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說案伊始,我就預料到這不是一次簡單的風波,而將成為全台灣乃至全華人社區關注的重大事件,其影響絕不亞於大陸的薄熙來事件。果不其然,關說風暴愈演愈烈,罷免馬英九的呼聲越來越高,一場鬧劇正在上演。
剛才看了史謎兄昨天的文章,感覺這是一篇很全麵中肯的分析,我大致同意其中關於馬英九為何震怒,以及關說案的根源和對台灣政壇的長遠影響等內容。
但是,這一切都基於一個認定:王金平關說了。
“這不是關說那麽什麽是官說?” ——馬英九的確很憤怒。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個事實:關說如何界定?誰是最後的裁判?
還是回到前兩天我的疑問:關說究竟是政治問題還是司法問題?
假設關說是政治問題,馬英九有一萬個理由震怒,但那是否應該由馬英九一個人來定奪王金平的政治生命?國民黨的“黨紀”對關說是如何界定的?國民黨內部是否應該首先達成一致?馬英九是否在搞一言堂?
假設關說是司法問題,馬英九是不是未審先判,幹涉司法?,馬英九至少應該先等王被國法定罪之後再使以黨紀?
不管是政治還是司法,僅僅憑一句“曾勇夫說OK了”就撤消王金平的黨籍,王金平沒有任何機會為自己辯護,這種做法在一個號稱民主的國度無論如何是無法叫人信服的。
因此,關說案弄清是非黑白固然重要,但是程序的正確比是非更重要,尤其是在民主體製裏。
聯想到美國的辛普森案,將辛普森無罪釋放,無論如何是是非不分,曲直不明,但是,司法程序上無懈可擊,所有人必須尊重司法的判決。這,就是民主的思維和價值觀。
從道德上看,如果王金平關說成立,我完全讚成將這個吃裏爬外的“奸細”逐出家門,但是在政治和法律上,我們必須謹慎,用玄野網友的話說就是,政治邏輯不是歐式幾何。
在東方,政治是是非黑白,你錯我對,甚至你死我活。西方的政治是協商、合作、妥協、平衡和互利。東方的法律重結果,西方的法律重程序。
在西方,如果王金平明明知道自己犯規了,那就趕緊辭職謝罪,而王沒有,除非王是無賴,否則其中必有隱情。
況且,在程序上,關說案尚有不少疑點:特征組為何對柯建銘監聽長達2年多?特征組監聽柯建銘是否是其職權範圍之內?黃世銘得到監聽錄音後向首先報告馬英九的做法是否合適?監聽柯建民的“副產品”是否可以作為定罪的根據?
可見,馬英九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他太感性了。他完全可以發怒,但不應該不加思索,不與他人商量就發言,他更不應該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
我無意判別孰是孰非,我隻想觀察對關說處理的程序是否符合憲政和民主的原則。我關心的是台灣的民主,而不是王、馬的恩恩怨怨。
因此,這次馬王鬥,沒有贏家也沒有輸家,如果離開司法,王金平贏了,失敗的不是馬英九,而是台灣的民主。如果馬英九贏了,勝利的不是總統,而是一言堂的中國特色。
因此,從一開始馬英九就不應該如此衝動,首先要判明政治和法律的界限,其次要在國民黨內部達成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對王作出公正的懲戒。
事到如今,關說案從馬王之爭已經蔓延到了全台灣社會,馬王二人還不應該消停下來好好反省嗎?在我看來,目前最佳的解決方式是回歸憲政,在民主架構上讓行政從此案中完全徹底退出,把一切交給司法。尤其是馬英九應該從裁判員的位置上立刻退下來。
無論司法最終如何裁決,隻要雙方都沒有刑事罪失,就沒有誰贏誰輸,勝利的,是台灣的司法,是台灣的民主。
話說回來,目前指望台灣司法似乎有些一廂情願,因為民間罷免馬英九的熱浪也不斷高漲,難道台灣人都瘋了嗎?台灣人都是非不分黑白不辯了嗎?或許,台灣的民主文化還遠沒有達到歐美國家的水準,民眾被情緒左右,被政客的忽悠主導,那麽政客此時是順應民意還是堅持主張,這似乎是對台灣現階段民主體製的挑戰。
另外,台灣民主最大的缺失在於,朝野兩黨不是和平競爭,而是圖謀顛覆對手,壟斷權力。人們稱呼國民黨和民進黨分別是“藍營”、“綠營”,就形象地表明這是兩個爭奪地盤的死敵,它們時而串犯,時而廝殺,它們很少以國民福祉共建政治同盟,而總是在獨、同問題上相互攻擊以拉攏人心,製造社會斷層,族群的撕裂。
關說案的爆發,從側麵也反映了台灣的官本位文化,官商勾結,腐敗泛濫,各黨派隻顧爭權奪利,無法達成共識。
無論如何,馬英九千錯萬錯,總不該被彈劾。彈劾運動真是一處鬧劇,其真實目的是司馬昭之心。這個時刻,台灣的司法是否能夠介入,台灣的民主體製能否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考驗的時刻到了,因為台灣的民主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最後,我想做一個大膽的預測,馬王之爭隻要能拖一段時間,馬英九不會失敗,因為馬英九有一個大老板,就是中國共產黨。共產黨是不會扔下這位昔日的對手和盟友的。
台灣的綠營表麵上鬧得起勁,但他們仍是一個“弱勢群體”,它們是共產黨的死敵。而藍營的所謂“開明”和統一主張也非其真實意願,很大程度上是看大陸的臉色。去年的總統選舉,藍營的競選經費是綠營的10倍!錢哪裏來?大陸的台商或許知道一二。
有網友說的不無道理,台灣哪來的“內政”?台灣在中、美、日三國利益的夾縫中生存,別說發展民主,就是要獨立的維持經濟的健康發展都十分艱難。
為台灣人民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