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ecca 的精選網

這裏是Rebecca收集整理的一些體會和心得,精選出來與大家分享。 包括:美容—旅遊—菜譜等等
正文

傾聽風聲(五)—— 看不盡的黃石

(2004-11-22 00:30:16) 下一個

作為全世界第一個也是美國最大的國家公園,黃石實在是太赫赫有名,它的溫泉、熱噴泉,峽穀,瀑布,一座座泥山和野生動物讓我們向往多時,以至於清晨起來,我給自己和Nan挑了拍照效果最好的T恤,對於和黃石的第一次見麵不敢有一絲懈怠。

清晨的Jackson, 空氣帶著清新的涼意,我忍不住用力吸了幾口氣,人好像從沒有的神清氣爽,精神奕奕,心情也就格外愉快。我主動要求開車,Nan欣欣然把車鑰匙遞給我,說他終於可以好好欣賞風景了。

離開Jackson,我們向北穿過大提頓驅車大約1個小時,就到達了黃石的南門了。我們在門口拿了份newsletter, 看了以後心情有幾分沮喪。公園很多地段正在修路,報上提醒我們每個工程地帶開車會有長達半小時的耽擱. 這還不算,從峽穀村(Canyon Village)到羅斯福塔這段被稱為“黃石最美的driveway”因為修路封掉了,這頗有點讓我們覺得出師不利。

可是既來之,則安之,黃石又有那麽多可觀可賞的景點和地貌,隨遇而安吧。

開了一會兒,我們看到了露易斯河(Lewis River),其實從進公園起它就一直相伴,不過現在它比較靠近馬路了,我們在車上就可以看到。饒是出現,露易斯河也是半掩琵琶半遮麵。與其說是河,在這段更像個小溪,河的兩側是很茂密的灌木,小河就在灌木中迤邐穿行,我們停車下來看的那段水麵特別好看,河流正好拐了個彎,遠看呈S,好像一彎月亮掉入人間,湖水是湛藍的,很清很透,雖然是8月,卻能感覺(沒有去試)水清冽的寒意。

小河彎彎曲曲伴著我們從路的右邊流到了左邊,又流進了露易斯湖(Lewis Lake)。在流入湖前有一個小山坡,河水越過山坡形成了一個小瀑布(Lewis falls)。湖被鬆林保圍,湖對岸的坡上有很多七零八落躺倒的鬆樹,有些斷樹滑下坡泡在水裏,看著不像是人為砍伐的,頗納悶不解。後來才知道這都是1998年的一場特大森林大火造成的,那場大火燒掉了黃石1/3的森林。

當我們快到達West Thumb的噴泉盆地(geyser basin)時,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酸味,是噴泉中硫酸的味道。走入盆地,看見一個一個的像日本的湯池,每個池都飄著熱騰騰的水霧,走近了可以看到池底正突突地吐著氣泡,池水溢出來,順著坡潺潺流進了黃石湖(yellowstone lake)。黃石湖是公園的一個火山爆發後形成的, 是美國最大的高山湖,也是密西西比河的發源地。湖水從近處的透明到淺藍到遠處的深藍,層次分明,碧波蕩漾,而神奇的是離岸不遠的湖水中,有好幾個像井圈一樣的淺色岩石,裏麵居然不停地冒泡,給平靜的湖水帶來了生氣和喧鬧。我們好奇地看著這些奇觀,稱羨不已,其實這個噴泉隻是為黃石眾多的噴泉拉開了序幕,很快我們就會看到規模更大,更五彩更密集的噴泉群.

