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轉來一篇文章——《我不喜歡這盤菜(告別加拿大)》,文章中列舉了作者在加拿大的種種不適應,對比中國發展的日新月異,得出結論說:呆在這兒沒有歸屬感,不如早些走人。
我無意評論作者觀點的對錯,隻是這個話題讓我有了剖析自我的衝動。
屈指算來,我自己在加拿大生活的年數今年正好等於我在中國生活的年數,從時間上看,做個比較是公平的,那麽加拿大是我的菜嗎?
讓時光倒退25年,那時候,如果有人問:加拿大好還是中國好?估計此人不是腦子進水了就是神經病。那時,不管是大學教授還是普通工人,出了國沒有人心甘情願回國的。除非迫不得已,即便是大學教授在這裏洗車端盤子送報紙也要留下來。現在真的不同了,估計大學教授一類的人沒有人願意留在加拿大,有的來訪者甚至迫不及待地就離開這個“不毛之地”。
對我個人來說,第一次走出溫哥華機場,看到整潔的街道,一輛輛飛馳的小汽車就不由得感歎:感情資本主義水深火熱的日子是這樣的啊!到了這裏安頓下來,那個小小的地下室就讓我羨慕不已:啥時候自己也有這麽一個窩多好!到了商店一看,好家夥!商品琳琅滿目,竟沒有一樣東西要憑票,店家還時不時送顧客一件小禮物,嗨,當時真的認為自己投錯胎了。
30年河東,30年河西,這還沒到30年就大不一樣了。
當年留下,既有物質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那種壓抑的專製社會的沉悶是現在年輕人無法體會的。但是眼下,去或留已不再是一個物質生活上的決定,更不是一個政治上的決定,而純粹是個人的選擇。不管選擇去還是留,都值得尊重。
如果你是來學習的,那麽該考慮的是今後在哪裏就業,如果喜歡這裏的職業並能適應這裏的職場文化,而你的專業又不難找到合適的職位,那麽你應該留下來。
如果你是來淘金的,以為國外遍地是黃金,有機會掙大錢發大財,那麽我勸你馬上打道回府。
如果你是來此地探探路的,那麽一個階段之後該問問自己:我能適應西方社會的文化嗎?這裏的工作是我喜歡的嗎?我能接受這裏的社會製度,法律約束,氣候環境和醫療體係嗎?我能放得下國內的親朋好友和那燈紅酒綠的生活嗎?對這些問題的不同答案會導致不同的選擇。比如有人就喜歡這裏平靜安寧的生活,而有人覺得是一潭死水,無聊憋屈的不悶死就是等死。
如果你是為了孩子移民來此,那麽在孩子和你自己之間一定要有一個全盤的考量,這就更是個人的私事了。
至於來了2、30年忽然發覺風景國內獨好的,想扔下老婆孩子做海龜的,那更要三思而後行。
就我個人而言,當年是義無反顧地留下了,今天後悔嗎?應該不後悔,但是說沒有一點點糾結那也是矯情。因為,看看當年那些遠不及自己的同學同事們,如今都混的春風滿麵,腰纏萬貫,心裏時不時也會羨慕妒忌恨一下:哼!俺當年要是學成回國,那位置還輪得到你?
不是吹牛,俺當年要是回去了,日子一定不錯。雖說國內人山人海空氣如何如何,地溝油什麽的,但13億人不都過來了?人終究會適應環境的。至於我們這些臭知識分子追求什麽“民主自由”,其實國內眼下隻要不和共產黨對著幹,從一定意義上說比在加拿大更自由,隻要你有權有地位。不是有人說了嗎,國內就是政治上不自由,其它都比加拿大(美國)自由,這裏連釣個魚都規定你能釣幾條,咱國內別說釣魚,隻要老子有權有錢,讓別人給我送幾條就幾條!
其實啊,政治如今已經是臭狗屎,大多數人躲都躲不及,誰還主動去惹火燒身呢?老百姓心裏盤算的不是“人民”,也不是“人民共和國”而是“人民幣”!
