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賽先生、德先生離中國人還很遙遠

(2013-11-05 12:21:54) 下一個

 

 

兩年前,我曾經比較全麵地表述了自己對中醫的看法,請參見中醫辯論之終結篇今天,我想從科學的角度做一些補充。

五四讓中國人了解了這個世界上除了“皇上”之外還有兩個東西:德先生和賽先生,一百多年來,中國人為此不懈地努力著,然而,德、賽倆先生離開我們還很遙遠。

德先生不說了,從網上時不時展開的中西醫論戰,就可以看出國人對賽先生也是一知半解。

賽先生究竟長的啥模樣?幾千年來中國人從來沒有見識過。所以一開始science就有了這樣一個奇怪的名字。

今天,雖然我們每天把“科學”掛在嘴上,但其實很多人對“科學”這個概念本身並不了解,“權威”的解釋也多種多樣,且深奧難懂,諸如什麽“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的規律的知識體係”(辭海)。

也許“科學”這個概念沒有產生於中國,所以我們不容易理解,況且“科學”二字據說是從日本傳來的“水貨”,那就更讓國人摸不著頭腦了。

日本人發明了“科學”二字,可他們用的還是漢字啊!那讓我們來拆一回字:科——禾加鬥,也就是說,用鬥來測量稻米就是科—學!

對,這就是原始的科學概念:科學的對象一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二是要有一個標準的器具來測量。

簡化之,我對現代科學的概念的理解就是:對客觀存在的事物借助邏輯進行數字化的統計測量,從而概括總結其內在規律並作出推斷。“科學”還具備這些特點:可重複驗證、可證偽、自身沒有矛盾。

所以,麵對一堆糧食用鬥量,張三得出一鬥,李四也應該是一鬥,王五決不會量出一鬥半;即使張三一個人,不管他什麽時候量,量多少次,都是一鬥。一鬥等於10 升,反過來,有十升米就合一鬥糧。

劉文彩那種“大鬥進,小鬥出”是違反科學的。

如果你同意我這樣對“科學”二字的理解,那麽很多問題就不難解釋了

常常看到人們爭論中西醫,雙方在很多觀點上有激烈的交鋒,其中最顯著的是:中醫是不是科學。

如果對“科學”二字有不同的理解,當然爭論就會各持己見。中醫畢竟也是在對“客觀現象進行認識和總結”,從這個角度說,中醫當然是“科學”。

但中醫是如何觀察認識總結的呢?陰陽五行、精氣虛實哪一條能被證偽?中醫從一種疾病的症狀到做出診斷采用邏輯推理了嗎?中醫的治療可以量化,可以重複嗎?中醫的臨床療效有統計學意義嗎

可以毫無爭論的說,中醫不屬於科學範疇。中醫的粉絲自己也說,現代科學無法詮釋中醫,既然科學無法證實的東西,怎麽能稱之為“科學”呢?

但是,非科學的東西也有存在的價值,因為科學的確還是繈褓中的嬰兒,科學還不能解決人類的所有問題。所以,雖然占星術不科學,但是它在科學最發達的美國還有很大的市場。

由於種種原因,科學在中國沒有得到真正的發展,這裏有必要岔開說一個曆史懸案。

有人常常拿愛因斯坦說事兒。因為老愛1953年在一封信中說過下麵一段話: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has been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the invention of the formal logical system(in Euclidean geometry)by the Greek philosophers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of finding out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at the Renaissance).In my opinion one need not be astonished that the Chinese sages did not make these steps. The astonishing thing is that these discoveries were made at all.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愛因斯坦文集》這樣翻譯:

“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係(在歐幾裏得幾何學中)以及通過係統的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文藝複興時期)。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不用驚奇的,令人驚奇的倒是這些發現(在中國)全都做出來了。”

好家夥,中國人真了不起,早就用實驗發現了因果關係。

英文不好也不能囫圇吞棗。這段話的最後兩句是不是這個意思:

“在我看來,我們不必對中國聖賢沒能做出這些進步感到驚訝。這些發現竟然被(西方人)做出來了才是令人驚訝的。”

正是因為科學在中國沒有得到發展,中醫才幾千年沒有實足的長進。當然也有人說,共產黨破壞了傳統,破壞了中醫的發展。這真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正是“中西醫結合”的最高指示挽救了中醫,中醫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和影響。

當然,你也可以說中西醫結合害了中醫,中醫應該遵循它自身傳統的道路發展。可是幾千年了,中醫從華佗到民國,發展了多少?倒是那些所謂“醫聖”,都成了一個個美麗的傳說。

說到民國,如果要算摧殘中醫的賬,這賬倒是應該算在北洋政府和民國身上。多讀一點曆史畢竟是有好處的。

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醫“致難兼采”為由,在新頒布的學製及各類學校條例中,隻提倡西醫,完全把中醫藥排斥在醫學教育係統之外。

1913年,教育總長汪大燮再次公開提出廢除中醫中藥:“餘決意今後廢去中醫,不用中藥。所請立案一節,難以照準。”接著,江西省頒布了取締中醫章程32條,教育部又公布了一係列條例,拒中醫於政府教育體係之外。

1929年,在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議上,民國政府通過了 “廢止舊醫(中醫)以掃除醫藥衛生之障礙案”,規定了6項消滅中醫的具體辦法:

  1、施行舊醫登記,給予執照方能營業,登記限期為一年。

  2、限五年為期訓練舊醫,訓練終結後,給以證書。無此項證書者停止營業。

  3、自1929年為止,舊醫滿50歲以上、在國內營業20年以上者,得免受補充教育,給特種營業執照,但不準診治法定傳染病及發給死亡診斷書等。此項特種營業執照有效期為15年,期滿即不能使用。

  4、禁止登報介紹舊醫。

  5、檢查新聞雜誌,禁止非科學醫學宣傳。

6、禁止成立舊醫學校。

找老蔣算賬去吧!

新中國成立之後,也曾經有過類似取締中醫的呼聲,若不是毛澤東的提議,中醫或許真的要壽終正寢。

再看看現在,沒有人強製要中西醫結合,那麽我們的中醫院,我們的中醫大學哪一個離得開X光,CT MRI、化驗、B超這些西醫診斷手段呢?是西醫,是現代科學挽救了中醫這個垂垂老者。

科學,和民主一樣,雖然不是萬能,但是絕對是目前解決人類生理、心理和自然問題的最好的方法(民主則是解決社會政治問題的最好方法)。

中醫,作為科學之外的一個alternative, 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但是中醫要發展,就必須承認自己的差距,而不是夜郎自大地安慰自己“各有千秋”,“取長補短”,隻有虛心地學習,讓自身接受科學的檢驗,才能走上發展的道路,否則,就在原地踏步吧。

別再嘮叨:不是中醫不靈,是好中醫找不到了。正像有網友調侃的那樣:不是帝製不好,是好皇帝找不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二哥 回複 悄悄話 同意。中國離德????還有距離。 但比木斯林國家政教合一還好很多。從這裏看,中國落後美國二百年,木斯林國家落後一千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