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

(2012-03-02 11:57:39) 下一個



揮手網友介紹了一部電影“Benjamin Button”——似曾相識的名字,找來一看,果然!是“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這是一個看似荒誕的故事:
躺在臨終病床上的黛西在女兒的幫助下回憶起了即將消逝的一生。女兒既好奇又困惑地為母親朗讀本傑明留下的日記,戴西掙紮著在病床上完成了人生最後一次情感的追憶和總結。
1918年,一戰結束的那天,新奧爾良一個姓巴頓(Button,鈕扣)的家裏,一個外表極度醜陋的男嬰呱呱墜地。母親難產而死,而父親一把抓過這個麵容如80歲老翁的嬰兒,正準備拋入海中卻被人發現,無奈之中他把這個初生嬰兒丟棄在了養老院門口。
善良的養老院黑人大媽奎妮收留了男嬰,並給它取名本傑明。嬰兒的身體長大了,可外表卻是一個80多歲的老頭,坐在輪椅裏。當然,在養老院裏他並不惹人注目。
一位雙目失明的的鍾表匠,為新奧爾良火車站製作了一個掛鍾,奇怪的是,這隻鍾隻能倒轉,鍾表匠希望時間倒流,可以讓在戰爭中死去的兒子重返人間。
鍾表匠在人們的視野裏消失了,可是老人院的本傑明身上的生物鍾卻真的在倒轉,他越活越年輕了——他不但從輪椅上站起來,而且逐漸扔掉拐杖,自由行走,頭發也越來越濃密,由白變黑,皮膚越來越光滑,肌肉越來越強壯……。
有一天,這個十二歲的小老頭遇上了前來探望祖母的六歲小女孩黛西。共同的“童心”讓兩顆純真的心靠得很近,當兩人藏在桌子下在黑暗中點燃蠟燭的時候,本傑明似乎在隱約閃爍的燭光裏透過死氣沉沉的養老院看到了人生的光明。
17歲時,雖然本傑明的外表還是60來歲,但他已有不一般的體力,所以他決定離開養老院,離開黛西,去拖船上做一名水手。後來,二戰爆發,本傑明又加入了反法西斯的隊伍。此間,他和黛西保持著通信,他也經曆了人生的各種酸甜苦辣,有酒精的麻醉,有妓女的肉體,也有中年的“初戀”。
二戰爭結束後,本傑明重返美國。此時的他已然脫變成了一個氣度不凡的中年人。
兒時的夢中情人黛茜此時是也出落成一位風姿可人、事業成功的芭蕾舞演員,奔波於世界各地。一個“浪子”和一名芭蕾舞演員,命運的軌跡本不會交叉,所以不管本傑明如何努力,二人還是分道揚鑣。
“我們的生命被命運所決定,即使是我們錯過的那個人”。
但是,命運中也有許多巧合,甚至是“蝴蝶效應”,一隻“蝴蝶”改變了黛西和本傑明的命運。一個普通的一天,一連串的巧合一個接一個發生了:如果那個鞋帶沒有斷掉或者如果那輛貨車提前幾分鍾開走如果那個商品早早就被包裝好,因為她沒有和他的男朋友分手如果那個男人的鬧鍾提前上了五分鍾如果那個司機沒有停下來去喝杯咖啡如果那個女人沒有忘記她的大衣,而坐上了早一班的出租車,黛西和她的朋友就將穿過馬路,出租車也隻會擦肩而過。但是生活就是這麽不可預測,在一係列的交錯層疊的人與事中,沒有誰能掌控它們,而出租車沒有碰巧開過去,那個司機也有些精力不集中,那個出租車還是撞到了黛西,她的腿被撞傷了。
黛西不得不離開了舞台,告別了芭蕾舞。
當他們在養老院再次重逢的時候,內心的激情如開閘的洪水,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止了。他們日日夜夜地廝守著,無論是小小的公寓還是寬敞的遊艇上,他們笑著,喊著,摟著,抱著,他們深深地愛著。這一刻,過去的一切都不存在,他們彼此擁有,享受著對方給予的一切,時間凝固了。