一路我們見到風景就停步下車,黃石每一步都是景,每個角度看出去都像明信片,每一次眺望都給我們驚喜,有時路邊隨隨便便的一個小河,如鏡一般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河邊如茵的草原上恣意地開滿了紫色白色黃色的小花,好像一塊綠色打底的印花棉布,河周圍的鬆林靜謐地倒映在湖水中,而遠處的群山則守護著這森林和湖水,這和諧寧靜的景觀,讓我覺得自己好像置身在阿爾卑斯山腳。

路上我們時不時見到麋鹿悠閑地吃草,隨著見到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我們也壓下歡呼開始處世不驚。不過當我們在黃石湖畔的一個山坡上見到了一隻很大的犛牛時,我們忍不住歡呼了一聲,心跳加速。周圍的車輛都停了下來,大家走出車圍觀這個龐然大物。這隻犛牛體型很大,頭上是烏黑卷曲的毛,有著兩個彎彎的角,身上的毛是棕色的,這犛牛大概很老了,後背的毛都掉了一半多了,露出光光的皮膚,看著很醜。醜牛隻管低頭吃草,不懈於看我們一眼,饒是這樣,我們也“隻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也”,大家遠遠地看著它,以它為背景狂摁快門,留下了“美女和野獸”的合影。

又開了一個小時,來到了又一著名景點---(artist point). 從地圖上看有個瀑布,我們先來到了瀑布前端(upper fall), 隻看到黃石河從遠處奔騰而來,在暗礁上激起了水花,咆哮著流進了峽穀。沿著湖水奔流的方向,我們信步走向藝術家點,在路邊隻能看到兩岸險峻巍峨的峽壁,兩側岸層色彩從橙黃到橘紅色,以黃色為主,光耀奪目,“黃石公園”原來就是這麽得名。峽穀太深,有400多米,根本看不到峽穀底部的湖水,居然也聽不到水聲,生生被峽穀吞沒了。可是當我們拐上瞭望台,正麵瀑布時,才恍然大悟這個名字的來曆。峽穀兩側的山石隻有一點鬆樹,好像是外星球的隕石,除了這些鬆樹帶來的一點綠色,整個峽穀是蒼白的黃色,還有一些塗鴉似的黑色,可就在這蒼茫的峽穀,瀑布像一條藍白色的緞帶,從天邊而來,垂直瀉下,然後迤邐蜿蜒在深淵般的穀底,那好像星際爆炸劈開的峽穀,從此有了生命,有了活力,有了柔情。難怪這兒被叫做藝術家點,我們拍了很多照片,回去後看這些照片,白色的瀑布鑲嵌在黃色的崢嶸山石上,好像一幅清雅又滄桑壯觀的油畫。我們在這個景點拍的所有照片,感覺都像是站在布景前,或是電腦合成的。風景是這樣的天然風流,人都顯得多餘了。

沿著峽穀一圈有很多瞭望台,其中離瀑布最近的lookout point, 可以沿著木樓梯走下去,走到峽穀深處,近距離地仰望瀑布。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一個很奇妙的現象,瀑布在衝下懸崖時,有一縷水流是綠色的,這個綠色很柔和,像一種半寶石的綠色,據說是因為懸崖處的岩石是這個顏色,遠望瀑布,白練中帶一簇綠,好像現在最流行的挑染,能說什麽呢?大自然總是有一隻最神奇的手在操縱著一切。

因為通往羅斯福塔的路封了,我們離開藝術家點後在峽穀村(canyon village)左拐開到Norris,然後右拐向猛獁熱泉(Mammoth hot springs)進發。一路上有咆哮山(roaring mountain),印第安小溪(Indian creek),吃羊穀(Sheepeater Cliff)等很多景觀.

咆哮山淺灰的山體白汽繚繞,遠看好像未化的積雪,山坡上有很多洞穴都冒著熱氣,好像火山馬上要噴發似的,其實現在的咆哮山已是個死火山。我們看到的是山上的熱泉噴出的熱蒸汽,據說有時噴泉的岩漿在山石裏麵翻騰,發出轟隆隆的聲響,4裏外的Obsidian Cliff都能聽得到。這也是咆哮山名字的來曆。以前山上全是鬆樹,後來岩漿噴發,所到之處寸草不留,成了現在光禿禿的樣子。

