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別讓感恩成為一種負擔

(2011-11-23 12:46:22) 下一個




感恩節到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節日,不用上班,和親朋好友一起吃吃火雞,喝喝美酒,輕鬆愉快地度過美好的一天。

過節總是輕鬆的,但是感恩卻不容易,有時竟是一種負擔。 

Thanksgiving 的起源是對大自然,對上蒼賜予人類的豐收的感謝,是一種宗教上的儀式,對於有虔誠信仰的人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對自然的敬畏,對造物主的敬仰,對生命的感懷,對生活感恩畢竟都是人性的相通之處。人,需要感恩。 

可是,在一個缺乏宗教信仰而又極度功利的社會,要說感恩卻不容易。 

當我們把一切恩澤歸功於“神”,則產生了宗教信仰,但是如果讓一個“人”代替了神,問題就來了。 

就像那首膾炙人口的歌唱的:“讓我們蕩起雙槳……我問你親愛的夥伴,是誰給我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  

答案是:“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毛主席的恩情 比天高比海深”;“黨啊,親愛的媽媽”…… 

這時,基督教的感恩與中國文化的知“恩”圖報遙相呼應,可是一旦感恩從宗教轉移到具體的黨派和個人身上,災難就不可避免了。 

我們的文化是很容易把人立為神的,幾千年的集權專製,皇恩浩大,萬歲膜拜不必說了,直到今天,還動輒下跪磕頭,這種情感並不是來自人類正常的天性和本能,而是被一種約定俗成的文化所製約,強勢的施恩者給了弱者半分“恩惠”,人家就要感恩戴德,湧泉相報,感恩,變成了一種負擔和枷鎖。 

於是我們看到,有資助貧困學生的老板,因為受助的學生年底沒有向“恩人”匯報,老板就取消了他們受助資格,還大發雷霆將學生告上法庭。  

某地在一次捐助大會上,受助大學生被要求上台並和著樂曲《感恩的心》跳舞,這樣惡心的事竟然還被大張旗鼓大肆宣揚。 

國內大街上常常看到早上營業前經理們大聲教育站成一排規規矩矩聽訓的員工:“你們要懂得感恩,是老板給了你們薪水,給了你們就業機會,你們要對企業感恩,對老板感恩。”  

據說這是提倡的一種“企業文化”,難怪連家暴狂李陽都可以讓中學生們下跪感恩,當然大庭廣眾之下給父母洗腳的作秀也被看成了弘揚傳統文化。 

當然,憐憫、同情和感恩回報都是人類的自然本性,但平等、自由和尊嚴,更是天賦的人權。所以,在現代社會裏,不平等的施舍和感恩是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行為,畸形的“感恩”文化更是醜惡,當“湧泉相報” 極致到“郭解烹子”,“割股療親”時,就踐踏了人格,人性,人倫和人權。  

更何況,我們“感恩文化”中的“恩”是報不完的,“人情”是最欠不得的。人家幫你一把,你得“湧泉相報”。而且就算報了,你也是一輩子都欠他的,一輩子都不會與他是平等的地位、平等的人格。報恩的行為就算當事人不認同,社會也會虎視眈眈地監督你,你不做,便不忠,不義或不孝。 

在我們的文化中要真正做到人格上平等待人待己是不容易的。著名畫家潘玉良為感激潘讚化贖身之恩,也曾打算屈身為奴,可是潘讚化為她延請名師,教其繪畫,並資助其赴法留學。潘玉良也不負所望,功成名就,這難道不是最好的報答嗎?潘玉良了不起,潘讚化更值得讚揚。 

可是,現實中更多的青樓女子一旦被贖出,又成了新主人的奴隸,這樣的“知恩圖報”本質上是封建的奴性思維,是思想和人格上沉重的十字架。  

感激之心應該是彌散性的,不必“專一”,“專一”的感恩一定造就奴性。對他人提供幫助不應該帶有任何附加條件,無論在物質和精神上都應該是無償的;接受幫助的人要認可並欣賞(appreciate)提供幫助之人的善舉,同時心懷感激,並把感激之情加之於全社會,以同樣的關愛之心對待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而不僅僅是對施助者一人感恩戴德。  

