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三個關係”和中國文化

(2011-03-08 10:10:05) 下一個



周末一過,趕緊補課。

首先是新同學的“溫柔一刀”——文化與政治。

這是一個好貼,論點清晰,雖然論據不足,但結論令人思考。足夠了,這比起那種喊口號和居高臨下指責的帖子強百倍。

政治和文化是一個大的不能再大的概念,自然“三言兩語”是無法涵蓋的。新同學的開頭不錯,我隻補充幾點。

文化的“三個關係”說有些偏離文化的本質含義,作為人類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總和,文化所關注的對象概括起來的確是那“三個關係”,但這並不是文化本身,而是人類的學術活動,即文化的一個部分。梁漱溟先生在《東方學術概論》中就是這麽論述學術研究分類的:

1. 人和物的關係。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和改造,此過程產生自然科學。

2. 人和人的關係。人類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此過程產生社會科學。

3. 人和己的關係。人類認識自己,和自己較量,此過程產生宗教。

梁先生認為中國的學術早熟,忽略了第一種學術,所以中國基本上沒有自然科學。早熟的學術缺乏從對認識自然中掌握的邏輯思辨,因此中國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社會科學,充其量是隻算“人際關係社會學”的儒學,尼采直截了當說是“世俗哲學”。至於第三類關係,從嚴格意義上講,中國沒有本土宗教。宗教的本質是終極關懷,人的肉體、精神和靈魂究竟是什麽,從何而來又歸向何處?中國文化對此閉口不談——“不知生,焉知死?”

新同學認為:“今天束縛中國文化發展的,既不是第一部分,也不是第二部分,而恰恰是這個關鍵的第三部分(梁先生說的第二部分——人和人的關係)”,我覺得這個說法是非常片麵,缺乏足夠的論據而沒有多大說服力的。

在一個沒有科學精神,以模糊,大概,缺乏邏輯思辨的文化中,如何讓文化發展?中國人不認真研究自己的精神世界,缺乏信仰,幾千年來儒家的功利思想占據了主導地位,於是當今除了錢,還是錢,又怎能不影響自身文化的發展?

當然,中國文化中最要命的的確是人和人的關係。

學術早熟,造成文化的不健全,社會缺乏賴以發展的科技基礎,沒有科學,中國社會就如同黑格爾描述的那樣,“中國本質上是沒有曆史的,隻不過是君主滅亡的一再重複,不可能產生任何進步”。對於現實的無奈,讓中國人提早看透人生,莊子的人生如夢便是最好的寫照,他老人家的鼓盆而歌並不是一種積極的對待人生對待生活的態度。而儒家的東西,更是首鼠兩端的滑頭,道家是明哲保身。落實到人際關係上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飽經世故少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

不錯,表麵溫情脈脈的儒家是宣揚過什麽仁愛,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的常態是冷漠無情,隻是在家族血親內部表現出一點點以維護自身利益為目的的善舉。隻要一超出家族血緣,中國文化就變得“六親不認”,很難想象我們會有一個“黑人”領袖,連一個X裔的駐外大使都不會有。

我們終究沒有建立一種廣泛的公德意識。如果仁愛是一種文化常態的話,我們何以至今沒有真正意義的義務獻血,沒有自願的人體器官捐獻,更沒有垮種族的兒童領養。 “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其實是我們人與人關係的真實寫照。

曆史畢竟在進步,中國人終於學會學習了??當我們被堅船利炮打了屁股之後。我們意識到了人和自然的關係的重要性:落後就要挨打,豈止挨打,鬧不好要被現代文明淘汰。雖然“借來的‘輪子’安裝到自己的車上,一樣可以跑得飛快”,但是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總不能永遠借別人的輪子吧,況且我們先要有自己的“車”是吧?當我們借了輪子也跑得“飛”快的時候,人家跑得更快了。我們過去用的是木輪,借了人家的橡皮輪胎,卻不知人家發明了蒸汽機,有了電動馬達和柴油機,我們再學了這些,人家不但有了輪子,還有了翅膀,還用火箭把衛星送上了天!難怪我們老跟在別人屁股後麵“山寨”。既然我們的文化“在思維的根本處抑製了人作為主體對於自然的好奇心和無畏的探索、追問,而西方的科學正是從純粹的好奇心中生長出來的”,對於中國科技的發展,我們怎能樂觀起來?

在社會精神方麵,老莊的確比孔孟高出一個層次,但和古希臘還有相當距離。不錯,道家是有些形而上學的東西,可道教從來沒有以一種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宗教形式出現,本土的如此,就是外來的佛教,到了中國這片土地上也變了味道,連佛主都被迫做了“變性手術”。宗教在中國是缺少文化土壤的,看看如今的道觀佛堂,那裏煙火繚繞,可善男信女們有多少是像基督徒那樣每周禮拜,尋求精神信仰,又有多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而在求簽問卦的?