大多數中國人其實不在乎精神層麵的東西,我們的價值觀是功利的,物質的,肉體的,我們2,30年前出國的人如今是沒有機會回去了,要是國內給個一官半職外加相當的薪水,海歸的人那還不是如過江之鯽?尤其是男人們。其實就精神層麵而言,物質肉體的滿足在一定意義上也能轉換成精神,況且國內那種我們熟悉的文化氛圍也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最近北美崔哥有一個演說也很火,題目就是《離鄉背井來美國,反正我是後悔了》,你不能說他說的沒有道理。有的時候,國內的人多少有點盲目崇拜美國(加拿大),而海外的人也在用20年前的眼光看中國。崔哥說:“我們離鄉背井,不在父母身邊盡孝,來這麽遠的地方,燃燒了最燦爛的青春,結果隻換來一套房子幾部車,過個普通美國人的小康生活,這一切都值得嗎?”確實該想想。
老崔還說:“不少公知和大V天天都在說美國如何如何好,我就問他們,孫子,你自費來過美國嗎?你辦過綠卡嗎?你在這裏生過孩子,養過孩子,找過工作,買過房,買過車,修過車嗎?你被美國警察罰過,被鄰居舉報過,被老板歧視過,被政客忽悠過,被人拿槍搶過嗎?如果你的答案是沒有,那麽你沒資格讚美美國。”親身經曆過這一切的人看到這裏不禁會nod,nod。
我特別讚同崔哥說:“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好。中國好,你在三天之內就會全部感受到。美國的好,你要在這裏住上十年。”我們住了20多年才一點點地感到加拿大的好,我們當年在流血流汗的時候,如果中國像現在這樣五顏六色充滿誘惑,我還真不敢說我是否有勇氣在加拿大堅持下去。
這,就是我們為啥如今麵對加拿大這盤“菜”夾著筷子問自己:這到底是不是我的菜?
不過,今天的我真的不後悔。我心安理得地吃著加拿大這盤菜。因為,奮鬥到今天我物質生活比上不足,比下綽綽有餘,至少衣食無憂,略有閑錢,這不就夠了?到了這個年齡,更注重的是精神層麵的東西。好在我能接受並欣賞加拿大的文化和它大多數的風俗和人情。這就夠了。我留在加拿大,更多的是出於物質和文化上的選擇,和政治無關。
我欣賞這兒無拘無束的生活,喜歡舒適宜人的氣候,純淨的空氣潔淨的水,更喜歡這兒田園般安靜的日子,和藹友善的鄰居甚至陌生的路人,最重要的是我上班不用拍領導的馬屁,準時上班按時下班,不加一分鍾的班,掙的錢自己想怎麽花怎麽花,不用和誰攀比,不必在乎別人看我穿什麽牌子的衣服,開什麽型號的車,住多大的房子,兒女上什麽學校……。
當然,中國也是我的菜,有時間了買張機票就回去了。能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兩麵通吃難道不好嘛!
這不是說我們在加拿大就一點沒有煩惱,這不,前一陣教師的罷工就讓我們看不懂,難道民主就是借“為了孩子的利益”讓孩子們沒有學上?再看看這裏教育的總體麵貌,美加的基礎教育越來越走下坡路,亞洲,尤其中國在Pisa等考試中異軍突起,令歐美跨目相看。雖然我們經曆過那種教育的人知道其中的問題,但是歐美教育如今的困境也十分令人擔憂。東方在向西方靠近的時候,西方也睜大了眼睛看東方。
不過說到教育,其實中國人心裏是明白的,咱的孩子就是會考試,Pisa成績是唬洋人的,如今國內的家長不還打破頭樣的把孩子往國外送嗎?想到這一點,我更不後悔了,要是我當年回去了,如今正為孩子的教育發愁呢!我一定會後悔:當年要是留在加拿大多好啊!
人這一輩子總麵臨各種選擇,沒有一個選擇是最完美的,但你必須選擇一個最合適的去做,有句名言說的好:
寧願做過了後悔,也不要錯過了後悔!
隻不過加拿大一切都建立在國民基礎上,而不是政府行為。國民人多嘴雜,總是慢慢來獲得共識,不會有運動式的跳躍、突變。這種平淡的慢進才是正常、持久的,合乎天理人情。
沒有自己的主心骨,沒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到哪裏都看別人標準,內心安定不下來,對這些朋友,隻能說太遺憾,和氏璧在你麵前,你隻當是塊爛石頭。
在中國你也可以這樣 大部分中國人也是這樣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