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單身女子的界定是27歲以上未婚或離異的女子。她們走入婚姻的機會成本更大,所以寧願選擇單身。一般來說,這個群體的收入高於普通群體,正因為經濟上獨立,使她們對婚姻挑三揀四。在現代社會,一個優秀的職業女子麵臨許多選擇,她有很好的工作機會,有遠大前程。單身女子論條件往往不是找不到男人,隻是因為婚姻的機會成本太高,相比之下,單身反而有更好的預期回報,單身便成為自然與理性的選擇。選擇了事業的單身女子會出現更高的沉沒成本,這使得婚姻的選擇變得更加不容易。比如投資一個項目,完成可能要1個億,投入5000萬之後,你開始懷疑這個項目是不是值得做,但是如果放棄,5000萬元就沉沒了,所以你往往還會固守這個項目。一個女孩子,在大學裏愛上一個人,可以追隨他到天涯海角,那時候她沒有沉沒成本或者說成本是很小的。但是一個在北京好不容易立下腳並被單位委以重任的女子,她的沉沒成本已經很高了,要她放棄一切追隨愛情到新疆是很難的。除非她能收回在事業上的投資,也就是說在另一個投資——婚姻市場上獲得更好的回報。
這也許是一個惡性循環,在經濟學上叫做“路徑依賴”。也就是說,一個女子因為愛事業而錯過婚齡,又因為放不下事業而在單身的路上走得更遠。而如果經曆過感情的創傷,很多人會看到感情並不牢靠。出於彌補心理,她總得要一樣東西,那就是事業。所以人們看到她總是在忙碌。但越是如此,越不容易得到感情,最後可能就鎖定在單身的路上了。這就是單身女子“路徑依賴效應”。所以我們看到單身女子成為女強人的概率更大。不過,許多約束條件都是會變化的。婚姻是耐用消費品,而且可以逐漸增值。年輕的時候,女孩子很容易得到婚姻,但是機會成本大。年紀漸長,婚姻的機會成本會變小,而婚姻的效用特別是某些獨到的效用會逐漸凸顯,比如情感的寄托、家庭的福利、對孩子的喜歡,而彼時事業帶來的效用“邊際遞減”。這樣,事業和婚姻也許會出現一個交點,單身女子將降低對婚姻的條件以及對愛情的不切實際的想象,而走入現實的婚姻的殿堂。
分析單身女子經濟,與已婚女子對比,在投資與消費上應該會有五點不同。
第一,我傾向於認為單身女子用於與成功相關產品上的投資要高於已婚的同齡女性。比如說,她們會不斷地對學習與資曆的產品進行投資。
第二,她們為自身保值增值的投資會更多。單身女子會對自己的身體格外敏感,對化妝美容運動健身之類的產品特別感興趣。
第三,她們在交友上的費用會高於同齡的已婚女子。情感交流是天然的需要,因為不存在婚姻這個耐用消費品,單身女子就需要用交友這樣的日用消費品來替代。當然,對於一些對婚姻還心存期望的單身女子而言,交友還包含著搜尋的動機。
第四,她們為失衡的心靈找回心理平衡的投資更多。她們用閱讀來排遣時間會比已婚女性多,用於CD、DVD的投資也更大。當心理失衡到一定程度,婚姻也許會成為單身女子的新的選擇。
第五,單身女子為未來與老年的保障投資得更多。一般說來,男性會中意帶來更大活動空間的車,但是女性一定更中意於買房,以獲得安全保障。如果到了一定年齡,比如35歲以上,她會開始為養老做安排,會更願意買社會保障。
論婚姻的收益問題:婚姻的幸福指數
有人說,婚姻並非必須!但是,為什麽幾乎所有的人難以逃脫婚姻這個結局?我認為,基於功利考慮的‘攀比困境’是根本原因。婚姻是‘攀比’博弈的結果。記得過去曾聽說這樣一個故事:美國現代舞的創始人、女舞蹈家鄧肯致函給大文豪蕭伯納說:“如果你我成婚,那麽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擁有世界上最聰明的頭腦和最美麗的體形。”這可以說是婚姻的“攀比”之最了。然而,蕭翁複函道:“如果我們的孩子繼承了你的頭腦和我的嘴臉,那會怎樣呢?”看來,“基於功利考慮的攀比困境”與“攀比博弈”的風險太大,故蕭、鄧無法結婚。
