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11)
2008 (219)
2009 (121)
2010 (101)
2011 (161)
2012 (183)
2013 (99)
2023 (1)
2024 (1)
“鉈殺”一案,留給人們許多謎,其中作案者的動機、夫妻關係、家庭生活等都讓人產生許多好奇和聯想。當我看到“鉈”這個字眼的時候,一個多年前拿起又放下的敏感話題又出現在腦海裏:為什麽案犯都是清一色的理科生?為什麽?
即使“鉈殺”還沒定案,我們也可以判定:這不是一起自殺案,而作案者一定是一個從事生化研究的化學家(chemist)。
許多網友一定對我指出這件“清一色”的皇帝新裝感到不快。我希望大家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理性地麵對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而不是將這一現象個人化。
說“清一色”決不是空穴來風,從盧剛案開始,僅僅在美國,我能記憶起來的華人學者惡性殺人案就有:
1. 盧剛,1991年11月射殺同學山林華、44歲的係主任尼柯森等5人,女秘書重傷
2. 陳建,2000 年 6 月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射殺美籍醫院老板
3. 黃穀陽, 2002年3月加州矽穀槍殺前任女上司
4. 劉英,2003年1月加州射殺結婚近20年,44歲的前夫楊斌
5. 陳丹蕾,2006年刺殺丈夫並分屍
6. 吳京華, 2008年11月加州射殺印度籍老板等3人
7. 王立山,2010年4月康涅克州射殺印度籍老板等1人
8. 朱海洋,2009年1月以廚刀將女友斬首
9. 鉈殺凶手,??
以上涉案者,無一例外,清一色理工科學者!
我注意到有網友把殺人案和“海不歸”聯係起來,我覺得是缺乏邏輯的,與事實也不符。國內的馬家爵殺人案大家不陌生,其實類似案件層出不窮,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難發現:
1. 2003年3月29日,蘭州理工大學土木工程係學生張君慧,與男友李小勇在蘭州理工大學3號教工樓西側小樹林發生口角,張拿出隨身攜帶水果刀朝男友胸部直捅一刀,李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2. 2004年2 月,雲南大學生化學院生物技術專業學生馬加爵,疑室友打牌作弊,“氣憤,想不開”,竟然在三天之內連殺四位同窗好友。
3. 2002年2月24日,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三年級學生馬曉明因學習成績的驟變心理壓力過大而勒死奶奶,砍死父親。
4. 成都理工大學計算機係畢業生徐鵬,因懷疑他人搶走女友,2002年8月懷揣兩把尖刀,從山西趕回母校成都理工大學,將在校讀博士研究生的情敵周某殺死。
5.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學生周一超,在參加公務員招考中由於體檢不合格被淘汰,於是懷疑招錄工作的公正性,2003年4月3日,用尖刀行刺浙江嘉興市勞動人事部門的工作人員,造成一死一傷。
6. 2005年12月,複旦大學數學係研究生張亮在寢室以剪刀“戳貓眼”為樂,並以收養小貓為名,騙取虐殺貓至少30隻。
7. 2005年6月,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係學生安然殘忍地將同窗好友殺死。
8. 2001年1月,清華大學機電係學生劉海洋用硫酸傷熊 ……
同樣的“清一色”!我不禁要問:為什麽?
首先,我不排除文科生中也會有類似的案件發生,但是理科生該類案件的犯罪率在統計學上的相關遠遠高出文科生,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分析之前,我們要排除一個顯而易見的錯誤觀點,即學習理工科導致犯罪。不管直接原因如何(生活壓力、精神疾患、缺乏自製力等),根源隻有一條:人文素養的缺失!
這個推斷大家不會爭議:理科生(總體上)人文素養差於文科生。當然我們看到不少理科生具備很高的人文素養,喜愛文學,對社會,對曆史甚至政治都有極高的熱情。相反,也有不少人腦子裏除了數理公式之外就一片空白了。
人文(Humanism)首先是指人性,是人對幸福和尊嚴的追求,也就是廣義上的人道主義精神。所謂人文素養就是做人處事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包括如何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乃至與自然的關係。而人文素養的教育則是生存目的教育,即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了解人自身的理性、意誌和情感等方麵的問題。
雖然現代社會離不開科學,但科學隻是揭示了自然和社會的客觀規律,對於探求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本質,單有科學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一個人具備一定的人文精神,也就是人文科學中所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著重想象性和多樣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包括生命的關懷。
一個缺乏科學思維的人,隻要他有一定的人文情懷,雖然‘愚笨’至少是一個可愛的人,但如果一個人缺乏人文精神,隻講所謂的“科學“,那可是一個可怕的喜歡鑽牛角尖的偏執怪物了!
