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寫給中國學生的信

(2006-08-06 21:19:02) 下一個
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寫給中國學生的信

世界的財富


——記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張亞勤博士


段燕

1998年3月,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迎來了一位傳奇人士,世界首富美國微軟公司的董事長比爾·蓋茨先生來到清華大學。在發表完演講之後,一個個問題接踵而至。會議結束後,蓋茨驚奇地發現,這與在美國大學與學生的交流完全沒有兩樣。所不同的是,他感覺到這些滿臉稚氣的學生更顯得才華橫溢、後生可畏。在飛回美國的飛機上,蓋茨作出了一個新決定,就是從印度、日本、中國等國家中,選擇在中國投資8000萬美金,設立微軟中國研究院。

同年8月,著名學者李開複博士接受蓋茨的重托,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的院長。他要完成蓋茨的重托,在北京建立一個世界一流、亞洲最高水準的研究院。在出發之前,他向同事們發出了一個電子郵件,請他們列出在計算機軟件、多媒體等領域國際最著名的學者的名單。

幾天之後,開複攜妻帶子,來到中國。到華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一看同事們發給他的電子郵件。令他吃驚的是,在眾多的推薦者中,有一個名字被許多人反複提到——張亞勤,一個三十二歲的中國學者。在與西雅圖總部十分密切的磋商之後,微軟決定,請人力資源部經理盡快與張亞勤博士接觸。

在北京10月的一個黃昏,開複接通了美國的越洋電話,這時正是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城的清晨,張亞勤博士剛剛起床不久。兩位世界著名的華人學者第一次通過電話進行了交流。在上班的途中,亞勤感覺到今天的陽光似乎與昨天有些不太一樣,他懷疑自己已經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幾天之後,張亞勤博士飛到了北京。少年大學生十二歲走進大學校園

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之後,位於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富知名度的高等學府。除了與北大、清華一樣出色的學生、老師和校風之外,科大開設了一個少年班。一時間,有關科大少年神童的報道,成為報刊雜誌最吸引人的新聞。就在那一年,12歲的張亞勤成為當年中國最年輕的少年大學生。

張亞勤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讀完大學後曾分別在大、中學任教。孩提時代的張亞勤飽受讀書世家的文化熏陶。5歲時,一場災難降臨到小亞勤的家庭,父親在曆經生活的磨難後,離開了人世。從此,巨大的生存壓力便降臨到他們一家人的頭上。

在母親和外祖母的教育下,小亞勤開始學會獨立地學習和生活。他對數字和其它自然科學的興趣與日俱增。當同年的夥伴還在為即將麵臨的考試發愁時,他的讀書範圍,早已超過了他的年齡。於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跳級後,中學已經不能滿足他對知識的渴求。憑著天資和努力,在經過嚴格的考試後,張亞勤從全國1200餘名考生中脫穎而出,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

在科大少年班的日子,是張亞勤一生中最值得回憶的日子。與不同地區、不同語言、不同年齡的同學交往,極大地滿足了他的好奇心;校園的所見所學所聞,充分地開闊了他的視野。在中國科技大學,張亞勤就像一隻穿過雲層的海燕,在陽光燦爛的天空中自由地遨翔。大學畢業後,張亞勤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本校電子工程專業的研究生。17歲,當其它的少年正準備高考走進大學校門時,張亞勤已選擇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開始向更高的目標邁進。享譽國際科學界

在念研究生時,張亞勤選擇了從事高速信息采集和處理的工作,從此,他與計算機通信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讀文獻做論文時,張亞勤與美國著名學者、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皮克霍茲教授開始通信,請教和探討一些學術問題。

