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11)
2008 (219)
2009 (121)
2010 (101)
2011 (161)
2012 (183)
2013 (99)
2023 (1)
2024 (1)
我的專業和電腦無關,但我還是有資格說幾句的。
小時候不怎麽讀書,整天和一幫狐朋狗友浪跡於大學校園裏釣魚打鳥兒。某日口渴,一哥兒們說:“這兒離我媽辦公室不遠,那兒有冷飲喝(一種大鐵皮桶裏的糖精+桔子香精+水的消暑飲料)”。於是我們一群浪蕩子們就大搖大擺地跨進了數學係某教研室。
嘿,這兒怎麽也有打字機呀!我有些驚訝。我認為隻有外語係或自己家裏才會有這樣一個帶有鍵盤的鐵家夥。
那和藹的阿姨說了,這不是打字機,這是手搖計算機。看,把這種滿身洞洞眼兒的紙放進去,計算機就會作加減乘除了。阿姨還說,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就是用這樣的計算機算出來的。
真神奇耶!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計算機。
上了初中,學校來了一批大學實習生,有位實習老師頗為自豪並略有顯擺地提出帶我們參觀他們的“計算機房”。
好家夥,諾大一個房間,並排放著幾個大立櫃模樣的東西,和老式錄音帶一樣的圓盤不停地旋轉著,發出吱吱的響聲,房屋中央一個黑白“電視機”,一個打印機,老師說,這就是功率強大的計算機了。
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我們進入機房是要換白大褂和拖鞋的,那機房 窗明幾淨一塵不染,是我在中國去過的最為清潔的地方。
老師給我們實地演示了計算機的神奇:一個半徑是100米的圓,每次半徑減去10厘米,重複100次,該園的麵積各為多少?
隻見老師敲打了幾個摁鈕,不到一分鍾,打印機就劈劈啪啪把一百個結果打印出來了。
太神了!如果要用手算,我估摸著俺這幫哥們兒,吃奶的勁兒用上,好歹也要10天半月吧?
再後來,進了大學,選了BASIC語言課,親手寫了幾行程序,操作了計算機;工作之後,為高考成績做統計,見識了第一代蘋果,然後出國,再然後,大家都知道了。
我“玩電腦”的曆史還算悠久吧,所以我也成了小有些名氣的免費電腦谘詢員,朋友的電腦一有頭疼腦熱,電話打來,我要麽遙控指揮,要麽親臨現場,百分之八九十都能搞定。
不過,和許多朋友一樣,我始終對Computer這個詞到底該翻譯成“電腦”還是“計算機”頗為頭疼。習慣上,我喜歡稱“計算機”,可“電腦”又簡潔方便。
那這兩個詞到底怎麽來的?
毫無疑問,很多現代科技詞匯都是外來語,尤其是“日語”,我想“電腦”和“計算機”也不例外。
現代日語裏,computer有兩個詞匯:コンピュータ 和 パソコン ,前者的發音就是kong-pu-ta,顯然是英語的音譯,後者表示“個人計算機”,有別於商用大型電腦。
不過,在日語片假名之前,大約30多年前,computer還有一個稱呼,叫“電子頭脳でんしずのう”, 當然,日語的“計算機”指的是 calculator.
是不是可以假設,當日本人用“電子頭脳”的時候,我們還在用手搖計算機,還談不上“腦”,當人家進入了電子時代,直接說コンピュータ的時候,我們才采納了“電子頭腦”這個概念?
其實,“計算機”會意,“電腦”傳神,都好。如果中國人自己翻譯computer,會是哪幾個字呢?麵對眼下日新月異的外來詞匯,我們什麽時候才能把MTV、 CPU、DVD、UFO、ISO、DOS等等不再像 “telephone”那樣翻譯成“德律風”,而原創出“電話”這樣傳神的語句呢?
不過,從嚴格的定義上看,把computer稱為“腦”有些言過其實,“電腦”再聰明,它不過是遵循二進製的法則來yes,或no地點頭搖頭,雖然目前人工智能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電腦離開真正的“腦”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等那天電腦能自動上文學城注冊馬甲,能發帖跟貼能出口成“髒”了,這個“腦”才名副其實。
不過,這一天如果真的來臨的話,人類社會將麵臨什麽?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美國電影,叫《未來世界》,不知有多少人還記得?那個結尾是,你要靠親吻才能辨別哪個女人是你真實的妻子,哈,對男人而言,福兮,禍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