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結束語

(2015-07-08 15:01:04) 下一個

 

 

在本專刊編輯結束的時候,我想自問自答一個思考題: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寫下這個標題,突然想起來魯迅先生早在1919年就寫了一篇同樣標題的文章。那麽我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看100之後的中國人做父親是否有了進步。
 
當然,時代總是不斷的向前,今天的父親早已不是百年前的父親,今天的中國已不是“親權重,父權更重。”“父對於子,有絕對的權力和威嚴”了。隨著女性地位的不斷提高,如今母親在家庭中也越來越占據了主導地位,並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嚴母慈父”早已不是什麽稀奇的事兒了。
 
因此,“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其實在問:“我們怎樣做父母”?
 
100年前,魯迅之所以拷問怎樣做父親,那是因為我們的舊傳統將孩子看成了父母的私產,將父母的生養當成了恩典,以至於父親必定一言九鼎,子女必須孝敬,順從。於是強製的道德戒律產生了“虛偽道德,蔑視了真的人情”,“我從古以來,逆天行事,於是人的能力,十分萎縮,社會的進步,也就跟著停頓。” “中國的社會,雖說“道德好”,實際卻太缺乏相愛相助的心思。倘如舊說,抹煞了“愛”,一味說“恩”,又因此責望報償,那便不但敗壞了父子間的道德,而且也大反於做父母的實際的真情,播下乖剌的種子。”
 
魯迅的眼光驚人的犀利,道出了中國社會愚昧的本質,也給後來人指明了方向。魯迅說,生物界的現象無外乎是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續這生命;三要發展這生命(進化)。生物都這樣做,父親也就是這樣做。吃飯,是為了養活自己,使自己快樂,所以對於自己沒有恩;性交是為了生出子女,同樣使自己快樂,對於子女當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後後,都向生命的長途走去,僅有先後的不同,分不出誰受誰的恩典。”
 
“父子間沒有什麽恩”——魯迅這樣斷言。
 
然而,100之後,我們還有父親仰仗著自己生兒育女的“功勞”,高舉“不孝”的狼牙棒,對兒子說“考不上一本你就去死!老子不會掉一滴淚……”;我們還有父母包辦孩子的一切:從吃飯到穿衣到入學到就業到戀愛結婚……;我們還有長輩倚老賣老,對教育孫輩指手畫腳,自己對現代價值觀則一無所知;我們還有父母從不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逼著孩子做這做那,拿別人孩子與自己孩子橫比豎比,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而拔苗助長;我們更不乏父母以為這些都是為了孩子好,自己付出多麽大的犧牲,日後等待著子女加倍的報答養育之恩。

還是讓100年前的魯迅來開導現在的父母們:
 
“覺醒的人,應該先洗淨了東方固有的不淨思想,再純潔明白一些,了解夫婦是伴侶,是共同勞動者,又是新生命創造者的意義。所生的子女,固然是受領新生命的人,但他也不永久占領,將來還要交付子女,象他們的父母一般。” 
 
“動物界中除了生子數目太多一一愛不周到的如魚類之外,總是摯愛他的幼子,不但絕無利益心情,甚或至於犧牲了自己,讓他的將來的生命,去上那發展的長途。”
 
“富翁的杏酪和窮人的豆漿,在愛情上價值同等,而其價值卻正在父母當時並無求報的心思;否則變成買賣行為,雖然喝了杏酪,也不異“人乳喂豬”,無非要豬肉肥美,在人倫道德上,絲毫沒有價值了。”
 
今天的父親們,我們要做的是解放自己,解放孩子:“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不要向100年前的父親們和某類“長者”們,“不但不肯解放子女,並且不準子女解放他們自己的子女;就是並要孫子曾孫都做無謂的犧牲。” 對於年輕的一代,我們都是“老人”了,然“中國的老年,重了舊習慣舊思想的毒太深了,決定悟不過來。譬如早晨聽到烏鴉叫,少年毫不介意,迷信的老人,卻總須頹唐半天。”今天的父親要勇於承認,我們和這個時代脫節了,我們有很多東西弄不明白,既然自己“悟不過來”,就不要對下一代指手畫腳,“烏鴉”要叫,就由它叫去吧!父母養育子女隻不過是自然賦予老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大可不必“兒子上學堂,母親在家磨杏仁,預備回來給他喝,你還不孝麽?!”
 
所以,“覺醒的父母,完全應該是義務的,利他的,犧牲的。中國覺醒的人,為想隨順長者解放幼者,便須一麵清結舊賬,一麵開辟新路。就是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父母不要對子女無微不至“好”得過了頭,不要把自己的情感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更不要以“為你好”的名義給壓製子女;另一方麵,子女要理解父母的一片深情,但也不必太在意父母高興不高興,而給自己增加太多的壓力和負擔。盡力去做一個獨立的個體,將自己父母的關愛回報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父母,將來再用同樣的愛去關懷自己的後代,這樣,才是最大的“孝”,孩子的未來才有希望,父母的生活才能安詳,我們的社會才能進步。
 
“父親”們,請記住卡夫卡對他父親的呐喊:“你大體上覺得是這樣的:你一輩子艱苦工作,為你的孩子們……犧牲了一切……你並不為此要求我們感恩,但我們至少得做出某種迎合姿態,一種同情的信號;我不是這樣,反而從來就躲著你……。你這樣責備我,好像那是我的責任,而你對此連一點責任都沒有,要有就隻有一點,也就是你對我太好了。”(卡夫卡:《至父親》)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健康快樂的普通人,而不是卡夫卡那樣鬱鬱寡歡,性格怪癖,生活一團亂麻,生前默默無聞,死後方名聲大噪的名人。
 
祝福每一個快樂的孩子,祝福每一個稱職的父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水粉畫 回複 悄悄話 你這樣的豐富, 有趣又善於思考和表達的父親, 你的孩子應該是非常的幸運。
大部分的中國父親在傳統的教條裏麵成長然後生育, 從來不思考父親角色的意義。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