一種文化如果能重視人與自己的關係,必定產生強大的宗教和使得人們在精神上得到升華的各種文化表現形式。占中國人口95%之多的漢族何以成為最不善歌舞的民族?當今世界上的現代競技體育項目竟沒有一項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為什麽?對,中國有自己的書法和繪畫,但是這些東西,尤其是將寫字發揮到一種至高無上境界的“藝術”,文字失去了內涵徒有外表,這本質上是文人精神世界的空虛和對現實的逃避。

由此可見,在人類所麵對的三種關係上,中國文化都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極大地阻礙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和發展,以致當今文化越來越醬缸。

扯到漢字,又是一個有趣的話題。有人說,是漢字(漢語)特有的表達方式阻礙了中國人的思維,不知道有沒有道理。但作為文化的載體,語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文化的發展,所以五四期間對於漢字改革,甚至提倡“廢除漢字”的主張也都體現了當時的思想啟蒙者們對於文化改良的一種憂慮。無論如何,文字的推廣和發展,還有賴於科技與經濟,如今電腦與互聯網的發展,讓英語毫無懸念的取得了霸主的地位,“漢語熱”的背後,其實是中國日益壯大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市場,和“中華文化”基本無關。

不知不覺扯了這麽多,看來文化政治這個大議題靠“溫和”的方式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我期待更多的人參與討論,“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

[] 文化與政治(1)——適我無非新

既然是文化,當然是說跟人有關、由人創造出來的文化,所以文化的中心是人。我把文化分為三個部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我(以及上帝)的關係;人與他人的關係。

這第一部分“人與自然的關係”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專門的領域“科學”,可以將其從文化中獨立出來。通常我們說科學與文化時,這裏的文化中已不包括科學的那部分,但是相互有交叉,科學與文化不是完全獨立的。

這第二部分“人與自我(及上帝)的關係”即我們平常所指的“形而上學”,由這裏可抵達人類的精神生活的最深層和最高級的部分,包括有信仰、宗教、哲學、心理學、神經科學等,或許我們應該把這一部分稱之為一個文化的源頭。

這第三部分“人與人的關係”就是主宰我們生活的“政治”和社會學,也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存在形式。其實人生來就是政治的生物,任何一個人,隻要你關心與他人的關係,你就是在關心政治,因為“政治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一部分可以被包括在文化中,也可以獨立出來專門討論。

說完了文化的普遍性定義,再來說“中國文化”的特點。我們文化中的第一部分“科學”是非常弱的,基本沒有從自己的土壤中獨立地生長出來,我們的科學詞匯和知識都是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拿來的。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個“拿來”之術非常實用高效,短短一百年,我們基本上已學懂並複製了西方近四、五百年所創造和積累起來的全部科學知識,這個得歸功於包括我們在內的一代一代的留學生們。我們不僅學會了,而且還將為科學增添新的內容,為推動科學的發展作出我們自己的貢獻。雖然中國暫時還沒有牛頓和愛因斯坦這樣的人物,但是將來會有。這說明借來的“輪子”安裝到自己的車上,一樣可以跑得飛快,我們華夏這個民族其實沒有那樣特殊,我們既然學得會科學,當然也學得會除了科學以外的領域,比如藝術形式和民主製度之類。

有些熱愛思考的同學肯定還會好奇科學沒有獨立地生長於中國的原因,這個恐怕要一直往上追溯,不客氣地說,我們在“諸子百家”的源頭處就比西方文明的源頭“希臘”矮了一大截。不過,古希臘是個奇跡,不能用常規來論,我們不必因此而自卑。我們的孔子可以相當於西方的柏拉圖,雖然後者在文辭的優美和創作能力方麵比前者高出多多。然而,我們沒有產生出自己的亞裏士多德,也沒有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歐幾裏德這樣的人物。我們的道家雖然在形而上學方麵有相當高明的啟示,但是過分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主、客體的統一性之類,在思維的根本處抑製了人作為主體對於自然的好奇心和無畏的探索、追問,而西方的科學正是從純粹的好奇心中生長出來的。

我們文化中的第二部分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有代表性的是老莊一脈的道家,在形而上學方麵並不比希臘的哲學家們遜色。後來又經過了佛學的輸入和佛道的融合,由魏晉的玄學,再終於從中國的土壤裏產生出來的“禪”,在存在論的智慧上甚至超出西方上千年,直到近代和現代,才被以康德、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等為代表的西方哲學家們超越。而以這一部分為根基的中國藝術,從來就沒有失去其獨特雋永的魅力。應該提到的是,朱熹的理學,王陽明的心學,都對這一部分的文化有過補充,尤其是後者。然而,宋明理學雖然在麵對佛與道的競爭時,將佛和道融合進儒學而擴展了儒家的體係,但是並沒有超出老莊哲學和禪的高度。

我們文化中的第三部分即“政治文化”,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是明顯落後、大有問題的部分。其在學術理論上的代表是儒家,儒家有非常陽光和極富人文精神的一麵,比如“仁愛”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然而,儒家的更主導的一麵是“尊卑有序”亦即“君臣父子”,這個以不平等為其特征的思想進入了意識形態並主宰了中國幾千年。

可以說,今天束縛中國文化發展的,既不是第一部分,也不是第二部分,而恰恰是這個關鍵的第三部分--人人談之色變的“政治”。但是這關係到我們共有的以漢語和漢字為載體的文化的新生和將來,我們無法回避,隻能麵對。漢語是我們每一個使用漢語的人的文化土壤和精神家園,我們必須守護她,幫助她的更新,我個人非常看好她在更新以後的深遠而強大的生命力,以及必將到來的對世界文明的影響和貢獻。

此為(
1),希望各位同學一起來侃,利用周末時間踴躍發言,把文化和政治關注到底:--

另:這一篇太溫和,準備從下一篇開始加猛藥治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