199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貝克爾說:“由於男人和女人為尋找配偶而競爭,所以可以假定婚姻中存在一種市場。”他還說,一個人“當結婚的預期效用超過繼續單身的預期效用或再找一個更為合適的配偶的預期效用時,就會決定結婚”,“結婚的收益來自在投資於非市場活動的時間和獲取市場物品的力量方麵,男人與女人之間的互補”。美國的婚姻問題研究者通過近25年的調查發現,當問到美國人評價他們生活質量時,最珍視的是什麽時,“婚姻”總是答案的首選,先於朋友、工作和金錢。而英國的研究人員給出了一道財富婚姻的方程式:擁有愛情或美滿的婚姻所帶來的年收入或幸福程度相當於男性收入的167%,而離婚或者喪偶對於女性的打擊相當於失去工作的4.25倍。甚至有人說:“現在是夫妻共同創業贏得財富的時代。”可見,正是因為婚姻會給人們帶來物質和精神等方麵的收益,所以人們選擇結婚正是約束條件下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選擇。本文試圖就婚姻收益這一問題略作討論。所謂“千金難買真情”、“少年夫妻老來伴”,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無論是單身貴族,抑或離婚喪偶者,離群索居,孤枕獨眠,終究不是人生的最佳選擇。美國曾對老年人就金錢、健康、孤獨三個問題做過問卷調查,結果以最怕孤獨的人居多。患憂鬱症者,大都是單身居住的人。
據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的一項有關“中國婚姻質量”的調查,有75%的婚姻達到中等水平,僅3%的夫妻關係為高質量和完美型,而22%為低質量。目前我國的婚姻市場還是略有效率的,有其存在價值,可從概率來看,僅3%的婚姻為高質量的,似遠未臻於理想境界,如果把婚姻家庭比作企業經營的話,成功者鳳毛麟角,也就不足為奇了。人們往往對婚姻或企業寄予厚望,但由於處理不善或經營不當,即便尚未至於勞燕分飛或破產跳樓,而尚可勉強維持的,即為生存而生存,應該是一種常態。有人說我國國民的幸福指數不高,可能與我國人民的婚姻質量有關。婚姻家庭與幸福指數密切相關。既然有如此一個有效率的市場存在,那麽,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其效率何在,其合理性與現實性何在,也就是婚姻收益的問題。
“對於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礎上,富於效率的婚姻市場來說,婚姻意味著雙方簽訂合約,‘交易’達成,雙方均對‘交易’有預期收益”,婚姻的預期收益,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分工協作以期比較利益和報酬遞增。過去,在農業社會,家庭是個生產單位,男耕女織,是最佳的人力資源配置。現在,無論是大主婦或小男人,治內主外,各司其職,均較裏裏外外一把手的效率要高。優勢互補,優化組合,方能報酬遞增,這也是婚姻家庭的經濟狀況一般好於單身貴族的原因之一。
二、夫妻搭配,賺錢不累。一般來說,女人的理財能力要強於男人。古人說:“國難求忠臣,家貧思賢妻”,這裏的“賢妻”標準當然含有理財能力。在以男性為主導地位的社會中,男人掙錢,女人理財,應該是一種較適宜的家庭經營模式。拿破侖說:“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若從家庭經濟角度來說,此言也能說得過去。“夫妻老婆店”經營模式的大量存在,也能說明這一問題。此外,夫妻風雨無阻,患難與共,才能達到資源分配的理想狀態。
婚姻的預期收益
三、降低生活成本:共進晚餐,同枕共眠,就性價比而言,要比喝悶酒,孤枕獨眠來得經濟。“燭光效應”也能解釋這一現象,即:一人一支燭光要比二人一支燭光的成本高。婚姻家庭生活的其他生活費用方麵,以及家庭消費功能的規模效應,都可依此類推。然而,雙方價值的保值、增值也應相對同步,如果反差過大,交易失衡,有悖於“門當戶對”,這裏的價值包涵當事人的綜合指數,而非僅指物質財富,因為這裏的價值論是效用價值率,經濟效用僅是其一個重要方麵。