父母對於子女的養育是一種自然的屬性,是生物的本能和人類生衍發展的義務,不應該看作是一種“恩情”,子女反過來對父母表示關愛,同樣是人性與親情的表現,子女沒有必要犧牲自己人生與思想的自由一味“孝”和“順”來滿足父母。如果子女自己能有自尊自愛地健康成長,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就人性而言,父母和子女的人格也是平等的。 

這些大道理說說容易,可要真正認同並親身實踐卻又很難。 

最近看到一則電視選秀節目,頗有感觸。 

時下諸如“非誠勿擾”之類的選秀節目不勝枚舉,但湖南台的“把誰帶回家”卻別具一格,別人選戀人,這個節目選的是保姆。 

10幾個求職的保姆一字排開,雇主上來和保姆互動,雙向選擇。

有一位雇主提出了條件:保姆必須懂得知恩圖報。這源於上一次的教訓:她為哪個農村來的保姆提供了很多幫助,付給她很高的報酬,還幫助她鄉下的丈夫和孩子在城裏找到了工作,可是那保姆卻突然辭職,另謀生路去了。 

觀眾們也一致認同:這個保姆不懂感恩,沒有良心……。 

不然,雇主雖然和保姆是雇傭關係,但是他們彼此在人身上是自由的,人格上是獨立的,如果雇主處於關心愛護為保姆提供幫助,那就不應該帶有什麽附加條件,不能希望保姆就此賣給自己,永遠受自己支配。 

另一方麵,保姆對於該雇主的幫助當然也應該表示感謝,但是當她找到了更好的去處,也有自由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沒有必要把感恩當做一個負擔。當然,如果她在今後的生活裏能同樣對他人關心愛護,無私地幫助別人,這將是一個充滿感恩的社會。 

可惜,很多人缺乏這樣的意識,我們下意識中總在編織營造一個關係和人情網絡,“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是很多人行善的原始功利企圖,為別人作了一件好事總期待著某種回報,更大的回報。行善在某些人看來是一種投資,然而在現代文明社會,抱有這樣思想的人難免是要失望的。 

很多選保姆的人感歎:現在保姆越來越難找了,連保姆都不聽話,要求越來越高,動不動就要求和主人平起平坐……。 

好啊,說明中國社會也進步了,普通人的平等意識正在蘇醒,當中國的保姆和國外的家政服務人員享受一樣的待遇和地位時,當國內的普通城市居民不再能輕易地花兩三千人民幣就可以24小時無限使喚一個農村女傭時,中國就真正邁入現代化行列了。 

在國外,我是雇不起保姆的,所以,今晚這火雞該怎麽烤,還真是一個負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碧葉金陽 回複 悄悄話 其實是施與者在給予的刹那已經把自己視為對方的救世主,也不管對方需不需要你的施舍,接不接受,就一廂情願地認為:瞧,我對你那麽好,把xxx,xxx都給了你,我自己都不舍得用/吃/穿, 你應該會。。。。所以心底已經在等待著對方的感恩圖報了。施與的人應該完全無私地,以尊重他人的感覺/需要為前提,不圖回報,過後就忘;受施與人的感恩應該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而不是被強迫的。而基督徒的感恩是發自內心的,感謝神在我們的每一天賜與我們需要的恩惠,這種心情是沒有得到過神的恩惠的人難以理解的。
沉魚 回複 悄悄話 感恩節,是感的印第安人的恩吧?連這個都被大自然取代了啊。。。。。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很有道理。不過我覺得很多人並不需要保姆的時候雇保姆,所以才會不尊重保姆,等他們真的需要保姆的時候就不會這樣了,現在雇保姆的人多是顯示自己有錢,有條件所以要雇保姆。我不相信你請不起保姆烤隻火雞而是覺得不需要。
billzhhchen 回複 悄悄話 向“神”感恩也是負擔。為了感謝“神”,取悅“神”,平息“神”的怒氣,人要殺羊殺豬殺牛殺人來祭祀神,要發動十字軍或聖戰來消滅不感謝“神”的人。這樣的感恩不要也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