1986年,20歲的張亞勤帶著夢想和信心,帶著母親的希望和夥伴的祝福,來到了美國首府華盛頓,就讀於喬治·華盛頓大學。

到達華盛頓的第二天,皮克霍茲教授給了他8本書,讓他在兩周內盡快讀完。為了讓亞勤能夠盡快開始工作,教授認為他除了就讀許多必修的課程及準備博士資格考試之外,應直接開展工作。這時間,教授正領導一個研究班子與國際衛星組織合作,解決通訊衛星上的加密問題。亞勤也投入到這個工作中來,並且獨立地在幾個關鍵技術方麵,從理論到應用技術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其後,他還在與美國軍方的合作方麵,在解決第一個大型醫學信息係統的圖像壓縮和增強方麵作出了許多新的成績。這時間,初出茅廬的張亞勤寫出了一些高水平的論文,在電子工程學科中奠定了雄厚、紮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係統高深的產業知識。1989年,張亞勤以高水平的論文,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隨後,老師推薦他到著名的GTE研究中心去作研究工作,作為GTE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在這之後的5年,基本上是沒有任何人幹擾、十分穩定的5年,也是亞勤事業起飛的5年,他全力投入到數字視頻的傳輸和通訊研究領域。在此期間,他一共發表了100餘篇有關視頻壓縮、數字電視,數字電話等電子工程方麵的論文,成為了在這一領域出類拔萃的學者。當時他在視頻壓縮及超低速率壓縮編碼方麵做出了重要的成果,一些技術和專利已經被國際標準所采用。他在1991年所做的小波全圖像動態視頻編碼和視頻無線通訊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領域。挑戰數字電視和多媒體技術

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傳統彩電產業已基本上被日本人所控製。彩電技術的創造發明者美國希望在這一工業領域找到一種高清晰度的電視,而日本人似乎在這一研究方麵也不甘落後,他們開發出模擬製式的高清晰度電視技術,並形成了標準,SONY和鬆下公司期望以此進一步控製全球市場。而美國學者一開始就直接瞄準數字化的高清晰度電視展開研究。為了達到製訂全球標準,在與日本企業的競爭中取勝的目的,1993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通用儀器公司、荷蘭飛利浦公司、麻省理工、湯姆遜公司、桑納福實驗室等歐美這一領域的領先研究機構和企業形成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的大聯盟,工業標準也正在製訂之中。接下來就是要有人在標準下開發出技術,做出新產品,而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技術就是解決圖像視頻信號的壓縮處理和高速傳輸,其中有很大部分工作屬於壓縮、編碼、處理及傳輸。就在這段時間,張亞勤被聘請到位於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桑納福多媒體實驗室,首先擔任項目經理,後任部門主管,1997年被提升為多媒體實驗室主任。

這是中國人在這個研究領域所擔任的最高職位,在這個工作中,桑納福多媒體實驗室創造了數百項新技術,申請了數百項專利,而其中五項最重要的技術和專利,就是由張亞勤直接創造的。

在這個領域,張亞勤一共發表了20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有40篇論文在世界最權威的《IEEETransac?tions》雜誌上發表,他還先後出版了11本專著,在視頻壓縮、交互式電視、多媒體通訊、桌上可視電話等方麵取得了幾十項專利,其中有些專利已形成產品。他的關於“小波圖像及紋理編碼”和“全球動態判斷和補償計劃”等50多項技術對國際標準的建立作出了貢獻。1997年,年僅31歲的張亞勤博士當選為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這是在電氣和電子學研究領域全世界最高的學術榮譽,他也因此成為IEEE100年曆史上最年輕的院士。創造研究自立的全新模式

1988年,世界工業巨子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收購了RCA公司,由於產品方向及經營市場的異見,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公司。在通用電氣公司給予3億美金之後,RCA的中央研究院(桑納福研究院)宣布與斯坦福研究院(SRI)合並。這時桑納福一共有1200多人,70%以上的人擁有博士學位。一個單純的從事基礎和應用研究的實驗室桑納福,作為世界電子發明的搖籃,曾發明過彩電、LCD(液晶顯示)、磁州技術及廣播電視、MOS/CMOS等改變人類的輝煌成就,突然一夜之間沒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需要自己找飯吃,自己解決科研經費。這所在電氣和電子技術方麵全球最高水準的實驗室麵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

桑納福實驗室開創了研究自立的先例,采取三種商業模式,其一,接受委托從事研究工作;其二,自己研究,開發出技術,通過技術轉讓和技術授權獲得商業收益;其三,對於一些看中的技術,單獨投資或與風險投資公司一道投資,直接創辦企業獲利。

作為桑納福多媒體實驗室的主任,張亞勤很快適應了這種模式,並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商業運作之中。

從1988年自通用電氣公司獨立的10年中,桑納福公司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目前它擁有900名科學家,其中有600位博士,還設立了12個實驗室。1997年被《財富》雜誌評為美國四大傑出研究中心之一。在桑納福發展壯大的曆程中,張亞勤一直扮演著建設性的角色。祖國情結

張亞勤把他的成功,歸就於運氣好。在選擇學校和研究方向時,盡管他先後得到了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獎學金,但他碰到了人品正直、才華橫溢的皮克·霍茲教授。導師豐富的研究方法,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理論功底讓亞勤終身受益。然而,在亞勤的心中,自始至終有著十分濃鬱的祖國情結。

