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龍版
(2010-11-23 09:10:21)
下一個
答龍版——關於我的上海話
每當人們問我:你是哪裏人,我都有一種找不到identity的感覺。
我出生在上海,可是我生長的環境根本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場所,那時上海的大學和許多大型工廠的內部是根本不說上海話的,因為那些員工們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
我家祖輩沒有一個本地上海人,所以家裏完全沒有上海話。上學了,我這個美國特務後代沒有資格留在上海,就去了西北的黃土高原。
一晃兒童時代過去了,回到上海,已是初中,可是那所大學附屬中學裏也不說上海話!再後來,學校裏更是推廣普通話了。
就這麽,我的上海話一直磕磕碰碰,基本上能做到外出不讓那些小市民勢利眼嘲笑我。記得有一次坐公共汽車,一位外地來的中年人要買一張4分的票,售票員一聽口音,眼角一斜:“4分的賣完了!隻有一毛的!”
原來上海隻有無軌電車有四分的票,汽車是5分或一毛。唉,可惡的勢利眼!
進了大學,“言論自由”了,可以肆無忌憚說上海話了,我那個自卑呀!好在本人尚有語言天賦,模仿加勤奮,不久就基本上做到“以假亂真”了。
再交代一下,此時俺對一位寧波小妹有了一點那個,這寧波話可是上海話的鼻祖啊,你看人家周立波……
於是在寧波妹妹的指點下,阿拉的上海閑話長上了飛躍的翅膀……
上海話有三難:
1)語音語調。上海話的聲調比普通話多(普通話四聲,滬語八聲調,粵語九聲調),有入聲,這吳語特點。好在咱英語基礎好,可以融匯貫通,滬語的發音有時和英語一樣,比如“沙發”,就幾乎完全一致。英美人學上海話比學普通話容易,反之亦然。
2)洋涇浜。上海話保留了不少洋涇浜,你不懂,隻把普通話的詞兒搬過來,是要鬧笑話的。斯不靈,促克,昂賽,拉斯卡,開司米,等等你不知道的話絕不要開口說上海話。好在阿拉這早知道,拿的住。
3)專有詞匯。這個每種方言都有。比如趙本山說“老鼻子”、“扒瞎”、“刺貓乎”、“二虎八雞”你千萬不能從字麵上理解。同樣,上海話也有很多專用詞匯,這是我目前唯一偶爾栽跟頭被老婆嘲笑的地方。
比如:“囥”、“甴曱”比較難懂,而“港督”、“紅頭阿三”、“小兔卵”這些都不是什麽高雅的詞。那天,我想說“咯吱窩”,一著急就直接用滬語音調發了普通話詞,結果讓老婆笑的流眼淚。唉,攤糟斯哦!
“咯吱窩”到底哪能港,各位上海老鄉幫幫忙好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