記住愛因斯坦的話:“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並產生強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隻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這段話可以引導出本文最重要的結論:導致中國高級知識分子人文精神缺失的罪魁禍首是應試教育下的文理分科。
一旦將文科從理科中分裂出來,學生們成了解題做題的工具,人被數字化了、工具化了,老師們不分晝夜的教,學生們晝夜不分的學,結果是老師該教的沒有教,學生該學的沒有學。上海有位幼兒園的老師說過這樣一句令人深思的話:“我們幼兒園學習小學課程,小學學習初中課程,初中學習高中課程,大學學習幼兒園的課程。”大家可記得幼兒園的“第一課”是什麽?是“愛”——愛爸爸媽媽,愛你的朋友!
應試教育和文理分科直接導致了對“人”的教育的缺失,當一個人的人文素養蕩然無存的時候,他/她的內心怎麽會有對他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呢?
認清應試教育和文理分科這兩個“毒瘤”,就不難理解人文精神缺失的危機,也就不難看出惡性犯罪的根源所在。
我們一味過度地強調培養“人才”,可是如果不把“人文”、“人性”這些最基本的元素注入“人”這個本體之中,“人”不為“人”,還談什麽“才”呢?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藝術就在於要讓受教育者把他周圍的東西加以‘人化'……從這些物品中感到人性化的東西——人的智慧、才幹和人對人的愛”。
客觀的說,中國的文科教育目前也深受應試教育之害,課堂上,“文科班”也沒有傳輸給學生多少人文思想,但是好在自願學習文科的人多少自身對人文書籍都有愛好,他們會課餘從《安娜•卡列寧娜》、《巴黎聖母院》、《紅樓夢》、《簡愛》、《老人與海》、《飄》、《約翰•克利斯朵夫》、《戰爭與和平》……中讀出人性——不管是愛還是恨,不管是情還是性,歡樂與痛苦,現實與命運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前人走過的路我們可以遵循,前人犯過的錯我們則不必重複,雖有走不完的路,卻沒有過不去的坎。
當然,文科生不可沒有起碼的科學精神和由此孕育的邏輯思維,否則,也容易過於的浪漫和不切實際,從而脫離客觀世界。文科生的高自殺率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這裏就不贅述了。
海外的高智商人群犯罪,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那就是華裔(或亞裔)所占比例突出,這又讓我聯想到“虎媽”教育,華裔家長過於追求功利,信奉祖訓“勤有功,戲無益”——不許這個不許那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把“藤”來爬,目標是醫生、科學家。誠然,你可能成功,培養出讓人羨慕的人上人“全A生”,但孩子未來的路還很長!
電影電視雜書都要讓孩子看,sleep-over更是培養孩子接觸外部世界,學會和人溝通的重要途徑,沒有半點理由剝奪孩子的這些權利,否則,你身邊可能出現一個科學家,同時也會出現一個殺人犯。血的教訓啊!
最後,不少人分析上述涉案者的精神出現問題,可我們能否追問:為什麽他們的精神出現了問題?因為空虛!再多的“知識”也填不滿人類的大腦,對於一個本來就不重視精神生活的民族,我們除了信仰金錢,地位和榮耀,是不是還應該有點其他的信仰呢?
羅羅嗦嗦寫這些,談不上什麽觀點,隻希望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考的角度。為避免誤解,簡單總結一下:理科生絕不是犯罪的充分必要條件,即使缺乏人文精神也不一定導致一個人犯罪。可是殺人犯身上一定沒有人文精神可言。所以防止類似悲劇,一定要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具體來說就是要取消應試教育,鼓勵人們自由地自考,追求信仰以建立自由獨立的人格,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世界才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