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博客

曇花一現又如何,至少曾如此燦爛!
正文

懷舊--國產老電影海報(2)

(2006-12-15 16:36:18) 下一個

繼續(特別鳴謝羅曼,友情提供部分片子的簡介):

9。《劉三姐》,196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看過好多回了,印象還是挺深的,特別是和三個秀才對歌的那一段。

壯族歌手劉三姐被惡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飄流,幸被一老漁夫救起收留 。三姐的哥哥劉二沿江找尋,好不容 易才找到她。於是劉二兄妹與老漁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魚為生。 三姐每天和村裏的姑娘們到山上邊采茶邊唱歌。惡霸地主莫懷仁企圖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們上山采茶,還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懷仁對歌,如他能取勝,就可以禁歌。莫懷仁為贏得勝利,以重金請來陶秀才、 李秀才、羅秀才,但聰明的三姐憑自己的 智慧和群眾的支持,在歌台上把三個酸秀才鬥得狼狽不堪,從而挫敗了莫懷仁的陰謀。莫懷仁不甘心失敗,又令爪牙把三姐搶到家裏進行威脅利誘,三姐毫不屈服。老漁夫之子阿牛夜闖莫府,救出三姐。莫懷仁氣急敗 壞,率打手乘船追趕,群眾幫助、掩 護了阿牛和三姐, 使莫懷仁一無所 獲。阿牛和三姐在生活和鬥爭中萌生了真摯的愛情, 他倆用山歌表達了 內心的情感。為躲避莫懷仁的迫害, 他們遷居到新的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

本片於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 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最佳美工獎。


10。《林家鋪子》,195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導演水華。

改編自文學名著的銀幕經典,散發出中國古典之美學神韻!

 影片《林家鋪子》是夏衍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是"十七年"諸多以名著改編的方式成為銀幕經典的創作範例之一。編導以極其凝煉雋永的筆觸,描繪了一幅30年代遭受戰亂衝擊的我國江南某鎮的生活圖景,簡潔地勾勒出了飽經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壓榨的中國社會的縮影--林家鋪子的命運變化圖。影片以複雜的眼光審視林老板,隱含著一種同情的態度,遠離了當時的電影文化主流,從而成為了新中國電影中最傑出的藝術經典。主演謝添的表演入木三分,堪稱新中國電影表演藝術的一絕。影片所傳達的中國古典美學神韻及其所到達的高度,始終是研究者們饒有興趣的。自然,影片也是導演水華風格成熟的代表作品。


11。《紅色娘子軍》,1961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出品,導演謝晉。

電影《紅色娘子軍》的銀幕傳奇,不斷演繹出歌劇舞劇芭蕾舞的神話傳奇!

影片《紅色娘子軍》堪稱是“革命的教科書”――影片講述海南島椰林寨惡霸地主南霸天的丫鬟吳瓊花在化裝成南洋華僑巨商的紅色娘子軍連黨代表洪常青的營救和指引下加入了紅色娘子軍,從一開始的個人複仇到明白了天下窮苦人的複仇要靠集體、靠階級的革命道理,並最終成長為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影片塑造了吳瓊花這一典型形象,初次登上銀幕的上海戲劇學院四年級學生祝希娟因此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獎。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影片強烈的傳奇色彩、戲劇性衝突、明顯的煽情效果,吳瓊花的性格和命運、洪常青的化妝打入、椰林寨的奇風異俗、水牢的陰森恐怖、英雄的烈火永生,都是新中國銀幕上絕無僅有的動人篇章。電影劇本中原有吳瓊花與洪常青之間的愛情描寫,在電影拍攝中最後被刪除了,但觀眾仍然可以從影像中“窺視”到兩人愛情的存在――這也正是新中國電影的獨特的“紅色愛情”。