在桑納福工作時,張亞勤接待了大量來自中國的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對於他們的要求,他總是盡力滿足,並且給予熱情的關照。在他的實驗室,他接待最多的也是華人學者。當微軟找到他,希望他加盟微軟中國研究院時,張亞勤沒有談任何條件。到中國去工作一段時間,成為他加盟微軟的最主要的理由。

1998年新年前夕,亞勤在中國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回美國探親。他在中國的生活和工作,讓許多傑出的中國海外學者十分感興趣。亞勤向他們詳細地講述了到中國以後的情況及自己的感受。有相當一大批傑出的中國海外學者在他的影響下接受了微軟中國研究院的聘請,回國工作。他們包括:張宏江博士、李勁博士、李世鵬博士及朱文武博士等。

張亞勤說,他希望與同事共同努力,把微軟中國研究院建成世界一流的研究院,特別是在視頻的壓縮、互聯網、數字圖書館及計算機圖形學、自然語言等方麵成為一個具有國際領先地位的研究中心。世界的財富

從1999年加盟微軟中國研究院開始,張亞勤就開始全力建設一支強大的多媒體研究隊伍。他所領導的多媒體隊伍中,包括沈向洋———全球最傑出的圖像處理學家之一、張宏江———基於內容的視頻檢索領域的先驅、李世鵬———多功能圖像/視頻處理和壓縮領域年輕有為的學者、朱文武———來自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網絡及通信領域的專家,以及當年清華大學的“神奇小子”李勁等。在微軟公司內部的一次高層會議上,比爾·蓋茨曾十分得意地向大家講到,“我敢打賭,你們誰也不知道,我們在中國有一個全世界最高水準的多媒體研究機構。”比爾·蓋茨之後指出,要將微軟中國研究院多媒體小組的工作,與微軟產品的開發戰略更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2000年6月底,張亞勤率領他陣容豪華的多媒體研究隊伍前往微軟公司雷特蒙總部向比爾·蓋茨作匯報。

在微軟,向比爾·蓋茨匯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匯報的結果將直接對某項產品開發、研究方向以及公司發展戰略產生重要影響。張亞勤自豪地告訴比爾,在一年的時間內,微軟中國研究院的多媒體小組已經在全球最優秀的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了80餘篇論文;在網絡協議領域,申請注冊了40項美國專利;做出了60項新發明;並已有8項成熟技術轉讓給有關產品部門。

張亞勤及其所領導的多媒體隊伍為比爾·蓋茨做匯報,實際上更像是一次科技精英間的對話,在一個多小時的交流中,比爾·蓋茨為微軟中國研究院多媒體小組的出色成果所信服,給予了他們高度的評價。

事實上,張亞勤在多媒體領域的研究,早已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和認可。1999年1月,美國電子工程師榮譽學會授予張亞勤博士1998年度唯一的“傑出青年電子工程師獎”,成為獲得該獎項的第一個中國人。這一獎項的前任獲得者們,今天基本上都是美國電子工程領域的巨匠人物。為此,美國總統克林頓專門為張亞勤發來了賀信,祝賀他獲得這個崇高的榮譽。在信中,克林頓總統寫到:“祝賀您獲得1998年傑出青年電子工程師獎。您領會了勤奮和承諾的真正意義。任何成功都離不開辛勤的工作,我對您所取得的突出成績表示衷心的祝賀。您的成就無疑也是對大家的一種巨大鼓舞。”

張亞勤的博士導師每每提到自己的學生,則感慨不已,那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感覺實在是好極了,講到激動之處,他脫口而出,“他實在是世界的財富。”

2000年7月中旬,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李開複博士接到微軟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的指令,要他盡快將北京的工作交給張亞勤,回微軟總部接受一項新的任命。張亞勤走馬上任成為微軟中國研究院的第二任院長。如果說李開複單槍匹馬開創微軟中國研究院創造了一個新的傳奇,而張亞勤麵對的則是如何將這個傳奇進一步發揚光大。李開複院長說:“我們的目標是將微軟中國研究院建設成為計算機領域世界一流的、亞洲最高水準的基礎性研究機構,而張亞勤無疑是能夠繼續帶領大家實現這一目標的最適當人選。”