吃羊穀是以早些居住在此的印第安人命名的,那麽這些印第安人吃什麽,不說也猜得出來了。即使是親眼目睹,還是覺得吃羊穀象個被很多年修建又被人廢棄的殘垣斷壁。山壁上是排列整齊的石柱,石柱都為六邊柱體形,好像是有人砌的,底下是一片橫七豎八的斷柱,像工地上零落的大磚頭,敲斷的大柱子。雖然科學的解釋是這些柱狀玄武岩在千萬年中從懸崖上分離出來,然後斷了,碎了遺留在了現在這個坡上,在我看來,它更像造物主棄下的玩具,一堆搭了又推翻遺棄的積木。

終於在傍晚前到了著名的猛獁熱泉(mammoth hot springs),遠遠就看到一個在陽光下白得晃眼的山坡。 從山腳到坡頂,有很完善的樓梯讓遊客扶階而上,我們三步並兩步地登上坡頂,然後從從容容俯瞰main terrace,這時候,才發現我們好似站在一個梯田頂上,高低錯落大小不一的石灰石平台,構成了這壯闊的梯田景觀,而這層層梯田上的池壁、池岸長年累月為岩泉衝浸而形成色彩豐富的一幅幅動人的天然彩畫,這頗有點像四川的黃龍,不過沒有黃龍大,這兒的水也遠不如黃龍多,很多平台已經幹涸,有水的也隻有淺淺的一層,我們也隻能仰仗照片想象在水充足的年代,每個梯田該是怎樣的碧波蕩漾,而滿得溢出的水,在層巒疊嶂中演繹著怎樣的一場舞蹈。

其實山本身並不是白色的,是水流過時沉澱下的石灰華。我們從高處隨著人群往下走,雖然有些失望,可是如果仔細看,還是很美的。Minerva 梯田就是一個典型。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Minerva完全是幹的,可是以前的涓涓細流經過時留下的石灰華覆蓋在Minerva褐色的山體上,好像是厚厚的雪花,也像是冬天結了冰的瀑布,也像石鍾乳,這簡直是水的化石。

從Opal梯田繞回來,我們走到了trail另一盡頭的Canary spring(黃色溫泉),這下終於看到了熱溫泉了。黃色溫泉在眾目睽睽之下像金魚般吐著小泡泡,水麵上漂浮著一層水氣,很明顯水溫很高,我還是忍不住伸手一摸,真的好燙。水裏雖然富含礦物質和硫磺,但水很藍很清,底下的鵝卵石晶瑩透亮,溢出的水從池邊一側流下,水下是細細密密的石灰華台階,層層疊疊綿綿延延,這個熱泉流經的乳岩有乳白、淺黃、鬆綠、青蘭等不同顏色,我一開始還以為canary是金絲雀的意思,後來才發現它取了“淡黃色”這一層意思。

當我們驅車離開梯田區時,突然看到眼前有個圓錐形的石墩,Orange spring mound(橙色溫泉墩)。 山色如名,褐色,橙色和白色交織,據說是泉眼流出的溫泉裏含的藻類和微生物造就了現在這麽斑斕的顏色。山丘不高,但山體濕漉漉的,有細密的水珠汩汩流下,就是這些水流的“水滴石穿”之功,打磨出現在這樣的山形。好玩的是光光的石墩上居然冒出幾個枯樹枝,好像是這個小石墩長的胡須,遠看這個石墩,憨態可掬像冬天孩子們堆的雪人兒。,

Mammoth 下,仍是活動的火山,即使我們現在看到完全幹涸的溫泉,嚴格說來它也隻是暫時休憩,運動和休眠一直是交替進行的,從來沒有停止。大自然好像總在和人類捉迷藏,你永遠也猜不透下一步它會如何出招,這也是mammoth的魅力所在。很多遊客一輩子會來黃石很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風景,不同的驚喜。

按照我們的計劃,我們晚上將宿在北門外的蒙大拿了。沒有事先定好旅店,心裏不踏實,離開了Mammoth,我們就直奔北門而出。靠近北門有很大的遊客中心和公園旅館(lodge).公園旅館在我印象中向來要貴,後來在我離開黃石後才知道其實並非如此。RR的丈夫有誌在這方麵功力非凡,他率全家去黃石時住在老忠實旅舍(old faithful lodge), 居然把原價120多美元的雙人房愣是砍到了70元,佩服佩服。嗬嗬,話題跑遠了。