1962年榮獲第一屆百花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配角等四項大獎。

12。《寶葫蘆的秘密》,1963年,天馬電影製片廠,黑白電影。

根據張天冀同名童話小說改編。

清晨,朝陽透過窗簾照迸室內,都快七點鍾了,小學生王葆還在酣睡著。他妹妹把他叫醒了,他一看時間已晚,顧不上吃早飯,一陣忙亂後,就匆匆忙忙地上學去了。第一堂課是算術,王葆楞住了,原來昨天晚上他忙著給隊裏畫畫,忘記溫習功課,這次老師提問,他無法回答,隻好難為情地走下講台來。王葆回家以後,正準備做他認為最頭痛的算術習題時,聽見奶奶給他的妹妹講寶葫蘆的故事。王葆聽到奶奶說:“有了這個寶貝呀,要什麽就會有什麽。”他想:如果自己也有那麽一個 “寶貝”,不要費力氣、不用動腦筋、想要什麽就有什麽,那該多好啊!他的願望居然實現了!他朦朧地覺得在湖邊垂釣,突然湖心冒出一個寶葫蘆。這個寶葫蘆為他變出許多東西來,心裏想要什麽就有什麽。王葆興高采烈地騎著寶葫蘆飛翔,在學校降落,他要獻給學校一座房子,做科技室、圖書館。可是寶葫蘆並沒有變出來,使王葆很是失望。王葆向寶葫蘆質問,寶葫蘆反問他:“對你有什麽好處?”他拎著寶葫蘆給他變的一桶魚回家。遇見好朋友鄭小登,鄭小登發現王葆竟然一下子成為釣魚老手。而且釣到了金魚,倍加讚揚,忙請王葆到他家裏去。鄭小登的姐姐是研究魚類的,她知道湖裏隻有鯽魚,便追問金魚的來曆。王葆支吾應付,借機逃走。王葆到學校圖書館借 《科學畫報》。可是借這本書的人很多,同學蕭泯生剛剛把書還來,忽然不翼而飛了!咦,書呢?大家都很奇怪。在王葆的書包裏卻發現了這本畫報,王葆知道是寶葫蘆作怪,手足無措,跑到校園想把書丟掉,恰巧又碰到鄭小登,他隻好裝肚子疼欺騙大家。在文娛室裏,王葆與同學張明德下象棋,張明德的一隻馬十分厲害,王葆心想:要是吃掉這隻馬就好了。刹那間,這隻馬猛然飛進王葆的嘴裏,弄得王葆十分尷尬。

王葆自從有了寶葫蘆,招來了不少麻煩。他想擺脫它,但又需要它,他想為班裏做一個展覽用的起重機模型,馬上就出現一架模型,王葆立刻將模型送到學校裏去,這模型多麽精致可愛呀,王葆十分得意。突然 "嘩啦"一聲,模型倒塌了,大家要求王葆重新安裝起來。可是模型不是王葆做的,他哪裏會裝配得好,結果當眾出醜,鬧了笑話。王葆心情沉重地跨進兒童商店。店裏玩具琳琅滿目,還有王葆喜歡的書籍 《三毛今昔對比》,不料走出商店。這本書又跑進王葆的口袋裏,許多玩具也都搬到家裏來了,不用說,這又是寶葫蘆做的事。第二天,課堂裏進行算術考試、王葆苦苦思索。毫無頭緒,禁不住碰了碰寶葫蘆,就在此刻,蕭泯生寫著答案的考卷與王葆的空白考卷神不知鬼不覺地對調了。劉老師發現王葆交的卷子是蕭泯生的,追問原委,同學們說:"王葆變了!"王葆有了寶葫蘆,不但得不到幸福和快樂,反而帶來了痛苦和煩惱。他認識到寶葫蘆是害人的壞東西,向同學們揭露了寶葫蘆的秘密,決然地拋棄了這個 “寶貝”!“轟”的一聲,寶葫蘆爆炸了。王葆也驚醒了,原來他做了一個夢。此刻,同學們正等著他去溫習功課呢!他回憶夢中的事情,下決心認真學習,做一個好學生!

13。《啊,搖籃》,1979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

1947年,國民黨進攻延安,保育院撤離途中與總部失去聯係。旅長蕭漢平派營教導員李楠和警衛員去尋找並護送保育院的十幾個孩子。李楠殺敵心切,不太願意接受這項任務。她一找到孩子們,不等開飯,就下令馬上出發。老紅軍羅桂田心疼孩子,耐心地開導李楠。李楠想在河口鎮幫助保育院接上關係就回部隊,不料河麵已被封鎖,一時過不了河,李楠情緒急躁。掉隊的文工團員梁燕,也隻好留下來,當了保育員。一天,李楠帶孩子們到古長城,碰見蕭漢平。蕭漢平對孩子們真摯的愛,使李楠深受感染。在黃河邊上,保育院和大部隊即將分手,失去妻兒的蕭漢平,向李楠表露了愛情,但李楠回避了。過了黃河,羅桂田為孩子們找水,遭敵人襲擊,身負重傷;保育員湘竹為掩護孩子們進山,中彈犧牲。這一切感動了李楠,於是她向羅桂田吐露心曲,她十七歲被逼嫁人,因生孩子難產,落下永遠不能做母親的遺憾,因而拒絕了蕭漢平的愛情。羅桂田親切地勸慰她,消除了她的隱痛和疑慮。中秋節,羅桂田為孩子們做好月餅,溘然去世。保育院終於平安抵達太行山,李楠和蕭漢平也在戰爭中結成伴侶,並收養了烈士遺孤亮亮。