--------------------------------------------------------------------------------
By Anonymous on Monday, July 31, 2000 - 03:09 pm:
  華裔美國科學家、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李開複是一位在語音
識別、人工智能、三維圖形和國際互聯網多媒體等領域享有很高聲譽的年
輕人。他的成功經驗和治學精神引起了我國許多青年尤其是大學生的廣泛
關注。在與我國年輕人的交往過程中,李開複歸納出了一些大家共同關心
的問題,並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曆,坦誠相見,直抒胸臆,寫成了一
封給我國學生的長信。本報今天全文刊載這封信件,相信對大學生和青年
朋友在如何對待機遇、如何對待學業、如何對待工作、如何對待他人、如
何對待自己等諸多方麵會有一些有益的啟示。

  我在中國的這兩年來,工作中最大的享受是到國內各高校與學生們進
行交流。這些訪問和交流使得我有機會與成千上萬的青年學生就他們所關
心的事業、前途等問題進行麵對麵的溝通。中國學生的聰明、好學和上進
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與這些青年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有一些問題是大家都十分關
心的。那些已經獲得國外大學獎學金的學生,大都希望我談一談應該如何
度過自己在美國的學習生涯;那些決定留在國內發展的學生,非常關心如
何確定一個正確的方向,並以最快的速度在科研和學業方麵取得成功;還
有那些剛剛踏進大學校門的學生,則希望我能講給他們一些學習、做人的
經驗之談。最近,更有一些學生關心網絡信息產業的發展,希望了解美國
的大學生是如何創業和致富的。看到這麽多雙渴求知識、充滿希望的眼
睛,我突然產生了一種衝動,那就是給中國的學生們寫一封信,將我與同
學們在交流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對中國學生的一些忠告寫出
來,幫助他們在未來的留學、工作或者創業的過程中能夠人格更完美,生
活更順利,事業更成功。

  堅守誠信、正直的原則

  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曾有一位剛被我提拔的經理,由於受到下屬的
批評,非常沮喪地要我再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我問他:“你認為你的長處
是什麽?”他說:“我自信自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訴他:“當
初我提拔你做經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管理經驗和溝通能
力是可以在日後工作中學習的,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我支持他繼
續幹下去,並在管理和溝通技巧方麵給予他很多指點和幫助。最終,他不
負眾望,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

  與之相反,我曾麵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麵都相當出
色。但是,在談話之餘,他表示,如果我錄取他,他可以把在原來公司工
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隨後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特作聲明:
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後做的,他的老板並不知道。這一番談話之後,對
於我而言,不論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我都肯定不會錄用他。原因是
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實”和“講信用”。
如果雇用這樣的人,誰能保證他不會在這裏工作一段時間後,把在這裏的
成果也當作所謂“業餘之作”而變成向其他公司討好的“貢品”呢?這說
明,一個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人的。

  在美國,中國學生的勤奮和優秀是出了名的。曾經一度是美國各名校
最歡迎的留學生群體,而最近,卻有一些變化。原因很簡單,某些中國學
生拿著讀博士的獎學金到了美國,可一旦找到工作機會,他們就會馬上申
請離開學校,將自己曾經承諾要完成的學位和研究拋在一邊。這種言行不
一的做法已經使得美國一部分教授對中國學生的誠信產生了懷疑。應該指
出,有這種行為的中國學生是少數,然而就是這樣的“少數”,已經讓中
國學生的名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另外,目前美國有些教授不願理會部分
中國學生的推薦信,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推薦信根本就出自學生自己之手,
已無參考性可言。這也是誠信受到損害以後的必然結果。

  我在微軟研究院也曾碰到過類似的問題。一位來這裏實習的學生,有
一次出乎意料地報告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結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結果別
人卻無法重複。後來,他的老板發現,這個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了挑選,
隻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結果的數據,而舍棄了那些“不太好”的數據。我
認為,這個學生永遠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的學術突破,也不可能成為一名
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員。

  最後想提的是一些喜歡貪小便宜的人。他們用學校或公司的電話打私
人長途、多報銷出租車票。也許有人認為,學生以成績、事業為重,其他
細節隻是一些小事,隨心所欲地做了,也沒什麽大不了的。然而,就是那
些身邊的所謂“小事”,往往成為一個人塑造人格和積累誠信的關鍵。一
些貪小便宜、耍小聰明的行為隻會把自己定性為一個貪圖小利、沒有出息
的人的形象,最終因小失大。中國有“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古訓,很值得
記取。

  生活在群體之中

  與大多數美國學生比較而言,中國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
精神要相對欠缺一些。這也許是由於文化背景和教育體製的不同而造成
的。今天,當我們麵對一個正在走向高度全球化的社會時,生活在群體之
中,做出更好的表現,得到更多的收獲,是尤為重要的。

