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代風華張愛玲
(2007-09-05 05:43:00)
下一個
SMG《深度105》2007年9月3日播出“說舊聞:張愛玲在1944”,以下為節目內容。
張愛玲
【主持人李濤】往事調查,舊聞新說。今天的《說舊聞》,我們要提到一個人,張愛玲。很多影迷都知道,她的小說《色·戒》被著名華人導演李安改編成電影,8月29日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映。或許,是一個巧合,12年前,也是差不多的這個時候,9月8號,在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美國洛杉磯警方在一座普通的公寓裏發現張愛玲的遺體,那時她已去世多日,享年七十五歲。誰能想到,這個孤獨辭世的老人竟然曾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紅透上海灘。
【解說】1944年的上海,冬天來得比往年晚。上海靜安寺附近一座老式公寓內,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女子正伏案構思她最新的一部小說。她叫張愛玲,是當時上海最有影響的女作家之一。
(陳子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當時)所謂的四大才女一般我們說就是張愛玲蘇青潘柳黛關露尤其是張愛玲在這四位當中成就最大)
【解說】從1942年開始,張愛玲的文章就逐漸占據了當時上海文壇的所有重要雜誌,關於張愛玲的背景,甚至容貌,坊間流傳著種種猜測,一時間張愛玲成為了上海文學界的一個傳奇人物。
(水晶台灣學者:她一出來就是很好的,她跟有一些作家不一樣,有些作家經過一些琢磨,或者是像學徒一樣的,她沒有,她一出來就是風華絕代的。)
【解說】張愛玲的小說精致、圓熟,筆觸冷靜又充滿世俗情趣,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兒能有這樣的才情,使得上海文壇受到了不小的震動。時任《萬象》雜誌主編的柯靈也加入了向張愛玲約稿的行列,後來成了張愛玲的好友。
(柯靈作家:她出名非常快,我現在想起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她作品確實寫得好,那個時候她太突出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大家捧她,《雜誌》啊什麽的,她當時就變成一個新聞人物。)
【解說】1944年12月,張愛玲根據自己的小說改編的四幕八場話劇《傾城之戀》在上海新光大戲院上演,首演就引起轟動,觀者如潮。
(采訪:淳子《張愛玲地圖》作者:無論是這部劇在開演之前還是之後,大大小小的報紙說好的壞的,真的是非常的熱鬧,包括當時非常著名的那些文人,比如柯靈、傅雷,#他們都是在首演的時候就去看了戲,然後開始寫評論,然後寫完評論還不盡興,然後還會再去看第二場,第三場,可見對張愛玲的追捧的程度。)
【解說】同樣是在1944年,上海的報紙開始熱炒張愛玲的家世背景。人們驚奇地發現,才女張愛玲竟然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的曾外孫女,而她的祖父張佩綸則曾是翰林院侍講學士。
【主持人李濤】名門後裔,美女作家,這些擱到現在也足以成為報紙娛樂版的頭條。在1944年的上海,張愛玲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引領風氣的人物。除了一手好文章,她的穿著、做派甚至是行事風格都受到了當時年輕人的追捧和模仿。
【解說】在當時的上海,張愛玲不僅是個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時尚中人。她穿的衣服都由自己親手設計,這些服裝在當時無論是樣式還是顏色都顯得很大膽,這也成為了當時上海報紙和圈內人士津津樂道的話題。
(陳子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外人看來,她穿這個衣服跑到馬路上來,會覺得很特別,很多人覺得很奇怪,這個女士怎麽穿這樣的衣服,(她)有些舊的衣服,如果不穿了,放在那裏很浪費,然後她修改一下,改了就比較特別)
【解說】大俗大雅、土洋結合不僅僅是張愛玲的著裝風格,也是張愛玲的生活方式。在當時的上海,人們在戰爭的恐懼中畸形地追逐著洋派的時尚。特立獨行而又略帶西式情調的張愛玲,恰好滿足了特殊曆史時期上海人的需要。
(采訪:陳子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當時的上海,歐化時間已經很久了,比如說咖啡館、蛋糕,生活習慣不知不覺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這個很正常,不僅是張愛玲,當時的一批知識分子,在上海灘的,都是這樣的)。
【解說】張愛玲的孤傲在當時也成為了人們的談資,無論是上門求稿的雜誌社還是慕名前來的仰慕者,張愛玲都以一句張愛玲不在拒之門外。在那時的上海,文藝青年們都以見過張愛玲為莫大的榮幸。
(淳子《張愛玲地圖》作者:那個時候在讀英語和在讀法語的同學當中,張愛玲已經是他們的偶像了,那種癡迷她的程度可能會有一些像現在的小孩子癡迷李宇春什麽的,因為那個時候能夠請到張愛玲到誰誰家裏麵,去參加一個文化沙龍,這是很能夠拿得出手去說一說的。)
