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大家來學“正體字”

(2011-12-20 09:20:06) 下一個

 

 

最近壇子裏刮起了複古風,越來越多的人用上了“正體字”,悟空甚感欣慰,中華文化複興有望矣!

悟空也想趕個時髦,碼碼“正體字”,無奈自覺國學功底淺薄,不敢不自量力,讓人貽笑大方。

悟空莫不是老古董?連電腦會打正體字都不知道?再不行,用穀歌自動轉換也成啊?

不!正體字不是那麽簡單的,任何一種文字和語言本身都是一個整體,“字”和“文”無法分割。

好比過去學英文,有人覺得最重要的是背英文單詞,可是許多人向黃西那樣背下來一部漢英辭典,到了美國還是聾子和瞎子。據統計,漢語常用字隻有3000個,於是,漢語優越論這斷言,隻要認識3000漢字就可以閱讀人民日報了。是嗎?你知道了“秋”和“千”,那“秋千”放在一塊兒是啥東東?你知道了“利”和“息”,那“利息”又是啥玩意兒?

扯遠了,言歸正傳。 

漢字以簡體字施行簡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提高了民眾的文化水準,盡管有些簡化字簡得不盡合理,但是其積極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即使是原來的正體字,不合理的也為數不少。比如正體的“偷”和“奸”字,建議複古的同學少用,因為女同胞們是不喜歡的。

此外,簡體字和正體字不僅僅是兩套不同的字體(如隸書和楷書),事實上,簡體和正體在相當時期內是共存的,相輔相成的,簡體和正體共同組成了傳統漢字的完整體係。

漢字簡化之後,去掉了正體的部分,方便了漢字的書寫和閱讀。但是如果要回到正體的話,就不能忽視簡體作為漢字係統組成部分之一的重要功能。 

舉幾個簡單常見的例子:

有人批評簡體的“麵”字裏沒有“麥”,但你可知道,“麵”字自古就是漢字的一部分,“麵北”、“當麵”、“平麵”這些詞裏的“麵”字,是決不能用“麵”字代替的,當然,正體的另一個麵字是“靣”。能分得清嗎?

再看“雲”字。沒有雨怎麽成“雲”?其實,簡體“雲”也是自古有之。“雲”隻是天上的雲,而“人雲亦雲”就不能寫成“人雲亦雲”了。 

還有“後”字。“後代”的正體是“後代”,但“後妃”隻能是“後妃”——千萬別弄錯了!

最困難的恐怕是“幹”字了。

“幹”、“乾”、“幹”目前都被“幹”簡化了,但正體字什麽時候用哪一個“幹”字,你清楚嗎?

“幹”,古代就有,指“盾”,是一個象形字。 

“幹犯”、“幹涉”、“幹祿”、“河幹”這些都是“正體字”。

陰平的“幹”是“乾”,如“乾杯”、“乾淨”|、“乾旱”;去聲的“幹”是“幹”,如“幹部”、“幹勁”、“幹線”等等。

還有啊,這“幹”字不要隨便用。“幹XX事”是共產黨來了之後才流行的, “國語”可另有所指,在台灣同胞麵前少說為妙。相同的還有一個“搞”字。朋友轉來一個笑話:有個女同學晚上趕作業弄到很晚,第二天在班上說“我昨晚幹到半夜才睡”,有個台灣的男同學差點笑趴下!

看見沒有,正體字不是僅僅把簡體字“轉換”一下就好了的,學問大著呢。所以悟空還是老老實實地用小學裏學的簡體字,否則用錯了被別人“糾錯”,就怪不得別人不給麵子了,哦是不給麵子。

不過呢,悟空打算從今往後認真學習漢語,不單單是正體字,因為即使學會了正體字還是看不懂原版的四書五經、史記漢書,咱何不從文言文學起?幹脆鑽研甲骨文吧,希望不久的將來,這壇子裏各位大蝦們都用之乎者也發帖,讓國學欣欣向榮,豈不樂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晨霧飄渺 回複 悄悄話 你所說的正體字就是繁體字吧,複古為什麽不複到甲骨文時代? 多有文化,隻是無法交流,沒人認得。連台灣人都認識到13億人用的簡體有實用性。文字是要變化的,隨現代發展越來越簡練。
LEOTHECAT 回複 悄悄話 WOT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