當然,激情過後她也擔心:“當我皮膚變得又老又鬆滿臉皺紋時,你還會愛我嗎”?而他說:“當我滿臉粉刺時,當我尿床的時候,害怕樓上有什麽的時候 你還會愛我嗎? ”
這是一段傳奇的情感:他80歲,她5歲;他60歲,她25歲,此刻,黛西舞蹈教室裏深情地對本傑明說:“我在想,你是1918年出生,那是49年前我現在43歲了,我們幾乎是同樣的年紀,我們在中間相會了。”
本傑明將黛西攬入懷中,看著他們在鏡子裏的身影說,“我們終於走到了一起。我想記住我們此刻的樣子……”——這,應該是二人愛情之旅的高潮了。
黛西懷孕了,生下一個健康的女兒。終於有一天,本傑明發現女兒需要的是一個父親而不是一個玩伴,黛西也無法照料兩個“孩子”。他看著自己日趨年輕的身體,決定離開母女二人,再次闖蕩天涯。
幾年後,本傑明從印度回來,可是黛西已再婚,雖然這時本傑明看上去是一個10來歲的少年,但是他的內心沒有變,黛西打量著眼前的“不速之客”,眼角忍不住本流出淚花。
一個傍晚,黛西悄聲來到本傑明的住處,中年黛西的情感,在少年本傑明火熱的眼光中融化了,他們又回到了那個交叉點。
當黛西再一次見到本傑明的時候,他已是一個7、8歲的患有“兒童老年癡呆症”的兒童了,忘記了過去的一切,記不得任何人了。
戴西收養這個不屬於養老院的老年幼兒,慢慢的,本傑明變成了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
終於,本傑明在繈褓裏,在愛人戴西的懷裏,用那嬰兒清澈的目光久久地注視著眼前這個祖母一般的蒼老女人,最後輕輕地閉上了雙眼。戴西說:“他無知地望著我;但我知道,在他內心深處,他是知道我是誰的。”
影片就這樣結束了,那火車站大廳裏倒轉了85年的時鍾被颶風帶來的潮水衝過,最終被換下,一切恢複正常……。
這個“不正常”的故事揭示了“正常”的人生:在三維立體的人生中,還有第四維:時間。
人生是一個個無數的瞬間組成,誰都不知道下一個瞬間是怎樣,誰也無法主宰未來,每一個瞬間有每一個瞬間的意義。一個醜陋不堪看起來活不過明天的嬰兒,其生命也有今天的價值,一段瞬間的愛,雖沒有結局,也有珍惜的必要,養老院中瞬間即逝的生命,也能給人人生的啟迪和智慧……。
至於有些人天生就在河邊長大,有些人注定被閃電擊中七過,有些人對音樂有著非凡的天賦,有些人是藝術家,有些人遊泳,有些人懂得製造紐扣,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亞,而有些人是母親,也有些人天生會夠跳舞.........,這一切往往取決於自己所做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是命中注定,那我們為何不努力做好能做的每一件小事,同時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或許,最難的是要知道什麽是我們能做的,什麽是命運。
然而,無論人在空間上多麽的自在,第四維的時間是最無情的,尤其當人身處一個時空交錯的地帶,在生命接近彌留之際的時刻,那一段段不動聲色的讀白,一段段跌宕起伏、曆盡滄桑的敘述,靈魂深處的愛,怎能不叫人動情?
