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係列裏,已經寫了“食”和“住”。食:民以食為天;住:有瓦遮頭;衣:遮醜,保暖。這回,咱們說說衣,雖然對衣的理解不多,隨便說幾句吧。
我覺得吧,最開始衣的功能應該是遮醜保暖,從樹葉製成,獸皮製成,到現在的千奇百怪的用料,已經遠遠脫離了最開始的遮醜保暖功能啦,要漂亮,要時尚,衣也不再僅僅是衣服,還包括各樣的飾物,胸針、絲巾扣、腰帶、鞋子、甚至頭飾,林林總總,總之,身上穿的戴的,都可以統一在“衣”的旗下。
按主要功能分,有職業裝,休閑裝,淑女裝,時尚新潮裝,家居裝(嗬嗬,時尚知識有限,憋了半天,隻想出這幾樣來。)。穿衣打份,各有各精彩,一定要找到合適自己精神氣質的,新潮的不一定合適。比如我,我穿不了新潮的時裝,穿上了,自己也不舒服;淑女裝套在身上,有四不象的感覺;隻有職業裝,讓我看起來似模似樣的,是個職業女性;生性好動,休閑運動裝最適合我,穿著是無比的舒適和愉快。
要把平凡穿出特色來,除了衣服本身,還要講究場合,咱不可能套著一身的運動裝跑去上班,也不可能穿著一身的職業裝跑去球館。還要講究小飾物的搭配,一身平淡無奇,可以因為絲巾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人眼前一亮。
說兩個穿衣的典範,一個是我的小師妹,新新人類,總是走在潮流的最前線,跟她走在一塊,我總有相隔兩代人的感覺;一個是以前學生公寓認識的台灣女生,跟小師妹是另一個極端。
一次,約了小師妹見麵,老遠看到她張著兩臂作擁抱狀,她是一如既往的新潮啊——大紅衣,大綠短褲,大紫長筒襪,大藍帆布鞋,頭頂一圈是寸頭,後麵的長至後心。看我這上上下下地打量,她說,師姐,這是現在興的——撞色穿法。哎喲咧,我的小師妹啊,你這一身的色撞得我老人家眼珠子生痛!
一個台灣的小女生,其實也不小了,都讀到研究生了,聽說之前在台灣工作過,那麽怎麽的也有27~8了吧?她小巧玲瓏的,白白淨淨,其實不需要怎麽打扮就很可人了,她偏要畫蛇添足——頭發梳整齊後,偏要別一個手掌大的蝴蝶結,基本上乎掉了半邊腦袋,時而乎在左邊,時而乎在右邊;小臉兒,偏要戴一幅幾乎遮掉半張臉的黑框眼鏡,現在的眼鏡款式不要太多,隨便撿一個也比她現在的強;小腰身兒,喜歡穿半旗袍式樣的裙子,不錯不錯,卻偏偏要用一根絲巾,那絲巾的兩頭從後腰繞到前麵,兩手翻著用小手臂挽著(或者叫承著),為了不讓絲巾掉下來,走路的時候,兩手就得那麽平翻著,也不知道這算是哪個世紀的打扮!喜歡捏著噪子說話,嗲嗲的台灣腔,讓人聽了骨頭兒麻酥酥,我聽了是掉一地的雞皮疙瘩,無法消受。
(沒有地域上的偏見,強調她是台灣的,是因為台灣腔比較特別,一說出來,大家應該知道是怎麽樣的,否則,我隻會說,有一個女生了,就象寫我的小師妹,就無需寫是哪裏來的了。)
茶壇的rayray看了此文,說:‘衣’是女人永遠的情人,and ,女人的衣服永遠少一件。 :))
哈哈,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來,忘了在哪看到過的,是笑話女人的衣服多的。說是男人的衣服,一個抽屜就裝完了,女人的衣服,幾個大衣櫥都裝不完,還要嚷嚷說沒衣服穿了,哈哈哈~~
聽咖啡說,新加坡一年都是夏天,那麽穿絲襪忌不是很難受了?
(很奇怪,我明明回了留言的,卻不見了!)
上班一件襯衣一條短裙一雙高跟鞋就很正式了。
10年前本地女人連絲襪都不穿,近幾年也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