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歌劇知識入門

(2007-02-06 22:32:08) 下一個

一些愛好歌劇的朋友向我谘詢有關歌劇流派和歌劇組成部分的問題,我從學歌劇專業起接觸的課本內容都是英文和原文,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把一些歌劇及詠歎調的名稱重新加以翻譯,有些中文譯名與原來中國老版使用的不同,這樣容易給一部分朋友造成混淆,由於最近工作比較忙,隻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慢慢查閱校對,現在就來簡單談談這兩方麵的構成:

(1)歌劇類型與流派

嚴肅歌劇(opera seria)盛行於十七世紀的題材重大嚴肅、音樂風格崇高華麗、講求歌唱技巧的歌劇,如莫紮特的Idomeneo(伊多梅紐斯)和La Clemenza di Tito(狄多的仁慈)。

歌唱芭蕾劇(opera-ballet)十七、十八世紀盛行於法國的歌唱與舞蹈並重的體裁,如,Lully (盧利)Armide(阿爾米德)。

喜劇歌劇(opera buffa)又稱“諧歌劇”,和嚴肅歌劇相對立的歌劇種類。盛行於十八世紀。題材取自日常生活,音樂風格輕快幽默,如,Le Nozze di Figaro(費加羅的婚禮),G. Rossini 的Il Barbiere di Sivigilia(塞維裏亞的理發師)。

喜劇歌劇(Opera- Comique),盛行於法國十九世紀早期,類似於意大利的opera buffa,如,Francis Boieldieu 的La Dame blanche( The White Lady)。後來逐漸向兩種方向發展---- 輕歌劇(operetta)和抒情歌劇(Lyric Opera).

大歌劇(grand opera)盛行於19世紀的法國。多采用曆史題材,具有史詩性,音樂風格華麗恢宏,場麵較一般歌劇大,常常插入芭蕾舞,如 G. Meyerbeer的Robert the Devil

抒情歌劇(Lyric Opera),有機的融合Opera- Comique的旋律和grand opera規模為一體的一種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成熟歌劇劇種,如Charles Gounod(古諾)的Faust (浮士德)。

輕歌劇(operetta)又稱作小歌劇。盛行於十九世紀的法國。常常帶有對白,音樂風格輕快幽默,有時又比較抒情。

音樂戲劇(music drama)十九世紀德國作曲家Wagner(瓦格納)對自己歌劇作品的稱謂。他以此表示他對樂隊以及戲劇、舞台設計等因素的高度重視,強調歌劇的“綜合藝術”特性,而不像其他作曲家那樣把歌唱放在首要位置,如,Wagner的The Ring of the Niberlungen(尼伯龍根的指環)。

音樂劇(musical comedy )音樂劇,也稱作“音樂喜劇”,或者更確切地稱為“美國音樂劇”。十九世紀末發源於美國的百老匯。內容從輕鬆幽默的到嚴肅深刻的都有,但常常與現實生活有密切的聯係。音樂風格較為通俗,有時是融合了嚴肅和通俗音樂風格的混和體。

歌劇-清唱劇(opera-oratorio)將歌劇和清唱劇(包括獨唱、合唱和樂隊的一種古老的音樂體裁,與歌劇不同之處是靜態的表演方式——演員沒有戲劇性的動作,並且以宗教題材為主要內容)題材混和而成的體裁,近代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對自己作品“俄狄普斯王”的稱謂。

(2)歌劇的組成部分

序曲(overture)在歌劇一開始由管弦樂隊演奏的器樂曲。作曲家常常在這裏采用歌劇中重要詠歎調的旋律素材,並給以觀眾劇情暗示(如喜劇或悲劇性質、情節發展脈絡等)。有些較長的、獨立完整的序曲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例如貝多芬為歌劇 Fidelio費黛裏奧)寫的第三部序曲Leonora no. 3萊昂納多第三序曲,1805)。但是,有些序曲則很短,實際上隻是一個前奏。

