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教皇的鼻子

(2013-03-14 12:03:58) 下一個



西斯汀教堂的煙囪終於冒出白煙,新教皇佛朗西斯橫空出世,讓成千上萬教民們歡欣鼓舞,大有當年“東方紅太陽升”的幸福感。這讓我想起一樁往事。

早年在餐館打工的時候,有一天一位顧客問我要幾個“ pope’s nose ”,而我卻一臉狐疑地看著他:“啥? pope’s nose? ”

這兩個字我都明白,一個是教皇,一個是鼻子,可我卻不明白他到底要什麽。這是一家普通的餐館,人家教皇保羅二世在梵蒂岡,怎麽會大駕光臨這窮鄉僻壤?

看著我那張外國人的臉,這位顧客改用大白話告訴我:教皇的鼻子就是雞屁股啦!

原來如此!

愛鑽牛角尖的我,馬上刨根問底,弄明白了“教皇鼻子”的典故。

原來傳說在 15 世紀的英國,有一間教堂雇傭一個木匠為教堂打造一排座椅,工程完畢之後卻遲遲不給木匠工錢,木匠一氣之下就在最後一排的一個座椅下方橫木上雕刻了教堂牧師的臉,他的鼻子就是一個高高翹起的雞屁股。英文中“ stick one's nose up in the air ”也就流傳開了,形容某人的傲慢無禮。

18 世紀時,基督教教徒專用“教皇的鼻子”來羞辱天主教,而天主教徒則多用 parson's nose ,或 sultan's nose 來形容雞屁股。




屁股雖不登大雅之堂,卻是一樣美食,隻是沒想到洋人也對此物情有獨鍾。從那以後,每當這位客人光臨,總有幾個教皇的鼻子在那裏靜靜地恭候他。

當然,中國人也不例外。記得我小時候奶奶就特別喜歡吃雞屁股,每當餐桌上有雞,雞屁股總是奶奶的特供食品,其他人自然不去爭搶,不知道是謙讓還是客氣,反正我是不屑一顧的。現在當然不會有人再對“教皇的鼻子”感興趣了,據說此物不但油膩,而且長期擔負排泄重任,是藏汙納垢之地,食之大害。

然而傳統畢竟是傳統,在海峽那邊的台灣,有一種名稱非常好聽的小吃叫“七裏香”,不是別的,正是油炸“教皇鼻子”,味道如何?吃過的朋友給介紹一下吧。

對了,周傑倫還有一首情歌也叫“七裏香”,隻不知歌詞兒都是些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