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談談戀父/母情結

(2011-01-19 12:36:26) 下一個


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個體的精神發展層麵關注較少,有時人們聽到一個陌生的詞匯會大驚小怪,其實隻要仔細追究一下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比如有人覺得說張愛玲的寫作動力來自她的戀父情結,好像是侮辱了這位名作家。戀父情結那麽可怕嗎? 

戀父/母情結的概念來自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而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這個詞是他的學生榮格(Jung)引入到心理學界的。弗洛伊德本人並不認同這個希臘神話人物來描述他的理論,因為這樣容易讓兩個神話故事人物之間的對立影響人們對這個心理概念的判斷,弗洛伊德本人用“女性”(feminine)或“反麵”(negative)戀母(Oedipus-伊狄浦斯)情結來形容“戀父”。 

神話畢竟不是現實,而漢語“戀父”二字也容易讓人產生另一層聯想。其實,戀父/母情結是人類性心理發展過程中一個既特殊又自然的過程,就戀父而言,是小女孩由於性意識的朦朧覺醒而在情感上對父親的依戀。經典弗洛伊德理論認為這種對異性家長的“情結”是人類性心理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階段,是人類命中注定的(fate)。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朱智賢認為戀父實際上是女兒“愛父嫌母”的潛在願望和複合情緒。 

嚴格的說,戀父/母情結在每一個人身上(同性戀不包括在內)都具有,它是潛意識的,表現形式也是多樣化的,不僅僅在幼兒的 生殖器期(Phallic  Stage)。心理學家甚至將這個情結分成5個階段,可以一直延續到成人期,即成人之後有了自己的孩子將情感轉移到孩子甚至別人的孩子身上,有學者把“趙氏孤兒”舍親生兒子拯救他人的行為也歸納為“第五類戀母情結”。 

其實戀父/母情結在一定層麵上能融洽親人間的聯係,隻要沒有超出一定的範圍,沒有影響正常的生活,就不必恐慌,就像我女兒45歲時要“嫁給爸爸”一樣,我隻會心,甚至開心一笑:“以後找一個比爸爸更好的boy!”。 

兒童期的戀父/母情結很快會過去的,雖然這或多或少在人生的後期會留下烙印,但一般不會造成什麽實質傷害。況且,每個人的心理和生理一樣,都不可能100%健康,出現一點小小的偏差隻要正確麵對,將問題解決,總比諱疾忌醫的好。 

這又涉及一個文化問題,中國人十分忌諱別人談論精神問題,“神經病”甚至是一個罵人的粗口。洋人要務實得多,我們常常聽到洋人說自己有depression, 甚至bipolar,  那又怎麽樣呢? 這本質上和胃潰瘍,糖尿病有什麽區別呢? 

美國著名詩人Sylvia Plath 的詩“Daddy”被評論家認為是詩人自己和父親的複雜的一種“情結”的反映,詩人自己也公開承認了。 

說到文學評論,隻要是從學術角度出發,  目的是揭示作品的內在本質和作者的心路曆程而不是武斷的八卦和毫無關聯的揭露個人隱私,文學作品的分析中介入個人私生活不是什麽不可接受的行為。許多大作家、藝術家都存在這樣那樣的“隱私”和精神障礙,也正因為這些因素才造就了這些“天才”,如梵高,海明威等等。這對於我們凡人正確全麵了解“天才”不也開啟了一道別開生麵的窗口嗎? 

總之,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和嚴肅的科學態度來看待自然,看待人生,我們的視野才能更開闊,生活才更豐富多彩,輕鬆快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真的假的? 回複 悄悄話 我看過一些佛洛伊德,覺得有些牽強。
Yuga 回複 悄悄話 "我們常常聽到洋人說自己有depression, 甚至bipolar".... really?
忘記你忘記我 回複 悄悄話 我承認,我有戀父情節~~~~~~~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讚成!

戀父/母情結是人類性心理發展過程中一個既特殊又自然的過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