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骨髓捐贈活動一瞥
波士頓的三月, 積雪剛剛融化, 春天尚未來臨。三月十四日, 在West Roxbury 區中心地帶的一個骨髓捐贈活動站內卻洋溢著一片暖暖的春意。周日的清晨, 大街上車影稀疏, 人頭罕見。而活動站裏外卻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來自Dana-Farber 癌症研究中心的三位護士, 已經作好了抽血取樣的準備, 兩三個來自美國骨髓捐贈宣傳機構 (National Marrow Donor Program) 的專職人員也展示出各種宣傳材料和誌願表格, 八九個義工擺開了琳琅滿目的糕點和飲品。這次骨髓捐贈活動是由一個敘利亞家庭(Saadieh Family), 波士頓拉丁學校(BLS)中華文化聯誼會(FCC-Friends of Chinese Culture) , 美國骨髓捐贈組織, 以及Dana-Farber 癌症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
主要承辦者 Ms. Loulou Saadieh 本有一個幸福的大家庭, 可是去年她十九歲的弟弟得了急性白血病, 兄弟姐妹中唯一與這個弟弟的抗原相匹配的哥哥也得了慢性白血病。她的哥哥在曆時一年的化療中產生了抗藥性。骨髓或幹細胞移植成了唯一的辦法。Ms. Saadieh 忍受著失去弟弟的痛苦, 竭盡全力地組織了這次骨髓捐贈活動。她期待著奇跡的發生,希望哥哥能以得救。幾天來, Ms. Saadieh 白天要做好本職工作, 晚間還要在廚房挑燈夜戰, 精心製作糕餅到清晨三四點, 以便慰勞來參加骨髓捐贈活動的誌願者。當我為她的精神表示欽佩的時候, 她說, 我為自己能替哥哥做一點事而感到高興。Ms. Saadieh 的丈夫 Dr. Mark Apazidis 及其母親也全力相助。Dr. Apazidis 的母親忙碌了幾天, 烤製出近二十種花色各異的糕點。她說:我願意為我的兒媳和她的哥哥出一份力。我們會感動上帝的和他的臣民的。從 Ms. Saadieh 家人身上, 我看到了白血病人家屬盼望親人得救的一片殷殷之情。
我以前在醫院,後來在癌症藥物研製公司工作。獻血廣告見得多, 也就麻木不仁了。最近因為被餘健和沈潞的故事所感動 (關於餘健的故事請查訪以下中英文網站:http://www.yujian.org),特意來到骨髓捐贈活動站接受驗血。Saadieh 兄妹的故事又讓我受到意外的打動。一種神聖的, 義不容辭的責任感由然而生。我欣然挽起衣袖,作了當日第一位被抽血取樣的誌願者。
從前,我對"骨髓捐贈"這個詞匯總是敬而遠之,望而生畏。說起"抽骨髓", 自然而然就想象到一根粗大的針頭紮進脊椎-那是多麽可怕的事情。三月十四日的骨髓捐贈活動站裏,我看了一個關於骨髓及幹細胞捐贈過程的錄象片。實際上, 抽取骨髓細胞是在捐贈者臀部的髖骨上進行的, 對於健康正常的成人來說, 不應造成器質性的傷害, 隻是會在局部酸痛幾天。抽取幹細胞則是通過一次性使用的循環係統,將捐贈者血液中的部分幹細胞抽提出來,然後再把紅血球,白血球,以及血小板等其他血液成分如數歸還。由此我才明白, 現實中的骨髓及幹細胞抽取過程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可怕。
不少朋友對骨髓捐贈活動站(Bone Marrow Drive-BMD)有些誤解,以為在當時就要抽取骨髓。其實到骨髓捐贈活動站隻是抽取血樣。一位護士從我的肘部靜脈中抽了大約5毫升的血液以留樣檢測抗原係列及其它指標。我得知, 有關我的血液檢測數據將存入美國骨髓資料庫。有朝一日若發現匹配者,將會收到通知。抽取骨髓或幹細胞的整個過程, 將在醫院嚴格消毒的手術室裏進行。
捐贈活動站裏,一位身著紫紅色上衣的女士,在熱情地接待著絡繹不絕的誌願者。她是 Ms. Lori Fiedler。她也是一位捐髓誌願者。她曾經將自己的骨髓細胞捐贈給一個白血病人。她說,據悉在三百萬個誌願者中才能找到一例與授髓者完全匹配的係列抗原。我為自己能成為這樣一個難得的捐髓者而感到驕傲。她還說,我僅僅為抽取骨髓細胞而感到臀部酸痛一周,但是卻為一位我不知姓名的授髓者延續了生命,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Ms. Lori Fiedler 為見到這麽多的誌願者加入骨髓捐贈的行列而感到高興, 因為大家都有一顆仁愛之心。
從早晨九點到下午兩點,有四五十個中東和美國白人參加了抽血取樣,有十七位中國同胞成為了捐髓誌願者。這個數字看似微小, 對掙紮在生死關頭的白血病人來說卻是一線新的希望。
當日加入誌願者行列的中國同胞,主要是波士頓拉丁學校 ( BLS) 的家長和牛頓中文學校 (NCLS)成人交際舞班的師生。BLS的中華文化聯誼會(FCC-Friends of Chinese Culture) 的前後任主席-鄧彼加,費小賢,呂雲,孫林等均參加了抽血取樣,並一起策劃了下一次的骨髓捐贈活動(Bone Marrow Drive-BMD)。程敏清是這次BMD的籌辦者之一。她做了很多組織工作,活動當天她自始至終堅守在場,提供服務。NCLS的前任校長吳學明攜妻子兒女一同來參加BWD。他表示: 早就有心捐髓, 隻是苦於沒有時間去查詢骨髓捐贈中心的信息。今天有人組織,正好前來了個心願。NCLS成人交際舞班的老師吳曄一早就來到BWD活動站,她是一個有名的熱心人。早在始無前例的上山下鄉過程中就無私無畏地獻過血, 這次也毫不猶豫地伸出了自己的胳膊。隨吳曄之後又來了好幾位交際舞班的同學, 吳曄和她的同僚們都積極倡議在牛頓中文學校 (NCLS)搞一個骨髓捐贈活動(Bone Marrow Drive-BMD)。征得NCLS校長王衛東的同意, 另一個規模更大的骨髓捐贈活動將在牛頓中文學校舉行 (詳情見後) 。
走出West Roxbury 的骨髓捐贈活動站,迎麵看見大門口一串串黑黃相間的汽球在微風中搖曳,它們彼此推擠著,誰也不讓誰。我忽然心中一動: 這不正好展現了可惡的死神與可貴的生命之間的抗爭? 我們人類何曾向死神輕易地屈服過? 世世代代, 人類創造過多少醫學上的奇跡。隻要我們努力, 死神終將被各個擊破的!
讓我們為餘健,為其他白血病患者獻出一分愛,讓我們同心攜力,與死神作頑強不屈的鬥爭。
來吧, 朋友們: 加入捐髓誌願者的行列。多一份血樣就多一分希望!
地點: 牛頓中文學校餐廳
時間: 2004年4月4日下午2點至5點
承辦人: 牛頓中文學校
波士頓拉丁學校(BLS)中華文化聯誼會(FCC-Friends of Chinese Culture)
Dana-Farber癌症研究中心
美國National Marrow Donor Program
寫於2004年三月十四日,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