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一生伏首拜陽明

(2013-11-22 11:23:53) 下一個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我一向不甚感冒,覺得那都是一些老學究,之乎者也的大話、空話、假話一籮筐——直到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王守仁。

對,王守仁就是王陽明。對於這位陽明先生,一般是這麽介紹的: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

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這些都好懂,孔夫子、孟夫子、荀夫子、墨夫子等等等等等都是這樣的,今天誰如果手裏有一幅這些夫子們的墨寶,哪怕字跡和新宇將軍有一拚,也會成為書法收藏界的大佬。

教育家,別的不說。作為師聖,孔老夫子是有愧於這個稱號的,他雖然有三千弟子,但是沒有一個弟子為後世為曆史做出任何有益的貢獻。軍事家?夫子們看見刀光劍影恐怕就嚇得尿褲子了。

王守仁,無愧於中國曆史上空前絕後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教育家和軍事家。

在思想與哲學方麵,王守仁是心學集大成者。心學,雖然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孟子,但是隻有王守仁將那些零星雜亂的語句形成了係統的概念和學說。

心即理也是心學的基本概念,但是如果你將此理解成心主宰一切,徹底的唯心論那就錯了,至少我是不這麽看心學。

王守仁不是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傳習錄》)嗎?

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於寂。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不是王守仁的名言嗎?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不是王守仁一生對自己思想的概括嗎?

不錯,王守仁曾經崇拜過朱熹,他曾花了七天七夜守著幾棵竹子格物,卻大病一場什麽都沒有格出來,然而他終於明白,朱夫子錯了!

什麽存天理滅人欲?世間萬物不可存也不可滅,天理難到容不下人欲,人欲不就是天理嗎?天理作為自然法則的總體,如果與人欲格格不入,為了天理就要扼殺人欲,天理又何在呢?

王守仁的哲學思想主要反映在其著作《傳習錄》裏,我試著去慢慢讀懂它,但是很難。我最欣賞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也就是知行合一。按照我自己粗淺的理解,所謂要通過來體現,但是要落實到才是的圓滿,必須包含

心裏知道是不夠的,必須有行動,知行互為表裏,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這,大概就是王守仁與其他大儒根本的不同之處了,也是王守仁能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的原因。

王守仁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起初,他因伸張正義被專權的宦官劉瑾打了屁股,還被發配到貴州山區驛站喂馬,成了弼馬溫。後來多虧貴人相助,正德十一年王守仁升任右僉都禦史,巡撫江西。

江西那地方可不太平。有的史書上說當年農民起義烽煙四起,有的說是民變,也有的說是鬧土匪,無論如何,江西維穩的重任就要靠這個書生王守仁了。

王守仁既非武將,更沒有打過仗,讀過的兵書上也沒有如何如何維穩的錦囊妙計。沒有現成的,格物也行不通,隻能知行合一靠自己的心指導行了。他知道,對付匪患,靠四書五經,靠宣揚仁義道德是不行的,隻能用大刀和火槍。

實踐出真知,摸著石頭過河。王守仁一邊帶兵強攻,一邊收買內奸,同時設法招安,反正不都花銀子嘛。就這樣,江西的匪患居然被這個書生解決了。

如果說剿匪隻是偶然的運氣,那王守仁一生中最了不起的軍事成就是平定寧王叛亂。這個過程隻能用兩個子形容:驚豔!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謀反,身為都察院僉都禦史的王守仁 此時卻無一兵一卒,光杆司令一個!

小小的巡撫對付割據一方的蕃王,兵書上沒有現成的計謀,那就先幹起來,摸著石頭過河,沒兵沒搶,走群眾路線,臨時招兵買馬。他唯一知道的是,要平定叛亂,誓死報國。知道了,就該去做。知行合一是個法寶。

王守仁把隻要能活動的人都召集起來,手下的兵基本上是文官加市麵上的無賴流氓,管不了那麽多,能殺人就好。

王守仁雖然是書生,但是他也知道硬碰硬是不行的。書生有書生的用兵之道,那就是:狡詐專兵。用王守仁自己的話說就是此心不動,隨機而行”——我不和你正麵交鋒,隻玩偷襲,攻心這些陰的。他先是故意透露情報,說自己率16萬正規軍平叛,然後又偽造密信送給寧王手下的大將,分裂敵方。

當然,該打的時候還是要主動出擊,在南昌攻城戰役中,王守仁下達命令:一鼓令下,附城!二鼓令下,登城!三鼓令下未登城,殺軍!四鼓令下未登城,殺將! 文縐縐的王巡撫此刻變成了殺氣騰騰的王司令。

南昌拿下了,但是朱宸濠卻撤到了鄱陽湖。當年,朱元璋就是在這裏和陳友諒激戰一個多月,掃除了大明建國道路上最大的障礙。

今天,王守仁要在同一地點為大明江山決一死戰。

此戰由王守仁親自指揮,吉安知府伍文定一馬當先。當然,狡詐專兵的王守仁再次使用計謀讓叛軍中了埋伏,第一天叛軍就陣亡兩千餘人,傷者不計其數。

朱宸濠是不輕易認輸的,他把自己所有的戰船用鐵鏈連成一串了,形成一道看似堅固的防線。可惜這個紈絝子弟沒有讀過《三國演義》,否則王守仁就不會讓火燒赤壁的大戲再次上演了。