  表達和溝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論你做出了怎樣優秀的工作,不
會表達,無法讓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幾乎等於白做。所以,在學
習階段,你不可以隻生活在一個人的世界中,而應當盡量學會與各類人交
往和溝通,主動表達自己對各種事物的看法和意見,甚至在公眾集會時發
表演講,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絕不隻是你的“口才”。哈佛大學的Ambady教授最近做過一
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他讓兩組學生分別評估幾位教授的授課質量。他把這
幾位教授的講課錄像帶先無聲地放兩秒鍾給一組學生看,得出一套評估結
果。然後與那些已經聽過這幾位教授幾個月講課的學生的結果進行對比,
兩個小組的結論竟然驚人的相似。這表明,在表達自己思想的過程中,非
語言表達方式和語言同樣重要,有時作用甚至更加明顯。這裏所講的非語
言表達方式是指人的儀表、舉止、語氣、聲調和表情等。因為從這些方
麵,人們可以更直觀、更形象地判斷你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
和熱情,從而獲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

  對於一個集體、一個公司,甚至是一個國家,團隊精神都是非常關鍵
性的。微軟公司在美國以特殊的團隊精神著稱。像Windows2000這樣的產
品的研發,有超過3000名開發工程師和測試人員參與,寫出了5000萬行代
碼。沒有高度統一的團隊精神,沒有全部參與者的默契與分工合作,這項
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以前我在別的公司時卻也曾見到過相反的現象。一項工程布置下來,
大家明明知道無法完成,但都心照不宣,不告訴老板。因為反正也做不
完,大家索性也不努力去做事,卻花更多的時間去算計怎麽把這項工程的
失敗怪罪到別人身上去。就是這些人和這樣的工作作風,幾乎把這家公司
拖垮。

  為了培養團隊精神,我建議同學們在讀書之餘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團體
的工作。在與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過程中,你們可以體
會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在學習過程中,你千萬不要不願意把好的思路、想法和結果與別人分
享,擔心別人走到你前麵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無助於你的成功。有一句
諺語說,“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試想,如果你的行為讓人覺
得“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當你需要幫忙時,你認為別人會來幫
助你嗎?反之,如果你時常慷慨地幫助別人,那你是不是會得到更多人的
回報呢?

  在團隊之中,要勇於承認他人的貢獻。如果借助了別人的智慧和成
果,就應該聲明。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幫助,就應該表示感謝。這也是團隊
精神的基本體現。

  做一個主動的人

  三十年前,一個工程師夢寐以求的目標就是進入科技最領先的IBM。
那時IBM對人才的定義是一個有專業知識的、埋頭苦幹的人。鬥轉星移,
事物發展到今天,人們對人才的看法已逐步發生了變化。現在,很多公司
所渴求的人才是積極主動、充滿熱情、靈活自信的人。

  作為當代中國的大學生,你應該不再隻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你應該
做什麽,而是應該主動去了解自己要做什麽,並且規劃它們,然後全力以
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幾個是唯唯諾諾、等人
吩咐的人?對待自己的學業和研究項目,你需要以一個母親對孩子那樣的
責任心和愛心,全力投入,不斷努力。果真如此,便沒有什麽目標是不能
達到的。

  一個積極主動的人還應該虛心聽取他人的批評和意見。其實,這也是
一種進取心的體現。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並從中汲取教訓,就不可
能有更大的進步。比爾·蓋茨曾經對公司所有員工說過:“客戶的批評比
賺錢更重要。從客戶的批評中,我們可以更好地汲取失敗的教訓,將它轉
化為成功的動力。”

  除了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你還應該努力尋找一位你特別尊敬的良
師。這位良師應該是直接教導你的老師以外的人,這樣的人更能客觀地給
你一些忠告。這位良師除了可以在學識上教導你之外,還可以在其他一些
方麵對你有所指點,包括為人處世,看問題的眼光,應對突發事件的技能
等等。我以前在蘋果公司負責一個研究部門時,就曾有幸找到這樣一位良
師。當時,他是負責蘋果公司全球運作和生產業務的高級副總裁,他在事
業發展方麵給我的許多教誨令我終身受益。如果有這樣的人給你幫助,那
你成長的速度一定會比別人更快一些。