【解說】淪陷的上海,許多報刊的政治背景模糊不清。麵對複雜的形勢,張愛玲的一些朋友勸她不要急於在此時發表作品。然而張愛玲並沒有聽從勸告,1944年,張愛玲的小說集《傳奇》出版,四天後就脫銷再版,抑製不住內心喜悅的她在《傳奇再版前言》中向世人宣告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麽痛快。
(柯靈作家:她給我寫信,這是原話,我的意思是,我要趁熱打鐵。)
【解說】很少有人知道,當時的張愛玲並不隻是在享受成名的快感,而是需要用稿費維持自己的生計。張愛玲雖然有顯赫的家世,但到她出生時,張家已經開始沒落,張愛玲的生活一度頗為艱難,她隻能以寫作——這個唯一的生存工具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1943到1944年,是張愛玲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年份。她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她最重要的作品。繼小說集《傳奇》後,1944年11月,她又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散文集《流言》。
【主持人李濤】其實,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卻驕傲地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文章裏同讀者拉家常,人情練達,但生活中卻始終與人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這一切似乎都在預示著她後半生的淒涼結局。
【解說】
有品味,有才情,有家世,二十歲出頭的張愛玲雖然是那時上海很多男性仰慕的對象,但性格孤傲的她卻始終沒有青睞任何人。1944年一個春日的午後,一位陌生男子來到張愛玲居住的愛林登公寓拜訪。依照一向的習慣,張愛玲並沒有見他。
【解說】或許是命運使然,兩天後,張愛玲按照拜帖上的地址,找到了位於上海延安西路379弄的美麗園公寓。那次的見麵,讓高傲的才女陷入了愛河。
(陳子善:胡蘭成他擔任汪偽政權的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汪偽政權我們說是偽政權,他在偽政權裏麵,扮演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他有才氣,我想誰都無法否認他的才氣,但這個才氣他用得不是地方,用錯了地方了)
【解說】1944年8月,胡蘭成與元配夫人離婚後,與張愛玲結婚。這一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3歲。他們的婚書上寫著:“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解說】然而張愛玲並沒有得到胡蘭成許諾的安穩,他們婚後僅僅一年,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汪偽政權隨即倒台,胡蘭成因為罪遭到通緝。潛逃到浙江溫州的胡蘭成很快和一名當地女子同居了,這讓張愛玲悲痛欲絕。
【電影《滾滾紅塵》片段】
(林青霞在雨中撞見秦漢和情人)
(淳子《張愛玲地圖》作者:胡蘭成自己說過一句話,他就說我不是愛女人,我是懂女人,那我們知道按現在的話語來說,如果一個女人遇到一個男人,他是懂女人而不是愛女人的,那完了,那他一定就是女人的毒藥了。)
【解說】回到上海的張愛玲,立即結束了這段婚姻。
(淳子《張愛玲地圖》作者:無論她做到極致,還是她到最後隻字不提這一段往事,都是#一個貴族的女子的一個清高,她是用自己的一種可憐的清高或徹底的清高,來守住她人生的最後尊嚴。總之我們最後在張愛玲的清高裏麵,也還是看到一點可憐的。)
【解說】不久,胡蘭成逃往日本,而張愛玲則在上海迎來了解放。失敗的愛情讓張愛玲整個人凋謝了,她驚世駭俗的寫作才華亦隨風而逝。
【解說】1952年,張愛玲離開上海來到香港,後來前往美國紐約,在那裏她認識了美國劇作家賴雅。1956年8月,36歲的張愛玲與65歲的賴雅結婚。
(水晶台灣學者:到了所謂晚年的時候,她真是很注重她自己投下的身影,因為她每一篇東西都要讓人家引起回響,所以也是盛名之累,因為這個緣故弄得沒有作品,這是很可惜的。)
(淳子《張愛玲地圖》作者:張愛玲離開上海,離開她的家族的曆史,其實就是一個嬰兒離開了胎盤,她沒有再生性了。)
【解說】1967年,賴雅因為中風去世,張愛玲在美國開始了孤獨而封閉的生活。在她人生最後幾年,幾乎不和任何人接觸,也很少有人能夠見到她。在她空曠的公寓內,張愛玲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回味1944年,那個屬於她的上海和自己傳奇般一生。
【主持人李濤】前些天我看到報道,說張愛玲作品的版權歸屬又起糾紛,張愛玲的兩次婚姻都沒有留下孩子,我覺得,版權所代表的物質財富,對她而言,一點意義也沒有,重要的是,我們今天一說起四十年代的中國文學,四十年代的上海,就不能不說起張愛玲,一個人在世上走一回,這還不夠嗎?
┃逢┃┗━━━━┛┃迎┃
┃千┃ ━ ━━ ┃中┃
┃禧┃━┳━┏━┓┃秋┃
┃舉┃┃┃┃┗━┛┃佳┃
┃世┃┃┃┃┏┳┓┃節┃
┃共┃ ┃ ┃╋┃┃同┃
┃歡┃ ┛ ┗┻┛┃慶┃
┗━┛ ┗━┛
Thank you for sharing, and happy to visit your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