該片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14。《廬山戀》,1980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上海電影家協會會員、著名導演黃祖模於20年前導演的影片《廬山戀》,近日被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吉尼斯世界紀錄大獎。

“文革”後第一個秋天,周筠乘車馳往廬山,她那眷戀、惆悵與期待的目光望著五年前來過的地方。那次她初到廬山,在枕流橋畔巧遇耿樺,他倆同遊含鄱口,望著大好河山,盡情抒發熱愛祖國的情懷。他們相互吸引,產生了愛情。但在烏雲密布的年代,周筠隻能將愛情埋在心底,提前返回美國。經曆了五年的關山相隔、政治磨難,有情人又在廬山重逢。他們在“聰明泉”、“玉淵”、“香爐峰”等地遊覽。喜悅、歡樂和愛情的甜蜜,激蕩著這對戀人的心。

但當他們征求雙方家長的意見時,又橫生枝節,原來耿樺的父親耿烽與周筠的父親周振武早年是黃埔軍校的同窗、北伐軍的戰友。後在1927年的政治風潮中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兩人在戰場上拚殺了半生,一個是共和國的功臣,一個是國民黨敗將,飄零海外。民族和祖國,使兩個老相識在廬山相會,捐棄前嫌,兩個年輕人也終成佳偶。該片突出深化了山河美與心靈美,內蘊的美與外在的美,令人賞心悅目。該片在渲染祖國山河之美時,將廬山的美麗風光作為影片的“角色”而存在,成為表現影片主旨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該片著力烘托了一種抒情式的意境,華而不俗,柔而不靡,從而保持了較高的格調。

該片獲1981年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張瑜);獲1981年第4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演員獎(張瑜)。

15。《城南舊事》,198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

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裏。經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 ,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

後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

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裏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裏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麽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本片於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配角獎(鄭振瑤)、最佳音樂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鷹獎;1984年獲第十四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1988年獲厄瓜多爾第十屆基多城國際電影節二等獎——赤道獎。


16。《牧馬人》,1982年。

1980年秋,北京飯店裏,華僑企業家許景由不遠萬裏從美國回來,尋 子心切。許靈均風塵仆仆的從西北敕勒川牧場趕來。父子終於相見,但是兩人見麵時何其生疏、陌生! 30年前,許景由拋妻棄子,離家赴美,沒盡父責,深感負疚。許景由這次一定要把兒子帶走,餐廳內,許靈均麵對豐盛的菜肴,不由想起妻子叫他帶來的一簍茶葉蛋,孝敬沒見麵的公公。

夜晚,許靈均淒楚地向父親訴說起自己的苦難曆程……

那是1957年,一份“血統論”的大字報,使他被批判並錯劃“右派,送西北牧場勞動,成為牧馬人。他感到孤獨、恥辱、悲觀、絕望,曾欲結束自己的生命。李秀芝從四川逃荒來到西北牧場,兩個不幸的人陌路相逢,許靈均在誠惶誠恐中終於覓到渴待已久的知己;李秀芝在羞怯疑慮中慶幸自己遇到了好人,兩顆心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了。

1979年,許靈均獲得了政治新生,錯劃的“右派”得以改正,他又重新捧起了課本,拿起了粉筆,走上講台,把他的知識奉獻給牧場的下一代。許景由的心靈被刺痛了,他企求兒子原諒,企求兒子跟他走,以慰籍他不安的良心。可許靈均忘不了:是勞動陶冶了他的感情;是祖國的大自然純淨了他的思想;是質樸的勞動人民溫暖了他的心。許靈均邁著堅定的步子,踏上了他用汗水浸過的土地,他又回到患難與共的牧友中間,回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身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jk 回複 悄悄話 美麗啊我盜走了三姐的圖放JK山歌那裏了。謝謝!不怪吧。
jk 回複 悄悄話 jk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