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龍獅和功夫熊貓

(2011-06-27 08:49:42) 下一個



昨晚觀看了加拿大著名的太陽馬戲團( Cirque du Soleil )的大型演出“龍獅”( Dralion )。

從小到大,馬戲 / 雜技看了不少,總覺得馬戲不過是天橋把式的雜耍。不過從廣告的圖片和文字介紹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台集東西方元素之大成的主題表演,“龍”代表東方,“獅”代表西方,而且太陽馬戲團又是加拿大國寶級的團體,所以一家老小滿懷期待地前往本市最大的體育館。

兩個多小時的演出結束了,感覺是: 80 元的票價——值!

這場以中國元素組裝的馬戲整體的視覺感受是中國的,鮮豔的色彩,大紅綢,燈籠,舞獅,幡旗,加上 37 位中國雜技演員的聯袂表演,讓觀眾著實體驗了一把中國風。

然而,就演員的個人技巧而言,這台演出無論從難度還是驚險程度上都與中國的省級雜技團有不小的距離,更別提上海雜技團這樣國家級的團體了。但是,就整體的效果看,其觀賞性又遠遠超過了國內的同類表演。

為什麽?

傳統的雜技隻是演員的表演,雖有技巧但難免單調刻板,演員觀眾之間沒有交流,缺少共鳴,音樂要麽沒有要麽隻是一種簡單的陪襯。

太陽馬戲團不同,他們把簡單的技巧和現代舞蹈及世界各地風格的舞蹈(中國、印度、非洲、拉丁美洲,芭蕾甚至街舞),歌劇演唱和小型樂隊的現場音樂融為一體,加上小醜輕快幽默的串場和與觀眾的互動,讓整場演出活起來,觀眾可以感受到一種明快的節奏和激昂的氣氛,演員們總是不停地用肢體表達著一種舞蹈語言,比如那並不複雜的男女吊綢表演中就演繹了一出愛情故事,當然,西式的幽默是始終是貫穿整台演出的調味劑。

最重要的是,人性,人情和人文精神讓觀眾感受到了一種思想和文化,而不單單是技巧的展示。

難怪太陽馬戲由 20 多年前的一個街頭表演班子發展成今天年收入 9 億美元,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環球文化公司。

其創辦人拉裏貝特說:“太陽馬戲人性的一麵會讓它一直做下去——人性的一麵就是喜歡講述故事並不顧一切超越自我的一麵。”

盡管“龍獅”運用了大量中國元素,其精神和內涵還是西方的。這也說明為什麽該團數次去中國巡演,上千元的票價還供不應求的原因。

這讓我想起了“功夫熊貓”在中國的風行。

一樣的中國元素,一樣的西方演繹,為什麽中國的元素被西方一包裝就反過來打倒東方了呢?

其實關鍵不是包裝,而是換了“內核”。

功夫熊貓其實隻是基本元素——故事的“人物”是中國的,但人物的外表設計到行為到思想其實都是美國的。功夫熊貓創作團隊成員之一的韓雷坦言說道:“《功夫熊貓》肯定不是一個中國的故事,這是一個從內殼上尋找自我、在外殼上戰勝別人的結構,完全是西方的故事結構。”

美國報刊也發表評論說,《功夫熊貓》體現了好萊塢的價值觀,是美國的個人主義,英雄主義,和自由主義功夫。“熊貓”這些中國元素不過是外衣,影片的內核是美國文化,傳播的是美國的價值觀。

難怪國內也有人擔心,功夫熊貓是美國的文化侵略,號召國內觀眾抵製該片。所以,功夫熊貓並沒有中國文化,隻有一些零碎的中國元素。

不錯,不管是飛龍也好,熊貓也罷, 2000 的曆史畢竟留下了無窮無盡的元素,我們不缺元素,缺乏的是一種現代的,具有創新進取的精神內涵和有活力有生命力的文化。

所以問題是,今天的中國人,還能用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內核讓那些陳舊的元素再活 / 火起來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住在河邊的瘋子 回複 悄悄話 Cirque du Soleil 每年年初在倫敦上演,已經是我家每年必看的演出之一,而且因為是會員,每次都抓著機會提前將近11個月把第二年的票買下,以便能拿下最好的座位。
真不知中國的雜技團何時才能在技巧難度以外多下工夫達到這樣的水平。
sa9997 回複 悄悄話 頂好文!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同意悟空對於功夫熊貓的論述。裏麵的角色根本就是美國角色,加入的中國元素完全是調劑和裝飾,對東方文化的理解也是典型的西方式理解,有隔靴搔癢的感覺。我有個美國朋友聲稱看了功夫熊貓就要變成中國專家了,我心想還是算了吧,那裏麵的中國文化就和美式中餐差不多,是為美國人的胃口設計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