時間的滄桑讓再輝煌的人生或再感人的愛情都變成人間最為淒美的絕唱!生命在時間麵前如此的無奈,愛情在時間麵前又是如此脆弱而不堪一擊。曾經美麗的容顏,輕盈的舞姿隻要時間輕輕地一佛,可以瞬間蕩然無存!所以我們既沒有權力沉溺於過去,也沒有資格要求未來,隻有切切實實把握好現實,以最大的勇氣去麵對未知的將來。
那麽時間倒流是不是能避免這一切呢?這部電影正是告訴我們,世間倒流更是一種難以承受的負擔,但無論如何,我們注定要失去我們所愛的人,注定也會將自己凝固在時間的某一瞬間。
時間總在不斷流逝,也可以倒流,但無法靜止。我想到米蘭 ·昆德拉說過:“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鍾都有無數次的重複,我們就會象耶穌釘於十字架,被釘死在永恒上。在那永劫回歸的世界裏,無法承受的責任重荷,沉沉壓著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這就是尼采說永劫回歸觀是最沉重的負擔的原因吧。 如果永劫回歸是最沉重的負擔,那麽我們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輝煌的輕鬆,來與之抗衡。 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慘,而輕鬆便真的輝煌嗎?”
存在(being)本身就是一種難以承受之輕,不憤世嫉俗,不詛咒命運才能活得灑脫。
本傑明的船長在中彈後臨死前說:“你可以像瘋狗那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你可以詛咒命運,但是等到最後一刻,你還是得平靜得放手而去——難道不是嗎?我們每個人在命運麵前都顯的是那麽的渺小!”
本傑明近似荒誕的一生,做了他應該做的所有事情,最後命運使他回到了原點,回到了愛人的懷抱,當他最後用純真的目光看著黛西的時候,所有人生的意義,生命的感觸和所有的情愛,這一刻和時間一起凝固在一點,化為永恒……。
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藝術大片,獲81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化妝獎,男女主角分別由Brad Pitt和 Cate Blanchett擔當。Brad Pitt演技尤其出色,他從一個80歲的老翁演到20 歲的青年,人間的真情與滄桑,都在一舉手,一投足和一個眼神裏完美演繹出來,他沒有獲得最佳男主角,實在有些不公平。
這部電影之所以讓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是應為它改編自F. Scott Fitzgerald的同名小說。Fitzgerald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的作者。這個返老還童的故事如此的引人入勝,或許Fitzgerald在寫蓋茨比的時候就打好腹稿了。

Fitzgerald短暫的一生寫過許多小說,但沒有一部超過《了不起的蓋茨比》。《了不起的蓋茨比》是這樣結尾的:
我們繼續奮力向前劃,逆水行舟,不停地倒退,降生到往昔。(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這不正是本傑明的一生嗎?他逆流而行,以枯槁老人之身降於人世,與時間背道而馳,又終於以嬰兒之態告別人間,留給讀者和觀眾的,是一串串深層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片子的編劇是Eric Roth,《阿甘正傳》正是出自他手下,難怪本傑明的身上也有些阿甘的影子。
不過,這部電影要遠遠勝過原著,這在電影界是非常難得的,大多數改編自小說的電影都越改越糟。而這部電影基本上隻保留了本傑明這個人物和返老還童的創意,絕大部分的情節都脫離了小說,使得電影情節生動高潮迭起。小說裏本傑明生下來就會說話,父親把他送進幼兒園才發現他和那裏的環境格格不入。20歲時,他戀愛結婚,幾年後因妻子整天嘮嘮叨叨邋邋遢遢,便離開了她加入1898的美西戰爭。幾年後本傑明帶著戰功回家管理父親的鈕扣工廠,不久又把工廠交給兒子,自己去哈佛上學。後來由於他變得越來越年幼越來越虛弱而無法承受學業,最後不得不和自己的孫子一起進了幼兒園。再往後,本傑明除了照管自己的護士之外,誰都不認識了,一切在黑暗中消失。
了不起的蓋茨比,了不起的本傑明·巴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秋月冬雪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棒的影評
megchen 回複 悄悄話
Really enjoy this post! Thanks for sharing.

I like this movie and The Great Gatsby.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