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11)
2008 (219)
2009 (121)
2010 (101)
2011 (161)
2012 (183)
2013 (99)
2023 (1)
2024 (1)
最近,美國波士頓環球郵報以《在一次小常識競賽中,中國學生將我活埋》為題,刊登了一名初中生安妮·奧斯本(Annie Osborn)的文章,講述了她在中國做交換學生期間的所見所聞和一些感受,引人深思。現全文翻譯如下:
我在美國上過公立學校也上過私利學校,我對於吵吵嚷嚷的課堂習以為常,在45分鍾的課堂上,如果老師不用為維持秩序操心,那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所以,延慶第一中學的氣氛對我來說簡直令人窒息。在這兒,不存在維持紀律的問題,作為違反校規的懲處,降低考試分數要比課後留校具有更大的威懾力。
真正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波士頓的學校表麵上無人管理,混亂無序,可我在那裏通過老師們的指導學到了許多許多在諸如延慶中學無論如何學不到的東西。
在延慶中學,學生們日複一日地獨自無聲地演算書麵習題或全班齊聲操練句型。他們整個教育體係就是圍繞著記住考試中可能出現的每一項內容。學生首先要麵對的是中考,然後是高考。這也不奇怪,中國的公立中學和大學的錄取完全取決於考分(盡管偶爾富裕的家庭也可以為子女花錢買到一個錄取名額)。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裏這種對名校的激烈競爭就使得美國東部那種非哈佛不去的心態變得小巫見大巫了。
在中國 ,不管是在大城市還是富裕的城鎮,甚至某些貧困地區,學生們都麵對極其嚴格的課程安排,他們的學習壓力是任何一個美國學生都無法想象的。
對於習慣了在曆史課和英語課上自由辯論和自由討論數學解題方法的美國學生來說,中國學生的學習過於受到限製而顯得空洞。中國的學校班級裏平均有45名學生,比起波士頓所規定的28名,最多超員3-4人,教師對每個學生的關注大大地受到限製。
中國的課程並不都是政治宣傳,數學題的答案也不都是毛澤東,問題是學生自主的空間太小:數學題隻有一個好的解題方法,電腦編程也隻有一條路可走,回家作業也隻有一個好方法。每個班級的作業都一樣,練習冊也是統一的印刷,撰寫論文是非常稀少的。課堂上是不講小說的,教師隻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曆史類書籍,而不是小說。課堂裏讀的小說隻是四部古典小說的節選,外加一些古典詩詞。教學目的隻是用最少的時間向學生灌輸盡可能多的知識——一切都為了準備入學考試。
學生沒有機會討論並消化所學到的東西。大多數學生也不會參與課外有關政治的討論。在一次周末同學聚會上,我提到了西藏問題,我同學的父親首先抱怨西藏要鬧獨立,然後抱怨他女兒對此一無所知。最近關於天安門事件周年紀念根本沒人當回事,同學們說他們學習太忙了,沒有時間討論政治。所以,美國人覺得如何作出決斷和慎密的思考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中國學生在這方麵基本上沒有什麽經驗。
中國的學校有很多長處,但是它培養不出多少具有寬闊哲學思維的思想家。
小小年紀能有這樣的認識,可算得上美國教育的成功
中國現在的政府是不需要思想家的
他們隻需要好好幹活的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