  中國學生大多比較含蓄、害羞,不太習慣做自我推銷。但是,要想把
握住轉瞬即逝的機會,就必須學會說服他人,向別人推銷自己或自己的觀
點。在說服他人之前,要先說服自己。你的激情加上才智往往折射出你的
潛力,一個好的自我推銷策略可以令事情的發展錦上添花。例如,有一次
我收到了一份很特殊的求職申請書。不同於已往大多數求職者,這位申請
人的求職資料中包括了他的自我介紹、他對微軟研究院的向往、以及他為
什麽認為自己是合適的人選,此外還有他已經發表的論文、老師的推薦信
和他希望來微軟作的課題等。盡管他畢業的學校不是中國最有名的學校,
但他的自我推銷奏效了。我從這些文件中看到了他的熱情和認真。在我麵
試他時,他又遞交了一份更充分的個人資料。最後,當我問他有沒有問題
要問我時,他反問我,:“你對我還有沒有任何的保留?”當時,我的確
對他能否進入新的研究領域有疑慮,於是就進一步問了他一些這方麵的問
題。他舉出了兩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最後,我們雇用了這名應聘者。他
現在做得非常出色。

  挑戰自我、開發自身潛力

  我在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有一天,老板突然問我什麽時候可以接替
他的工作?我非常吃驚,表示自己缺乏像他那樣的管理經驗和能力。但是
他卻說,這些經驗是可以培養和積累的,而且他希望我在兩年之後就可以
做到。有了這樣的提示和鼓勵,我開始有意識地加強自己在這方麵的學習
和實踐。果然,我真的在兩年之後接替了他的工作。我個人認為,一個人
的領導素質對於他將來的治學、經商或從政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時
候、任何環境裏,我們都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領導才能。同時,我建
議你給自己一些機會展示這方麵的能力,或許像我一樣,你會驚訝自己在
這一方麵的潛力遠遠超過了自己的想象。

  給自己設定目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目標設定過高固然不切實
際,但是目標千萬不可定得太低。在二十一世紀,競爭已經沒有疆界,你
應該放開思維,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給自己設定一個更具挑戰性的標
準,才會有準確的努力方向和廣闊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另
外,隻在一所學校取得好成績、好名次就認為自己已經功成名就是可笑
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而且,不同地方的衡量標準又不一
樣。所以,在訂立目標方麵,千萬不要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思
想。

  一個一流的人與一個一般的人在一般問題上的表現可能一樣,但是在
一流問題上的表現則會有天壤之別。美國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納說過:
“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你更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在的你
更強。”你應該永遠給自己設立一些很具挑戰性、但並非不可及的目標。

  在確立將來事業的目標時,不要忘了捫心自問:“這是不是我最熱愛
的專業?我是否願意全力投入?”我希望你們能夠對自己選擇所從事的工
作充滿激情和想象力,對前進途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艱難險阻無所畏懼。談
到對工作的熱愛,我認識的一位微軟的研究員曾經讓我深有感觸。他經常
周末開車出門,說去見“女朋友”,後來,一次偶然機會我在辦公室裏看
見他,問他:“女朋友在哪裏?”他笑著指著電腦說:“就是她呀。”對
於工作的熱愛,比爾·蓋茨也曾有過非常精彩的闡述,他說:“每天早晨
醒來,一想到所從事的工作和所開發的技術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影
響和變化,我就會無比興奮和激動。”

  幾個月前,《北京青年報》上曾有一場探討比爾·蓋茨和保爾· 柯察
金誰更偉大的討論。由於從小在美國長大,我並不知道保爾和他的事跡。
但是,我非常讚同保爾的這段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
我們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
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所以,你應當選擇一個你真心
熱愛的事業,不斷地挑戰自我、完善自我,讓自己的一生過得精彩和充
實。

  客觀、直接了當的溝通

  有一次,一位中國的大學教授找到我,希望我幫他找一位國外的專家
在他組織的會議上去作主題演講,末了還特意加了一句,最好是一個洋
人。我很不以為然地對他說:“這個領域最具權威的人士就是在北京的一
個中國人,為什麽你一定要找一位洋人呢?”他表麵上同意我的說法,但
是他仍然請了一個美國人來作這個演講,結果效果很差。所以,我們不應
該陷入盲目的崇洋情結。我們應該用客觀的眼光來判斷事物,而不是以他
的膚色或他的居住地來決定。

  有一句話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句話的意思是,我
們看問題應該有自己的眼光,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一定大多數人認可
的,或某個權威說的,就是對的。不論是作學問、搞研究還是經商,我們
都不能盲從,要多想幾個為什麽。

