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11)
2008 (219)
2009 (121)
2010 (101)
2011 (161)
2012 (183)
2013 (99)
2023 (1)
2024 (1)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今晚吃罷年夜飯,忽然想起馬年一到,自己就年過半百了。在這萬馬奔騰的時代裏,“五十歲的老漢”的生活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屋外操場上年輕人的歡叫,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裏一邊看著連續劇,一邊嗑著瓜子兒。我悄悄地披了大衣,帶上門出去。
沿著操場,是一條曲折的小木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操場四麵,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灌木,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隻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裏。
這是一個步入老年的世界,一個離激情四射,青春靚麗的年華越來越遠的世界。過去我愛熱鬧,現在愛冷靜;過去我愛群居,現在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麽都可以想,什麽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獨自回顧一下半百人生的道路好了。
50年之前,也就是上個世紀的60年代,雖然這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但是這個年代出生的人卻是很幸運的。我們躲過了“3年自然災害”,“文革”時我們還是娃娃,既沒有去革命,也沒有被革命,我們成人之前又趕上了改革開放,更趕上了高考,大學不用交學費,畢業後還管分配。較之早我們幾年、乃至晚幾年出生的人,誰有這般的福氣!
福氣固然是自己的努力,也是上天的眷顧,真要感謝上天了。舉頭朝天上望去,這外國的月亮,還真是比中國的要圓一些,至少在晴天的晚上,這裏還是能看得見月亮的,因為沒有霧,更沒有霾。
想起童年時的天空,也曾經一樣是藍藍的,沒有一絲雲彩。那時的空氣也是淡淡的,江南的細雨過後,聞到的是幽幽的茉莉花香。童年的生活更是快樂的,雖然沒有手機,沒有電腦,但是我們沒有壓力,沒有功課,整天跳著,蹦著。我們滾鐵環,打彈子,我們上樹摘果子,下河摸魚蝦。女孩子們跳著皮筋兒,哼著小曲兒,全不知道“憂愁”二字的含義。
一片烏雲飄過,遮住了月亮,四周頓時一片漆黑。腳下的木屑路也看不清通往何方。我不禁停下腳步,四處觀望。
一陣微風過來,送來縷縷食物的清香,哪家的團圓飯還熱和著。這獨特的香味中,一定有熱騰騰的蛋餃,還有清香軟糯的獅子頭,更少不了桂花糖年糕。那都是熟悉的食才,那更是故鄉的味道。雖然這裏農曆新年的氣氛並不濃烈,但這些不難捕捉的年味兒與腦海中的回憶還是組成了一支和諧的旋律,正如那家孩子在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命運》。
命運真是奇妙,兒時的我們隻知道世界上還有四分之三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哪曾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來到這生著溫暖的壁爐火,流淌著清澈泉水的地方。
雲開了,月光又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灑在地上,整個大地仿佛被牛乳洗過一樣,這一切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人生豈不如夢?!
50年的人生,如同50年的夢。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夢醒了,也該“知天命”了。朦朧中,腳下的路竟走到了“老年俱樂部”的門口。
轉身回望,身後一片燈火,一片熱鬧,這一切是不是還有我的?
一位白胡子老人牽著一條狗迎麵走來,我們相視一笑,微微點頭,然後插身而過。
月色朦朧,雖然我看不清他的臉,但是從他的步態中不難想象那是一張經曆了風霜的臉,歲月是個手持雕刻刀的工匠,在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會刻上躲不掉的痕跡。對於這痕跡,有的人害怕,有的人則是期待。
突然就想起林語堂先生對老年的感觸了:如果一個人度過了詩一般的一生,他一定會視老年為他最幸福的時期,他不但不會使可怕的老年來得遲些,反而會期望著老年的來臨,漸漸把老年造成他一生最幸福的時期。是啊,今天傍晚的夕陽不正是如此燦爛和美麗?
但是,多少人有詩一般的人生?所以大多數的人不歡迎老,或簡直說是怕老。現代的婦女不說,男人也不像從前那樣可以把歲月當成資本,老,既不能倚,更不能賣了。即便聲稱心態年輕,也隻是“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的感傷罷了。這傷感還包括了逐漸麵對的現實:佛家的四苦——生老病死。其實長壽也未必是福,“壽則多辱”。在這個人與人關係逐漸生疏,親情越來越淡薄的時代,如果孤苦伶仃地躺在床上忍受著病痛,那樣的傷感實在是受辱一般。
有位哲人說過: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50年的人生也是如此。
於是又想起張中行說過:因為有了生就不能不往前走,走就終會經過老而達到盡頭。這種種總不是自己心甘情願的。
心甘也罷,情願也好,路總是要走下去的。一旦走到楊絳這樣的歲數,就會清楚,每個人還是要“回家”的。
百歲老人的話總透著哲理:“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隻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百歲老人更有百歲的明白:“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我這剛剛半百的“年輕人”,該記住百歲老人的話:“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這靜悄悄的除夕的夜裏,還真的想家了。突然又想起一句唐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倒令我惦念那吳儂軟語,小橋流水的江南了。
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麽聲息也沒有,妻已斜在沙發上,睡著好久了。
A typo: bu shi "插身而過", er shi "ca 身而過". (Sorry I don't have a Chinese version here.)
人生的精彩更在於一個完整的過程,在於自己的感受,正是那句話“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謝謝好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