間奏曲(intermezzo)在歌劇各場間由管弦樂隊演奏的音樂。有些較為獨立完整的間奏曲也會出現在音樂會上。

詠歎調(aria)歌劇中的獨唱段落,用來抒發人物情感、表現演唱技巧。是歌劇中最為重要的歌唱形式。

宣敘調(recitative)又譯作朗誦調,是歌劇中用來對話和敘述劇情的、介於歌唱和朗誦之間的獨唱段落。在17、18世紀歌劇中,宣敘調和詠歎調是有明確區別的,通常是在宣敘調之後,才出現大段的詠歎調,但後來這兩者的界限逐漸被打破了,宣敘調加強了歌唱性,詠歎調也帶有了朗誦的性質。

謠唱曲(cavatina)也譯作卡瓦蒂那,是詠歎調的一種,它較為短小,結構上是單段性質的,如,Bellini 的Cavatina “Casta diva” from Norma (1831),而詠歎調 (aria)通常是帶有返始的三段體。

重唱分為二重唱(duet)、三重唱(trio)、四重唱(quartet)、五重唱(quintet)、六重唱(sextet)、七重唱(septet)、八重唱(octet)。重唱在歌劇中是十分有效的手法,它可以使幾個人同時用各自的特性音調歌唱,或表現同一內容,或表現完全不同的內容,造成生動的戲劇性和立體化的效果。

合唱(chorus)歌劇中的合唱往往能夠造成戲劇高潮,烘托出宏偉的熱烈的氣氛,並與細膩抒情的獨唱造成對比效果。有些歌劇中的合唱曲成為音樂會上重要的曲目。

主樂調(leitmotiv)在歌劇主題音樂中作為某一人物、某種事件、觀念或者象征某種物件的音樂動機,它是鮮明的“標簽”,作曲家通過它的反複出現來展示劇情的發展。瓦格納是最喜歡並擅長使用leitmotiv的作曲家,此外威柏(Von Weber)、理查.斯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等人也運用這種手法。柏遼茲(Belioz)把這種手法用於交響曲中,稱之為“固定樂思”(idee fixe)。

舞曲(dance)在歌劇中常有舞蹈場麵插入,這些舞曲有些是獨立完整的,因此常常在音樂會上演奏。在早期歌劇中,尤其是法國歌劇,為了迎合人們的趣味,常常加入與劇情並無多大關聯的舞蹈場麵(如Lully 的opera-ballet),後來經過改革,舞蹈場麵和劇情有了緊密的聯係,它成為歌劇的有機組成部分,但不是所有法國歌劇都設有舞蹈場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花裏胡哨 回複 悄悄話 值得學習!未來的一段時間裏會常來學習!
舞台生涯 回複 悄悄話 hope there will be a chance~~~~~
流浪的太陽 回複 悄悄話 真美啊,俺對歌劇還是門外漢,很久以前喜歡聽“貓”,哪天真的聽聽你的歌劇啊。
靈犀 回複 悄悄話 學習了。。 春節快樂!
舞台生涯 回複 悄悄話 看來您聽過一些歌劇或詠歎調。喜歡看歌劇的朋友,一般會做一定的Research,對故事內容有大概的了解;有些朋友為了深入體會,會在歌劇演出之前參加劇院服務人員的現場講座(Lecture),這樣會對當晚公演歌劇的作者,導演,演員及歌劇創作背景和內容作詳細了解。語言是一種唱腔,你明白了故事內容,就會隨著器樂的伴奏,演員的演唱及肢體語言的表現融入其中。並不是每一位歌劇愛好者都精通所有的語言,他們看得是表演,欣賞的是音樂,耳聽的是唱腔。

每一位作曲家的歌劇劇情與音樂都是相互服務的。關於普契尼的風格,我以前寫過的文章裏提過幾次,他是Post- Romantic period作曲家(羅曼蒂克時代晚期),屬於Verismo 一派(二十世紀初期意大利歌劇中寫實作風的作曲家們),這是當時歌劇幾種存在形式中的一個流派,通常選用真實故事或戲劇性強的小說作為線索來創作歌劇,他們認為這樣更貼近生活,更容易與觀眾產生共鳴,在唱腔上比較dramatic!