公園外麵就是一個小鎮---Gardiner,鎮外立著羅斯夫拱門(Roosevelt Arch),它是黃石公園的正式入口,拱門是由老羅斯夫總統奠基所建。這個小鎮靠近馬路有一排商店,酒吧和汽車旅館.我們沒有在那兒停留,而是開車進了小鎮裏麵。一路有很多旅館的牌子,有一家在河邊,看著很雅致,可是一晚上90美元加稅,我們覺得在這樣的小鎮應該可以找到更便宜的,果然沒出幾步,看到一條上坡的路,路邊就掛著motel的牌子,於是走到一個小房子門口.門關著,不過門口留條了,示意我們按門鈴就會有人過來。果然一摁鈴,一個年青小夥子從遠處一路小跑過來,急急地開了門。這個汽車旅館出租的是一個個獨立的小木屋,雖然看著比較簡陋,但勝在每個房間都是自成一體,而且價格也便宜一些,加稅後是66元,我們欣然付了錢,開門進屋。木屋很小,進門就是一張大床,不過還算幹淨,牆上還印著一圈綠色的麋鹿,狗熊和鬆樹的圖案。和Nan卸下行李,洗把臉,我們又掉頭返回黃石。

因為從峽穀村(Canyon Village)到羅斯福塔封路破壞了我們的計劃,我們不甘心就此放棄,羅斯福塔離北門隻有40多哩,我們決定這一天把這個景點遊完,明天可以把所有時間放在老忠實那部分的噴泉區.

從Mammoth到Gardiner的山路非常美,山道彎彎,路兩邊是熊溪(bear creek),邊開邊看夕陽下的遠山,實在是賞心悅目之極。Blacktail plateau driveway是條僅容一輛車過的土路,坑坑窪窪,我們像蝸牛一樣躑躅前行,可是這條路的風景美極了。山野上開滿了花,陽光灑滿了草甸子,微風吹拂,花兒和草一起搖曳,整個山梁上隻有我們兩個人,安寧祥和。麵對如此美景,Nan豪情大發,他對著遠處如裙帶般綿延的群山呼喚,“啊…”,哈哈,可惜沒有回音。

在這條路上還有一個景點是化石林(Petrified Forest)。這是一棵紅鬆樹幹,五千萬年前火山爆發時形成了化石。可惜的是它的大部份樹幹和其它紅鬆化石都被旅遊者當記念品挖走了,隻剩下了這一棵,孤零零地聳立在一個山坡上,活像一個紀念碑。

到達羅斯福塔,我們沿著小徑沒走幾步,在我們右邊的岩石上突然現出了一掛瀑布,那白色的激流好像是從黑漆漆的石頭上刻出的浮雕,風景如詩如畫。瀑布高達132尺,是黃石公園在北麵部分最有名的景點,很多畫家將它入畫,其中很著名的有Thomas Moran畫的Tower Fall,他抓住了瀑布的神韻,在黃石1872年被辟為國家公園時這幅畫起了很關鍵的作用。我們繼續沿著簡易的trail走下去,一直走到了黃石湖畔。河水在這兒轉個彎,水麵有些湍急,顏色也變渾濁。

