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歲月

作為四十歲的女人,作為過來人,作為妻子,我想說說過於女人的事情關於女人的心理關於女人的性格和女人的所有事情,希望我的博客讓女人更
正文

最近新聞熱詞“躲貓貓”

(2009-02-28 07:05:13) 下一個
“躲貓貓”新解。轉自百度百科
躲貓貓  一種遊戲,亦稱摸瞎子、捉迷藏。
  兒童遊戲。兩千年前即流行於希臘,蒙住一人雙眼,把他轉得不辨方向,然後大家向他這個「瞎子」呼喊取樂,蒙眼者追捕,眾人躲閃,這種遊戲在中世紀為成人遊戲。
  可以選定一個範圍,一個人先蒙上眼睛數到一百,其他人在這段時間找到一個地方躲藏,時間到後那個人去找其他人,最先找到的人為下一輪找的人。
  娛樂性很強,在特定的地方進行有一定的危險性(監獄中、勞教所中)或者看守所。
  另:躲貓貓具有搪塞理由之功效!!
  2、源出於2009年2月12日雲南省普寧縣警方的用語。
  繼2008年流行詞“俯臥撐”之後,又一個可以致人死命的身體行為。
  “躲貓貓”意為捉迷藏,屬南方方言,北方則稱作“藏貓貓”。不管“躲”還是“藏”,這種遊戲顯然來自於貓和老鼠捉與被捉的遊戲。當這個遊戲發生在2009年2月8日下午的雲南省晉寧縣看守所裏時,卻引發了一場悲劇:據當地警方說,因盜伐森林被拘押的24歲男子李喬明,和同監室的獄友在天井裏玩“躲貓貓”遊戲時,遭到獄友踢打並不小心撞到牆壁,導致“重度顱腦損傷”,送醫四天後不治身亡。
  當地警方的描述展現的是一幅溫情的畫麵,與人們頭腦中看守所的概念大異其趣。幾個獄友像孩子一樣“躲貓貓”,這個因模仿孩子喜歡疊詞的口吻從而散發出親昵氣息的遊戲名稱,為陰暗和暴力象征的看守所添加了一抹溫情脈脈的人文主義關懷,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飽受詬病的中國式看守所和監獄的惡劣形象。然而不幸的是,這種修正隨即遭到了顛覆,伴隨著一條年輕的、身強力壯的生命的離去。“躲貓貓”這一遊戲在展示普寧縣看守所的人情味兒之外,同時雄辯地證明了一個道理:遊戲也可以殺人。
  如今又輪到了“躲貓貓”。當地警方進一步自圓其說:“由於死者抓到同監獄友普某某,而引其普某某不滿,最終兩人發生爭執。爭執中普某某先踢了死者一腳,隨後又朝其頭部擊打一拳,死者由於重心不穩摔倒後,頭部與牆壁與門框夾角碰撞,最終受傷。”然而“據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李建明醫生介紹,盡管人類的顱骨十分脆弱,然而要對一名成年男子造成如此大如此致命的傷害,一定要有巨大外力才可能導致,而‘一般的不小心摔倒或撞擊中,人有自我保護意識,很難造成這樣大的傷害’”。如此說來,則隻能歸結為李喬明很不幸地先天攜帶有比常人更脆弱的顱骨,一次輕鬆遊戲中的碰撞就足以致死。“躲貓貓”的美學語義如此輕易就遭到顛覆,幻變而為暴力。
  北京小販被城管追逐,被迫“跨欄”後骨折;俯臥撐;“躲貓貓”……越來越多的體育項目和遊戲進入死亡地帶,變成了一場場死亡事件的關鍵詞,同時伴隨著瘋狂的流行和瘋狂的謊言。人們身體的任一部位都成為死亡不可預測的因素,等待著一次匪夷所思的“誘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金重陽 回複 悄悄話 看看老朋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