21世紀,是一個各種音樂形式再探索再發展的時代,對新的音樂形式有爭議,非常正常!譚盾的“秦始皇” 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這部歌劇是為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創作,所以選用英文做演唱語言。你感覺怪,可能你覺得那是中國的曆史,用中文演唱會更貼切。就象過去我聽別人用中文演唱外文詠歎調感覺怪一樣,可以理解!關於這部歌劇裏麵打擊樂部分的爭議----- 譚盾創作這部歌劇是以西方音樂為主題,融入中國的音樂旋律及中國戲曲節奏和樂器,很多時候它們是作為背景突出故事的線索和特定場麵。有些人認為他過於炫耀打擊樂或唱段不具特色,但我個人尊重作者的創作意圖,一種新生事物的誕生,常會遭遇輿論的洗禮,完全被接受可能需要一個過程,這也是中西結合式音樂走向成熟過程中的大膽探索和嚐試。許多17至20世紀非常成功的歌劇也是在首次公演後,備受爭議,經過作曲家再度改動後,趨向完善的。

相信真正對音樂感興趣的朋友不會太介意用什麽方式去欣賞音樂,隻要視聽效果好就可以。CD/DVD/mp3 之所以生產,大多就是服務於音樂,有條件,或擔心別人Care的話,為什麽不選用好一點的音響?如果可以到現場,會更具感染力!謝謝留言!

36度5 回複 悄悄話 歌劇的表現力是很強的,故事也都很感人,可是我因為語言不通,沒法體會它應有的效果。 這意大利語德語法語是一點都聽不懂。普契尼的詠歎調都是為劇情服務的,不是為了唱個高音而唱。聽歌劇就像看原版的韓劇一樣,感覺感人卻不知所語。

譚盾的秦始皇倒是用英文唱得,但是感覺有些怪怪的,隻是覺得裏麵的打擊樂用得好像比較有創意。

每周六下午都有全劇的歌劇廣播,http://operainfo.org/ , 不過現在也沒幾個人聽收音機了。如果我說50塊買個70年代製造的日本收音頭,效果比大部分論壇裏的人家的CD唱機都好,肯定沒人信也沒人care。
舞台生涯 回複 悄悄話 百年瞬間, 邊聽邊讀,你滴醉了沒有~~~~

曾經一時, 謝留言:)

宋老師,你太謙虛了,知道的夠多了,再說不懂,偶該沒飯吃了:))
對,後宮誘逃(Die Entfuhrung aus dem Serail)是Mozart的一部三幕喜劇歌劇(Opera Buffa)。莫紮特創作這部歌劇時正處在和康斯坦絲熱戀之中,這種幸福反映在這部歌劇的女主角也叫康斯坦絲,它是莫紮特短暫生涯中最幸福的時代,所以,劇中洋溢著青春之美,是一部生動的生活喜劇。1782年7月16日在維也納布爾格劇院首次公演造成轟動,8月4他便和康斯坦絲結婚―――這段愛情給莫紮特帶來幸福的同時,也讓他在創作數量和質量上達到了高峰,他好多傑出的作品都產生於這段時間,如,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


曾經一時 回複 悄悄話 very good
宋哲學 回複 悄悄話 以前知道MOZART的唐璜,費加羅婚禮,魔笛,都是隻聽過片斷,
象唐璜序曲,魔笛序曲,費加羅詠歎調男子漢要當兵。
還知道MOZART結婚的時候寫過後宮誘逃,一個NOTE都沒聽過。其他MOART歌劇不了解,經管很喜歡MOZART。
我們這種低水平人太喜歡你的通俗介紹了。如果不是太占你時間,真希望你多寫點。
其他通俗介紹短文,網上能找到,但是,從頭到尾能讀完的,就你的了。術語的英漢對照很有幫助。

門外漢說錯了話或說了不恰當的話請多包涵


百年瞬間 回複 悄悄話 一邊聽Cavaleria Rusticana間奏曲,一邊讀你的好文章。
多謝。
舞台生涯 回複 悄悄話 不語JJ , 好高興你來這兒坐坐,那誰告訴你了嗎,我下星期飛SFO, 下星期天我演出完了,咱們吃飯去,聽說那天正好是中國新年,正好一起慶祝~~~

Shinji05 ,Shannon 說已經把資料傳給你了,希望能有些幫助:)

豬豆豆MM, 你滴也喜歡這個?Hug,嗬嗬。。。


豬豆豆 回複 悄悄話 這篇偶也收藏起來的幹活,多謝~~
Shinji05 回複 悄悄話 這篇太強了!解釋簡單明了,真正的歌劇入門,專業的寫起來就是不一樣!!!收藏了,謝謝!
看帖不說話 回複 悄悄話 太好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