離開了瀑布我們繼續前行,雖然知道前麵道路不通,我們仍然想一探其幽。路的右邊是高高的峭壁,左邊是懸崖,可以看到遠處綿延的山脊。一路上看到很多躺倒的樹木,都是1988的山火燒毀的,那場大火燒了三分之一的森林。所幸的是森林的自然再生能力很強。新生的鬆樹又逐漸將山林染綠。開到一個比較開闊的地方,看到路邊停了很多車,很多人各居一偶,支起三角架,正對著山穀狂拍。我們也停車坐愛夕陽晚,舉步下車。 此時夕陽剛下山頭,晚霞滿天,餘輝把天際映得紅彤彤,山頂層林盡染,灩灩地好像要燃燒起來,可是山穀裏麵卻已是紫氣昭彰,暮色皚皚,夜色像霧一樣悄無聲息地在山穀彌漫,夜就這樣升騰,步步占據日的地盤。在這瞬間白天和黑夜,歡樂和憂鬱,豪情和傷感神奇般地開始了轉換。看著紫色氤氳的群山,我眼前不知怎麽浮現出了《阿飛正傳》裏麵的一個鏡頭,紫色鏡頭過濾下的樹林,如夢似幻,杜可風的鏡頭快速搖過這片樹林,鳥兒飛過,我聽到了影片裏那段有名的旁白,“世界上有種鳥,沒有腳,一輩子隻能降落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時候”。 我們這些人難道不就是那種無腳的鳥嗎? 人生是一條漫漫寂寞長路,我們無法停下腳步。

我們一直開到路的盡頭,前進的路完全封了才掉頭。 是夕陽在地平線最後的時刻了,一抹絢麗的深金紅帶子還留在天盡頭,可是天已經黑了,滿山都是樹的剪影,影影憧憧。待我們稍停一會,回程已經全黑,沒有星星,也沒有月亮,山裏的夜真黑,是那種忘不到一點點光的厚厚的穿不透完全被籠罩的黑,我緊握方向盤,小心翼翼地開,突然從後視鏡看到遠處車燈的亮光,旋即一輛摩托車從後麵呼嘯而來,緊緊地跟著我,可是山路是來去各一條車道,而且非常彎曲,摩托被我壓著,幾次欲要超我又退了回去。我試圖加速,可是路彎得很,天又黑,沒有那個能力領路,手心開始出汗。於是我減速打方向盤靠邊,瞬間摩托就超了過去好家夥,後麵還緊跟著兩輛,如旋風般。我加速試圖想跟上他們,完全是mission impossible,很快他們的車燈就被黑夜吞沒了。

這也好,沒人在後麵逼我,我鬆口氣放慢了速度,又開了一會,突然發現對麵的車道有輛車打著高燈和應急燈停在路上,心中有些納悶,輕踩刹車,當我的車經過那輛車的時候,我才突然發現我們車右麵的坡上(坡下就是懸崖),居然有一群鹿在吃草,其中一隻大鹿非常靠近馬路,我的感覺是車幾乎是擦著鹿呼嘯而過(Nan 後來告訴我大鹿的角確實是觸到了他那側的玻璃),我連續輕踩刹車,停下了車。太危險了。如果鹿靠馬路再多一點點,如果沒有對麵那輛車的提醒,我們極有可能撞到那隻大鹿的。撞上那樣大的鹿,肯定是車毀人亡,想來都後怕。我的腳一個勁地抖,過了好一會才慢慢恢複了鎮定,繼續上路。

回住處,累,躺下,一夜無話。

早晨小鎮的加油站門前停了輛小麵包車, 一個小夥子從車裏搬出新鮮的甜甜圈,一個姑娘守著一個小攤賣,攤前圍了一圈人,這個場景有點像國內的早點鋪,可惜我們倆對甜甜圈缺乏興趣,在路邊的小店買了些餅幹和午餐肉,付錢時發現此店巨斬人,還是一咬牙買了。

清晨去往老忠實的車輛還不多,我們搖下車窗,讓清涼的風充滿了我們每個毛孔,真是舒暢。說到老忠實(old faithful),還有一件好笑的事。我在計劃行程時告訴Nan說老忠實是黃石最有名的間歇泉,他誤聽成“老鼠屎”了,一個人憋在心裏納悶了半天,不明白這個景點何以得此名,直到在途中看到老忠實的英文名字才恍然大悟,驚喜萬分地告訴我他的發現。不過從此以後我們也就幹脆將錯誤進行到底了。

