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這個零分不冤枉

(2013-06-14 13:12:21) 下一個



每年高考結束,都會出現一些零分獲滿分作文,雖然這些作文本身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其背後反映的現象非常值得探討。

目前網上就流傳出一篇零分作文,高考剛剛結束,零分作文新鮮出爐,真實性值得懷疑。但是我想討論的是:假使有這樣一篇作文,閱卷老師該如何打分?

 

某省高考材料作文: 小鳥飛越太平洋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種鳥,它能夠飛行幾萬公裏,飛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隻是一小截樹枝。在飛行中,它把樹枝銜在嘴裏,累了就把那截樹枝扔到水麵上,然後飛落到樹枝上休息一會兒,餓了就站在樹枝上捕魚,困了就站在樹枝上睡覺。誰能想到,小鳥成功地飛越了太平洋,靠的卻僅是一小截的樹枝。

   試想,如果小鳥銜的不是樹枝,而是把鳥窩和食物等所有的用品,一股腦兒全帶在身上,那小鳥還飛的起來麽?

    根據上述材料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做含意範圍作文,不少於800字。

     一考生零分答卷:   

                  《我不相信傻鳥的道理》

   作為一個理科生,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立刻石化了。

    我很想抽人!很想狠狠地抽命題老師一巴掌——代表我的物理老師。讓一隻鳥,叼著樹枝飛太平洋——什麽樣的極品智商才能編出這樣的故事呢?

    我不知道命題老師的鳥,是如何威猛,是如何神奇。一個正常人的思維卻讓我不得不懷疑一些東西。

我不跟你計較,一個叼著樹枝的鳥,如何跟同伴打情罵俏;我不跟你計較,一個不會遊泳的鳥,如何踩著樹枝捕魚;也不跟你計較,太平洋的海浪會不會打翻樹枝。

我隻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究竟多大的一根樹枝,才可以讓一隻鳥浮在水麵上。鐵絲一樣粗的?筷子那樣粗的?

找抽的命題老師,請允許我教給你一個關於浮力的公式,如果你想讓一塊木頭能載動一隻鳥,那麽需要符合如下條件(出於對您智商的尊重,我不使用各種字母):木頭產生的浮力須大於木頭本身的重力+鳥的重力。

為了能讓木頭發揮最大的作用,我們假設木頭恰好被完全踩到水麵以下。那麽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水的密度×木頭的體積×重力加速度-木頭的密度×木頭的體積×重力加速度-鳥的質量x重力加速度,合並同類項並簡化之,得出:浮力={木頭的體積×(水的密度-木頭的密度)-鳥的質量}×重力加速度。

 水的密度約為1000千克/立方米,而木頭的密度在400-750千克/立方米之間,我們權且當這個鳥很聰明,找了比較輕的一種,木頭的密度按500千克 /立方米算。可得出:500x木頭體積必須大於鳥的質量,就是這樣的結論:如果鳥是1公斤重,那麽,木頭的體積必須大於1/500立方米即0.002立方米=2立方分米。

  2立方分米什麽概念呢?——我們常見的磚頭,大約兩塊!!!

一公斤的鳥什麽概念呢?這麽說吧,普通的母雞一般三四斤重,一公斤重的也就是隻小雛雞。

一隻小雞那樣大小的鳥,銜得動兩塊磚頭大小的木塊或者說是一個胳膊粗細的木棒嗎?就算可以,風對木塊的阻力,也會讓鳥兒飛到大西洋,而不是太平洋的。

  命題老師可能會說他的鳥大,鳥大分量也重啊!那可能要銜的就不是胳膊粗的木棒了,而是一根柱子了。

總之,科學告訴我。不管是什麽鳥,都不會選擇叼著樹枝飛太平洋。如果一定要這麽幹,肯定是隻傻鳥——淹死在太平洋裏喂魚的傻鳥。對於建立在一個傻鳥故事上的傻鳥道理,隻有傻鳥才會信。

*****************************************

現在有兩派意見:

甲:零分!文不對題。

乙:滿分!孩子的獨立分析創造能力應該鼓勵。

 首先申明:我本人如果是閱卷老師,毫無疑問,零分!

不錯,學生的獨立分析和創造能力要鼓勵,但是這種能力要用對地方。語文考試考得是語言和文學,不是物理。這位考生如果把這種獨立分析和創造能力用在物理考試上,找出物理考試的命題錯誤,那將是一份滿分的物理答卷。

可惜……。

《小鳥飛躍太平洋》的命題錯了嗎?當然,這個命題可能不符合物理學原理,但是如果該語文試卷的命題老師是“傻鳥”,該“狠狠地抽一巴掌”的話,那麽所有的童話、神化、寓言故事的作者都是“傻鳥”,都要被一個個抽巴掌!

這個話題讓我產生兩個聯想:首先,我們應該懂得一些基本的教育測量概念:語文考試就是語文考試,用物理知識來回答語文試卷用專業術語說就是破壞了效度(validity),這好比用詩人的思維來批評物理試題的單調枯燥缺乏想像。

另外,從這位考生的答案裏可以看出,他/她嚴重缺乏基本的人文尤其是文學修養,也反映出我們的教育體製中過早極端的文理分科造成的人文精神的缺失。即使從物理學原理出發來批評這道語文試題,該考生用詞粗陋,語句繁瑣,並且對批評對象極端的不尊重。

如果他/她能用極可能精煉的物理原理,用通暢幽默的文學語言來解釋小鳥飛躍太平洋的不可能性,用另一個故事來反駁,那將該是多麽優秀的一篇文章啊!

這也同時提醒了我們的教師:千萬不要忽視了理科生的文學修養,在逼迫他們整天做習題的時候別忘了鼓勵他們多看一些伊索寓言、希臘神話、哪怕是封神榜、西遊記也好,免得一個能上清華的物理高才生應作文零分耽誤了美好前程。

最後,和這位寫零分作文的同學探討幾個問題:

1.“也不跟你計較,太平洋的海浪會不會打翻樹枝”——一根浮在水麵上的樹枝如何才能被海浪打翻?

2.你知道密度最小的木材是什麽嗎?400-750千克/立方米是普通的木頭,而製造軟木塞的木頭密度為100千克/立方米,古巴的粗毛田皂角木密度隻有40千克/立方米!

3.你知道連續飛行距離最長的鳥類嗎?2007年,澳大利亞的科學家曾經利用衛星跟蹤了一群鳥,讓他們從新西蘭飛到了中國的黃海,全程距離為9575公裏! 那麽會不會有一種鳥隻要中途休息一兩次就能飛躍太平洋呢?

4.你犯的最嚴重的錯誤是忽略了鳥自身的浮力。大多數的鳥類都能不憑借任何東西浮在水麵,且不說鴨子和海鷗,連雞都會遊泳呢!見過幾十磅的狗從水裏為主人叼木棒嗎?所以,一隻一公斤的鳥要浮在水麵上,絕對不需要依靠與其重量等同的浮力。

這位同學,希望你能順利進入大學,多虛心點,踏踏實實多學點知識和本領,別再鬧笑話了,畢竟,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