  有了客觀的意見,你就應該直接了當地表達。如果做任何事情都像
“打太極拳”,會讓人不知所雲,也會造成很多誤會。有一次,在微軟研
究院工作的一位研究人員就自己所選擇的研究方向來征求我的意見,我作
了一番分析,認為這個方向有不少問題,但如果他堅持,我願意支持他試
著去做。結果他認為我這句話的意思實際上就是不允許他去做,所以他就
選擇了其他的方向。後來他要出差時,負責行政事務的人告訴他,你可以
選擇坐火車或者坐飛機。他認為行政人員實際上是在暗示他坐火車,因為
坐飛機太貴。其實,他的猜測都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溝通方式是直接了
當,而他卻在“打太極拳”。這之後,我們通過一係列的公司文化講座,
讓員工們了解到,心裏想什麽就講什麽,不要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現
在,研究院裏這類的誤會少了很多。

  拐彎抹角,言不由衷,結果浪費了大家的寶貴時間。瞻前顧後,生怕
說錯話,結果是變成謹小慎微的懦夫。更糟糕的是還有些人,當麵不說,
背後亂講,這樣對他人和自己都毫無益處,最後隻能是破壞了集體的團
結。這樣的人和作風既不能麵對社會,也不可能在科學研究中走出新路,
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商戰中脫穎而出。

  希望同學們能夠做到開誠布公,敢於說“不”,這才是尊重自己思想
意願的表現。當然,在表達你的意見時,無論反對和批評都應是建設性
的,有高度誠意的,而不是為批評而批評,為辯論而批評。我讚成的方式
是提供建設性的正麵的意見。在開始討論問題時,任何人先不要拒人千裏
之外,大家把想法都擺在桌麵上,充分體現個人的觀點,這樣才會有一個
容納大部分人意見的結論。當然,你也要學習用適當的方法和口氣表達你
的意見,比如說不要在很多人麵前讓別人難堪。這樣,你的批評才會奏
效。

  珍惜校園學習生活

  幾天前,報紙上登出一條消息,說有中學生輟學去開網絡公司。我認
為這並不值得提倡。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講,在校生活是係統地學習基礎理
論知識,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方式的好機會。這些知識將成為你未來發展
過程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就像建一棟高樓,如果不打好基
礎,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

  在全球範圍內,美國的研究水平無疑是世界一流的。而除了美國之
外,你會發現英國的研究水平也是相當突出的。究其原因,其實就是語言
問題。英國人可以毫無阻礙地閱讀美國乃至全球各種最新的英文研究報告
和資料。這對於他們把握研究方向,跟蹤最新進展,發表研究成果都有很
大的幫助。因此,英語學習對於我們作研究的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隻
有加強這方麵素質的培養,才能適應將來的發展。我建議,學英語先學聽
說,再學讀寫,而且務必在大學階段完全解決英語學習的問題。等到年齡
大了,要付出的代價相比就會大得多。

  除了英語之外,數學、統計學對理工科學生也是很重要的基礎課程,
是不可忽視的。數學是人類幾千年的智慧結晶,你們一定要用心把它學
好,不能敷衍了事。我今天就很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花更多功夫把數學學得
更好些。另外,計算機應用、算法和編程也都是每一個工科學生應該熟悉
和掌握的,它們是將來人人必須會用的工具。

  科技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在校學習的目的,其實就是掌握最基本的
學習工具和方法。將來利用這些工具和方法,再去學習新的東西。比如:
上課學會了C++,能否自己學會Java?上課學會了HTML,能否自己學會
XML?與其說上大學是為了學一門專業,不如說是為了學會如何學習,讓
自己能夠“無師自通”。

  大學畢業後的前兩年,同學們聚到一起,發現變化都還不算大。五年
後再聚到一起,變化就大多了。一些人落伍了,因為他們不再學習,不再
能夠掌握新的東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社會發展的後麵。如果我們要在這
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永不落伍,那就得永遠學習。

  我的老板Rick Rashid博士是目前微軟公司主管研究的高級副總裁,他
已經功成名就,卻始終保持著一顆學習和進取的心。現在,他每年仍然編
寫大約50,000行程序。他認為:用最新的技術編程可以使他保持對計算機
最前沿技術的敏感,使自己能夠不斷進步。今天,有些博士生帶著低年級
的本科生和碩士生做項目,就自滿地認為自己已經沒有必要再編程了。其
實,這樣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每次到清華和其他學校訪問,被問到最多的就是學生打工的問題。我
認為,打工從總體來說對學生是一件好事,是拓寬視野的一種方式。例
如,在研究機構打工,可以學到最新的科技;在產品部門打工,可以學到
開發的技術和技能;在市場部門打工,可以理解商業的運作。我認為每一
個學生都應該有打工的經驗,但不要打一些“沒用的工”。首先要明白打
工隻是學生生活中的一種補充,學習才是最重要的。打工的目的是開闊眼
界,不是提前上班。如果你把翻譯書本、錄入數據庫所花的時間投入學
習,將來可以賺更多的錢。那些錢將遠遠超出目前打工的收入。