過了Norris,我們就進入間歇泉區域了。黃石公園最獨特的美麗就是被稱為世界奇觀的間歇噴泉。全園共有間歇噴泉300多處,占全世界此類噴泉的一半以上。路的兩側經常熱氣繚繞,煙霧騰騰,好像步入桑那室。 我們在Gibbon 河邊停下來。 河對麵的山坡上,有兩個小洞,好像兩個張開的嘴巴,有一個不斷有熱氣從洞裏飄出來,另一個特別好玩,沒有熱氣,可是洞裏轟隆隆作響,好像洗衣機攪拌衣服時的聲響,我們就給這個小洞起了個名字“小神童”。據科學家考證,整個黃石就是一個活火山,而且最近幾年活動非常頻繁,科學家正密切觀察著。到了這個區域,我們能感受到這一切,mammoth熱噴泉,無處不在的間歇噴泉和熱溫泉,都讓我們感覺到黃石的地底下的不甘平靜和奔騰的力量。

Gibbon河水清澈,河床的鵝卵石被水經年衝刷,個個都光滑圓溜,由於水中礦物質的原因,河水五彩斑斕,好像一個大畫盤,這種豔麗和澄明同時兼備,除了這兒我還在九寨溝見過,不過九寨溝的海子更豔更多更美不勝收。

有Gibbon河就有Gibbon瀑布,不過這個瀑布規模和落差明顯要比昨天的Tower瀑布小,我們沒有久留,前麵可是有大把的風景在等待我們呢。

從大路轉彎我們進了火洞峽穀路(Firehole Canyon Drive), 路的一側是斷崖,可以看到火洞河(Firehole river)在崖底流淌。中間有個很高的斷層,河水流下,又成了一個瀑布。瀑布下麵有塊大石,緩解了水流的速度,形成了一個比較平靜的小池,很多人在遊泳,孩子們打水仗,還有人怡然自得地躺在岸邊曬太陽。看那些遊泳嬉戲的人,自由肆意,我也忍不住掬了一捧水,沒想到水很冷,我是斷斷不敢下去了。

出了這個峽穀我們開到了fountain flat driveway. 在這兒火洞河極像陰陽八卦,河兩邊是草原,河水像把利剪子裁開草地蜿蜒而過。在這麽一個晴朗明媚的夏日清晨,火洞河像是掉落在草甸的藍寶石,河水閃著粼粼的光,水藍得讓我們沉醉,美得讓人心旌搖動。草開始泛黃了,花已開到荼糜,反而襯出河水的澄明清冽。

駛出fountain flat driveway(這條路沒有出口,隻能原路返回),我們來到了下噴泉盆地(lower geyser basin),這個盆地集中了很多間歇泉,我們到的時候,正好有個泉噴勃而出,水柱高達好幾米,時續時斷,好像在等待我們掌聲鼓勵。這個盆地很大,有幾個噴泉,表麵看好像是普通的一個小山丘,或是一塊平地,或是一灣淺淺的水塘,如果耐心等待,就可以看到水從泉眼噴出,有時可以持續好幾分鍾。我們看到好幾塊平地都濕漉漉的,可能是噴完沒多久。就在我們準備離開,突然一個水塘裏的泉眼噴水了,白色的水柱從藍色的池水中淩空而起,有風吹過,把水霧吹得很遠,形成了一堵水牆。整個盆地水汽蒙蒙,風向我們這個方向吹來,我們一下子被水霧罩住了,好像進入了桑那室,暖暖的,濕濕的,很舒服。走在水氣中,有種騰雲駕霧的感覺。

下噴泉盆地對麵是非常美的fountain paint pot, 它擁有間歇泉,溫泉,還有泥漿泉。泥漿泉看起來像一個大泥塘,裏麵的泥漿和汽泡咕嘟咕嘟往外翻,冒出的蒸汽散發出強烈的硫磺味。我們沿著架在泉眼附近的木橋來到了青年噴泉(Youth geyser),據說這個噴泉隻有20多年的曆史,所以隻能算小年青。這個噴泉從體積上講也小,就臉盆大小,水好像煮沸了一樣突突地冒個不停。沿著木橋往回走,橋的一側是一個溫泉瀑布,另一側是噴泉,溫泉的水流過橋底流進了噴泉,風又把噴泉的水吹向遠方。而我們,帶走了美麗的回憶。

