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是心理變態的浮躁
(2012-01-05 12:21:02)
下一個
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大流行病,就是人心浮躁。何為浮躁?浮者,無根;躁者,不靜。
浮躁無處不在:一夜成名帶來狂熱的追捧;一夜暴富造成投機取巧弄虛作假,名校狀元的宣傳使得學生不求甚解……;我們性情上就浮躁,忽喜、忽悲、忽煩、忽怒。“浮躁”就成了流行病。
連中國都不高興了,我為什麽不能憤怒?民主就是有權不高興,不高興就可以開罵了。
於是,我的跟貼被刪了,要罵;韓寒和以前不一樣了,要罵;老謀子的片子不好看了,還要罵!罵,罵,罵他個天翻地覆,乾坤倒轉。
昨天有網友說:“社會和文化都浸泡在浮躁的羊水裏,……這個族群沒有個性,隻有脾氣。”——說的真好!
也難怪,如今經濟高速發展,物質日益豐富,人們的心態和處世態度就越來越缺乏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靜,多了盲目;少了腳踏實地,多了急於求成。
從心理學角度看,浮躁是一種衝動性、情緒性、盲動性相交織的病態心理,是人缺乏自我認知,失去自我準確定位的不正常心態。浮躁似乎也是可以傳染的,當社會大眾都處在這樣的狀態下時,不少人就會隨波逐流,別人一不高興,自己也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憤怒了。
比如最近國內鬧得紛紛揚揚的達芬奇家具造假事件,盡管好多人從來都不知道這個品牌,也跟著一起罵,因為隻要是罵造假就不回錯,罵得越凶越“革命”。有誰真正化一點時間了解這起事件的前因後果和來龍去脈嗎?
當然,要民主是不錯的,想看一流大片也理所應當,所以罵韓寒,罵張藝謀也沒錯。
罵,能解決問題嗎?你有這個權利罵嗎?
如果你是消費者,而達芬奇的確造假了,你有權力罵;就像罵三鹿奶粉,罵,我跟你一起罵!
韓寒逼著你去買他的書,看他的博克了嗎?你花錢買票去看張藝謀的電影了嗎?如果沒有,我勸你先不要罵,還是多花時間理解一下人家再說什麽在罵,還有,漢語裏除了罵之外,有商榷,討論,建議。罵,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隻會毀滅你的思維和大腦,毀滅你的個性,罵,隻能給你帶來脾氣。
有一句名言我很欣賞:有勇氣改變能改變的,有胸懷接受不能改變的,有智慧區別這兩者的不同。
看來我們既缺少勇氣,也沒有胸懷和智慧。
無論如何,罵,不是勇氣的體現,而是缺乏胸懷,缺乏智慧的表現。
我們應該有胸懷接受一步不成功的電影和不成熟的人,有勇氣問自己:如果我拍《十三釵》會怎麽做?
這個問題對很多人不存在,因為小說就有硬傷,根本不值得去拍成電影。
別說勇氣,胸懷和智慧, 就是基本的善, 也難啊
如果是自我反省,悟出了“罵,是心理變態的浮躁”,是值得稱道的。假如是糊了個牛皮紙燈籠,照裏不照外,那就是錯上加錯。其原理可參照美帝的行為,以一國侵略了另一國為借口,打著反對侵略的幌子,去侵略人家的國家,尤為不齒。
其實,沒有多少底蘊,卻硬要以高嗓門吆喝,為吸引別人的眼球,霸王硬上弓寫出的東西,自己心裏最清楚,底氣不足,不用推敲,當然禁不起反駁嘍。這也應該是心態不正的一種浮躁表現。
浮皮潦草的看了一些東西,想當然的以為自己懂了,水平隻在其上,不在其下。就操刀上陣,幻想著自己已成庖丁,解牛當然不在話下。可庖丁的本領,不是看了就能做到的。那是千萬次實踐練就的真本領。所以,屁股上不要老綁著個氣球,挨著椅子就飄起來了。去掉那個炫耀人的氣球,坐下來老老實實的讀一些書,先從讀書筆記做起。心得積累的多了,經過認真總結,達到徹悟的境界,再來發表那些題目大的駭人的文章。
似是而非,說了半天,自己都糊塗,不知道想說什麽和要說什麽。造成忽悠人的效果,其實最可憐的事實是自己被自己忽悠了。
煽情,誰都可能做,也是任何人都能識別出來一種非正態的情緒。
以上,隻是說出了自己的感受而已。並無攻擊和貶低的意思,這是任何情緒正常的人,都可以看得出來的。
沒有追捧,而采用批評的方式,是想讓作者有一個清醒的思考,該怎樣做?
結論:罵,是心理變態的浮躁或利益驅動的聒噪。
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