  此外,還有一些學生受到目前退學創業風潮的鼓勵,為成為中國的比
爾·蓋茨和邁克爾·戴爾而中途輟學。以我的觀點,除了十分特殊的情況
外,我不建議在校學生退學創業。你所看到的那些退學創業的成功者實際
上少之又少。目前,大部分學生雖有創業的想法,但缺少創業的經驗,所
以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要成功,我建議你們先把書讀好。如果是要
學習創業的經驗,你完全可以利用假期的時間先去一家公司邊打工邊學。
比爾·蓋茨也曾說過:“如果你正在考慮自己成立一家新公司,你應該首
先明確地知道:創辦公司需要巨大的精力投入,要冒巨大的風險。我覺得
你們不必像我,一開始就創辦一家公司。你應該考慮加盟其他公司並在這
家公司中學習他們的工作、創業方法。”

  你想戴一頂什麽樣的博士帽

  在我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時,係主任曾對我講,
當你拿到你的博士學位時,你應該成為你所從事的研究領域裏世界第一的
專家。這句話對於初出茅廬的我來說簡直高不可攀,但也讓我躊躇滿誌、
躍躍欲試。就這樣,在經過五年寒窗、夜以繼日的努力工作後,他所期待
的結果就那麽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一個打算攻讀博士學位的人,就應該給
自己樹立一個很高的目標。如果沒有雄心壯誌,就千萬不要自欺欺人,也
許經商或從事其它工作,會有更大的成績。在目標確立之後,我建議你為
自己設計一個三年的學習和科研計劃。首先,你需要徹底地了解在相關領
域他人已有的工作和成績。然後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做腳踏實地的
工作。另外,還要不斷跟蹤這個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隻有這樣,才可以
把握好方向,避免重複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價值的研究方向上。

  在學術界,人們普遍認為“名師出高徒”。可見導師在你的成長道路
中作用是多麽大。所以,你應該主動去尋找自己所研究的領域裏最好的老
師。除了你的老師之外,你還應該去求教於周圍所有的專家。更不要忘了
常去求教“最博學的老師”—Internet!現在,幾乎所有的論文、研究結
果、先進想法都可以在網上找到。我還鼓勵你直接發電子郵件去谘詢一些
世界公認的專家和教授。以我的經驗,對於這樣的郵件,他們中的大部分
都會很快給你回複。

  我在攻讀博士學位時,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個小時,大量的統
計結果和分析報告幾乎讓我崩潰。那時,同領域其他研究人員采用的是與
我不同的傳統方法。我的老師雖然支持我,但並不認可我的研究方向。我
也曾不止一次地懷疑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真的能夠成功。但終於有一天,
在半夜三點時做出的一個結果讓我感受到了成功的滋味。後來,研究有了
突飛猛進的進展,導師也開始采用我的研究方法。我的博士論文使我的研
究成為自然語言研究方麵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工作之一。讀博士不是一件輕
鬆的事,切忌浮躁的情緒,而要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工作。也不可
受一些稍縱即逝的名利的誘惑,而要200%的投入。也許你會疲勞,會懊
悔,會迷失方向,但是要記住,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正孕育其中。那
種一切都很順利,誰都可以得到的工作和結果,我相信研究價值一定不
高。從一定意義上講,一個人如果打算一輩子從事研究工作,那麽從他在
讀博士學位期間所形成的做事習慣、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基本上就可以判
斷出他未來工作的輪廓。所以,你一定要做一個“有心人”,充分利用在
校的時間,為自己的將來打好基礎。

  上述一些觀點,是我在與同學們交往過程中的一些感受。我希望這些
建議和想法能對正在未來之路上跋涉的你們有所啟發,能對你們目前的學
習有所幫助。或許因為觀點不同、人各有誌,或許因為忠言逆耳,這封信
可能無法為每一位同學所接受。但是隻要一百位閱讀這封信的同學中有一
位從中受益,這封信就已經比我所作的任何研究都更有價值。我真誠地希
望,在新的世紀,中國學生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是做研究,還
是經商,都顯得更成熟一些,成功的機率更大一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