四、提高保險係數:“夫妻沒有隔夜仇”,“少年夫妻老來伴”。一對和諧的夫妻,經過長期生活的磨合,信息反饋會日益對稱,有助於提高彼此的誠信度。相依為命,白頭偕老,完全有其可能性。這也是成本與收益率較高的體現,更有助於提高生活的保險係數。
五、激勵效應:一般來說,妻子的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上升,可以激勵丈夫的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這可能是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的心理在起作用。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則婚姻就會產生危機。據韓國人的調查研究,男博士女學士的婚姻較為理想。在我國,雙博士的離婚率較高,故有些人將女博士視為女人中另類而稱之為“女師太”,可能與男女之間的激勵效應因彼此的“傲慢與偏見”而失效有關。有些女博士在網上掛牌時,隻填“本科生”,也是行情使然。
六、契約保障:婚姻的本質在於它的契約性,而締約的目的意義在於雙方的交易行為得到法律保障,進而使預期收益得以實現並向可持續增長發展。這就與企業理論中的合約性有異曲同工之效。“結婚證”就是一份原則性的契約。婚約有效期的彈性係數很大,可以從無窮小到無窮大,幾乎無約束力,既可“朝結暮離”,也可“從一而終”,完全取決於當事人的決策。這種契約的執行成本與收益率簡直像一場博弈,也可以從零到無窮大。無論從婚約的有效率和收益率來說,我們可將其稱為婚姻博弈,這可能是市場體係中最具獨特性的契約形式。而決策權的行使,是有賴於契約的保障功能。離婚則是契約終止的表現形式,而家庭財產的分割,就是以離婚協議或法院判定為依據的。將家庭財產量化而分割完畢,標誌著婚約的徹底結束。有人將離婚所得視為女人的身價,頗有道理。故有“男人離一次婚,破一次產;女人離一次婚,發一筆財”的說法。這多少也可解釋有錢男人不貿然結婚或再婚的原因。
七、保險機製:男女雙方一旦結婚,就等於互為對方投了保險,彼此之間均是投資者和受益者。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在道義上,當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在婚姻家庭裏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中盡力而為。這種安全感與誠信度,是其他形式的男女結合所無法替代的。
八、均衡收益:均衡交易,價格對稱,有助於提高交易雙方的穩定性和收益率。貝克爾指出:“婚姻的收益也取決於品質,如美麗、智力、教育等,它們會影響非市場的生產率和市場機會。選擇的分析表明,品質價值的提高一般會增加婚姻收益,因為品質價值的提高對非市場生產率有積極的影響,市場生產率則保持不變。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麽缺乏吸引力且不聰明的人很難與比較有吸引力或比較聰明的人結婚。”這對婚姻市場上“郎才(財)女貌”模型有解釋價值。所謂有潛質的男女,往往被視為“績優股”。基於物有所值的心理,人們就會持幣待購,或持身待沽。男人因才生財,與其年齡成正比,供給曲線向上移;而女人年老色衰,與其年齡成反比,供給曲線向下移。理想的婚姻應該是男女雙方供給曲線上的均衡點,因為在此點上,男女雙方對婚姻收益的心理預期最大。而“門當戶對”地在均衡點上的婚姻確實也能提高家庭的收益能力。
綜上所述,婚姻具有不少的收益,離婚則會造成大量的沉沒成本的流失,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選擇婚姻者居多,這就是婚姻剛性。“條條大路通羅馬”,至於以何種方式達成婚約,這是很個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