接下來的細節地球人都知道了,第二天,在熊熊大火之中,朱宸濠的戰船化為灰燼,叛軍官兵紛紛跳水逃命,朱宸濠父子被俘。至此,曆時35天的寧王之亂終告結束。《明史》記載,此戰王守仁以弱勝強,叛軍將士焚溺死者三萬餘人,王守仁被譽為大明戰神

王守仁戰後賦詩一首:

甲馬秋驚鼓角風, 旌旗曉拂陣雲紅。

勤王敢在汾淮後, 戀闕真隨江漢東。

群醜漫勞同吠犬, 九重端合是飛龍。

涓埃未遂酬滄海, 病懶先須伴赤鬆。 

如果誰還要認為王守仁打勝仗隻是運氣好,王守仁隻會坐在軍帳中指手畫腳,那可是大大地低估了王司令。 

有一次,皇帝身邊的一個太監來視察,他當著一班文官武將,拿出一付弓箭要王守仁射。心想,這幹柴一樣的身板,能拉開弓就不錯了。王守仁一再推托,可太監就是不依,存心要王守仁好看。王守仁沒辦法隻好拿起弓箭朝靶場走去。眾目睽睽之下,隻見一個瘦小的身影拉弓引箭,弓張箭發直中靶心!再射,又是靶心,三射,還是靶心!王守仁收起弓箭,默默退出,眾人啞口無言! 

自此,王守仁無愧於思想家,哲學家,詩人和軍事家。 

對,王守仁還有一個頭銜沒有說:書法家。據說王守仁是王羲之的後代,我相信,隻要你看了這幅現藏日本的王陽明手跡《與鄭邦瑞尺牘》, 你就不會懷疑王陽明無愧於王羲之的後代。 



明代書畫家徐渭評價王羲之是以書掩其人,王陽明則以人掩其書 

最後,說說,王守仁另的一個頭銜:教育家。

王守仁一生有有7位入室弟子,其中王龍溪、錢德洪等都對心學作出了批判性的繼承和發展,在中國哲學史上影響深遠。 

王守仁的忠實門徒和追隨者更是遍布天下,其中有好為驚世駭俗之論、務反宋儒道學之說的李贄,他視程朱理學為偽道學,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他承認個人的私欲,認為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這對中國社會的進步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還有學識淵博,天文地理曆算音律農工無所不通的黃宗羲,他是民本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也是黃宗羲定律的創始者。 

到了近代,也有不少人自稱是王陽明的學生,其中有一個人叫陶文濬,他被知行合一所折服,改名陶知行後來,他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再次改名為陶行知。

還有一個叫蔣中正。蔣中正留學日本的時候接觸了陽明學,可他似懂非懂,做了不少表麵文章,他把台灣的草山改名為陽明山,把中興賓館改名為陽明書屋,還設立陽明醫學院,還有一大批以陽明命名的中小學和馬路。然而,蔣中正終究不懂啥是知行合一,啥叫心即理也,縱然手裏有美式飛機大炮,還是讓小米加步槍打得落花流水。

有誰懂得心學?毛澤東、鄧小平。

毛澤東讀過一些理論,但是他不受製於理論,毛的理論聯係實際群眾路線馬列和中國實踐相結合真正體現了知行合一,毛做到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他心裏除了革命之外何時有過,有過

功過不論,毛澤東是一個理論聯係實際的實踐者,所以他成功了。

從白貓黑貓到摸著石頭過河,加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鄧小平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知行合一的信奉者和實踐者。

在日本和韓國,王守仁的影響甚至超越了孔子,陽明學的門徒和崇拜者不計其數。日本幕府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吉田鬆陰就是王陽明的忠實信徒,他後來成了明治維新的中流砥柱,同時,他還培養了一個更有名的人——伊藤博文。 

還有一個常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在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率領裝備處於劣勢的日本艦隊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凱旋之際,日本天皇為他舉行了慶功宴會。麵對眾人的一片誇讚之聲,東鄉平八郎默不作聲,隻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上麵刻著七個大字: 一生伏首拜陽明! 

偉哉,心學偉哉,王陽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木爾 回複 悄悄話 其實,王陽明的“致良知”與“知行和一”,非無本之木,無緣之水,不懂孔子、孟子、甚至宋明理學的脈絡,陽明的“心”就會被“膚淺和空洞”。他自己到晚年,回顧一生,說如果是現在處事,又自不同。。。但陽是個旗幟,能讓後人興起,追本溯源,最終致大道。

“存天理滅人欲”的誤解正是今人不學的結果。
大斧 回複 悄悄話 《中華民族全民腐敗的根源》: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759024-1.shtml

文化深度的深思,反省,更新和進步,甚至革命,確實是中華民族崛起的竅門。
這也是為什麽中國高速發展的原因。

壟斷積累了太多的勢能,到達極限的時候,就轉化為動能了!
這就是專製社會崩潰的根本原因。
也是中國興衰周期的根本解讀。
康無為 回複 悄悄話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清儒以此言攻王陽明近儒。有清一代學術,王學從未複興。或許,日本德川後期和明治時代王學之興和清代中國王學之衰正成相互映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