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橘子、枳子和茶葉裏的陰毛

(2009-06-24 12:05:51) 下一個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而為枳。

這是一個人所皆知的古語。淮南香甜可口的橘子到了淮北就苦澀難以入口的枳子了,所以聰明的晏子回敬楚王:那是你們楚國的環境(不知道是不是包括社會製度)讓人們都變成了小偷。

嗬嗬,似乎古籍中的很多典故都是忽悠,曆史本來也就那個什麽,誰逮著了都可以爽快一番,隻要對自己有利,也就不去進一步追究了。

橘子變枳子是不是隻有一個解釋呢?一個合乎科學的論斷必須經得起證偽。如果說淮南的橘子到了淮北就成了枳子,那淮北的枳子移到淮南是不是就變回到橘子了呢?

東方邪網友在茶葉裏發現了陰毛,於是認為那是中國的社會製度造成的——“說一千,到一萬,還是製度!”

本人有些不敢苟同。中國的製度的確讓人擔憂,但似乎沒有哪一個製度直接或間接地鼓勵在茶葉中摻陰毛的做法。當然,製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食品衛生和商業道德方麵的嚴重問題,但不是根本的。

如果是製度,那麽換一個製度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比如貪汙,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在西方國家,政府官員的貪汙現象比中國要少得多,有時你想貪汙都沒有機會,不向中國,不怕你不貪,就怕你不想!

說到食品衛生和商業道德,大家可以注意觀察一下身邊的事例。

前些時候,我去本地的華人食品店買了一個西瓜,外表光滑,十分漂亮。回到家正準備開膛,發現表麵有個商標,揭開一看,被商標蓋住的是個黑洞,裏麵已經腐爛流黃水了!拿回去理論,人家還振振有詞:“這隻是表麵損傷,裏麵還是可以吃的。”

就是這家華人商店,店員將新鮮、質量好的肉類蔬果先藏起來留給自己或親朋好友,將大塊骨頭,肉皮肥肉壓在下麵或用標簽遮掩,甚至將過期食品標簽撕去換上新的日期,被食品檢查部門抓個正著。反觀隔壁的洋人商店,食品絕對新鮮,過期的堅決當垃圾處理。

給華人老板打過工的朋友一定也有體會,什麽勞動保護法、最低工資都形同虛設,雖然在洋人的國境裏,但這些都不符合我們的國情(文化背景)!

所以,淮北的枳子到了淮南也是變不成橘子的。

不是製度,那隻能是文化了。

中國長期受深耕細作的小農經濟影響,國民性格中缺乏公德意識。一家一戶的個體經營使得國人先天沒有合作意識。中國人私德良好,公德沒有。“各人隻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以前住筒子樓,各家推門進去可以幹幹淨淨,過道上卻像個垃圾場;在北美所有的城市裏,唐人街可以說是髒亂差的典型。

一家一戶的經營方式,隻要自己的利益有所保障就好了,不需要利他主義,社會公德更是與己無關。現代商業社會裏的遊戲規則,在小農意識裏是沒有立足之地的。所以,假冒偽劣就是小農經濟意識在現代商業社會裏的細胞變異,如今中國整個社會缺少誠信並不足為怪。

做壞事容易做好事難,一個在五千年醬缸文化裏泡大的人換了一個環境和製度還是很難“重新做人”的。同樣,一個洋人若掉進了這個醬缸裏,不“黑”也難!

君不見去中國“淘金”的洋鬼子也照樣把國人的圓滑奸詐學得一溜一溜的?

不過呢,文化催生製度,製度又促進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說,東方邪又沒錯。究竟誰之錯?我竟糊塗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北雁南歸 回複 悄悄話 爬出醬缸的﹐透透新鮮口氣﹐稍稍會稀釋點。但醬缸的氣息總難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