僅分成四個大艙,從艏至艉依次是指揮艙,導彈艙,反應堆艙和主輔機艙。指揮艙分為三層:上層設有指揮室,無線電室和航海儀器室;中層前部為生活艙,後部為導彈指揮室;下層布置4具魚雷發射管。導彈艙共裝24枚“三叉戟”導彈,對稱於中心線平行布置。反應堆艙的上部是通道,下部布置反應堆。主輔機艙布置動力裝置。

  

“俄亥俄”級核潛艇的電子設備主要包括水聲探測,導航和通訊三部分。艇上裝備10餘部水聲探測設備,最主要的是AN/BQQ-6型聲納,該聲納以主動工作方式為主,探測距離5-10海裏,以被動方式工作時探測距離可達100海裏。艇上的中心計算機可把整個導航係統連接在一起,實現了集中自動控製。通訊係統設施齊全,性能優良,可在300米深處接受岸台信號,從而避免被衛星和敵機發現。

“俄亥俄”級核潛艇的武器裝備除4具魚雷發射管外,主要是“三叉戟”導彈,它分為I型和II型兩種。I型導彈戰鬥部為Mk400型分導式彈頭,每枚有8個10萬噸級當量彈頭,最大射程為4600海裏。II型導彈戰鬥部改用Mk500型分導式彈頭,每枚載有14個15萬噸級當量分彈頭,最大射程都在一萬公裏以上。

內布拉斯加號裝備的都是三叉戟II型潛射彈道導彈,還有十六枚攻擊魚雷,戰力超強。

“俄亥俄”級核潛艇是美國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核威懾戰略的重要保證之一,一艘“俄亥俄”級核潛艇上攜帶的24枚導彈,336個分彈頭可以在半小時內摧毀對方200-300個大中型城市或重要的戰略目標。美海軍18艘“俄亥俄”級核潛艇幾乎擁有美國一半的戰略彈道導彈。可見其地位之重要。


基本數據:

排水量:18750噸
規格:全長560英尺(170.7米);全寬42英尺(12.1米),吃水36.4英尺(11.8米)。

裝備:SSBN 726至SSNB 733;三叉戟Ⅰ型(C-4)潛射彈道導彈24枚,SSBN 734以後:三叉戟Ⅱ型(D-5)潛射彈道導彈、533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顧耐德Mk 48魚雷。

主機:一具通用電氣S8G自然循環壓水冷卻式核子反應爐、渦輪導氣驅動係統(60000軸馬力),單軸,航速20節以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