半途噴泉(Midway geyser)是我在黃石見到的最美麗的噴泉。它分為三部分,我們從停車場出來,先要過一條河,這條河宛如護城河,圍著一個高高的山丘。我們沿著木台階走上山丘,看到一個很深的湖,其實是個溫泉,有水不停從湖底湧出,溢出的水就流進了下麵的河裏。我們繼續往上走,前麵有一塊平整的小池,水也就高出土地幾厘米,這兒的水又可以流到溫泉,小池盡頭有泉從池中噴出,水不是很高,水量也小,當水一噴出來,風就把它就吹散了,成了飄浮在空中的雲朵。神奇的是這飄浮的水霧如彩虹般繽紛,像煙花般璀璨,隨著風的變化,這藍色,紅色,橙色,紫色的五彩繽紛還時淺時深,時現時隱,時遠時近。介紹上說是由於池底的岩石含有的銅,鐵,鋅等礦物質造成的。我們則折服於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坐在正對著噴泉的凳子上,沉浸在這斑斕的水霧中,我們久久不願挪步。一直到好幾撥遊客來了去,去了來,我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當我們走出水霧時不禁打了個哆嗦,一下子發覺沒有水汽的地方還是很有寒意的。在這個五彩繽紛噴泉旁,還有一個景觀也吸引了我們。那是一塊白色的平地,水波盈盈,水麵下,有一簇黃色的岩石,就像一個圓環,也像一個火山口,而環裏的一汪水,卻是湛藍湛藍的。白色,黃色,藍色,涇渭分明,相互輝映,美不勝收。

我們終於來到了此行的最後一站, 也是最有名的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 Erupts),它每次噴發時都能把7500至1.2萬加侖的泉水拋向高空,水柱高達55米!之所以有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噴水的時間是可以預測的,在過去的100多年裏,它每天都會這樣噴發噴射21至23次,從不停息。老忠實在一個光光的山丘上,周圍空無一物,好像一個天然舞台。沿著這個山丘是一圈3排的座位。我們到達時老忠實周圍的座位幾乎占滿了,我們聽旁邊的人說過15分鍾就要噴了,趕緊找了一個位子坐下來。果然,時間一到,幾乎分秒不差的,一個熱浪噴了出來,然後又縮回去,好像是在熱身,試探觀眾的反應。片刻後,熱浪喘了口氣,然後更高的水柱噴出,然後又停,又噴,隨後就好像樂曲的最華彩的那段,水持續不斷,越來越高地噴向空中,滾燙的熱水遇冷氣後又在空中凝結成白色雲柱,隨風散去,壯觀中還透出一些嫵媚, 老忠實噴了四分多鍾才完成了它的獨角戲停下來,稍作休息準備下一輪新的表演。噴出的水在山丘一帶形成了潺潺的小溪,流到地勢低的河裏。遊客們紛紛散去,離老忠實不遠還有一些小的間歇泉,吸引了很多遊人。

看完了老忠實,我們到了遊客中心,這兒的名信片很全很漂亮,Nan一口氣買了兩大本集冊的,在明信片上敲滿了黃石的紀念戳,然後我們就離開了黃石,取道公園西門上20然後15回鹽湖城。沿途還有很多風景,但我們計劃是在回去的途中到鹽湖(Salt Lake)上看日落,所以一路馬不停蹄。有誌告訴我們Salt Lake 就像死海一樣,水密度很高,人可以浮在水上,對於像我這樣不會遊泳的人,實在很有吸引力。可是臨近鹽湖了,太陽卻比我們預想的快得多的速度向西墜落。我們還沒看見鹽湖,卻眼睜睜地看著太陽落下了山。Nan和我意興闌珊,幹脆打道回府了。

原文連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