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11)
2008 (219)
2009 (121)
2010 (101)
2011 (161)
2012 (183)
2013 (99)
2023 (1)
2024 (1)
2009年排名 | 2008年排名 | 城市 | 國家 | 2009年生活質量指數 | 2008年生活質量指數 |
1 | 2 | 維也納 | 奧地利 | 108.6 | 107.9 |
2 | 1 | 蘇黎世 | 瑞士 | 108 | 108 |
3 | 2 | 日內瓦 | 瑞士 | 107.9 | 107.9 |
4 | 4 | 溫哥華 | 加拿大 | 107.4 | 107.6 |
4 | 5 | 奧克蘭 | 新西蘭 | 107.4 | 107.3 |
6 | 6 | 杜塞爾多夫 | 德國 | 107.2 | 107.2 |
7 | 7 | 慕尼黑 | 德國 | 107 | 107 |
8 | 7 | 法蘭克福 | 德國 | 106.8 | 107 |
9 | 9 | 伯爾尼 | 瑞士 | 106.5 | 106.5 |
10 | 10 | 悉尼 | 澳大利亞 | 106.3 | 106.3 |
11 | 11 | 哥本哈根 | 丹麥 | 106.2 | 106.2 |
12 | 12 | 惠靈頓 | 新西蘭 | 105.9 | 105.8 |
13 | 13 | 阿姆斯特丹 | 荷蘭 | 105.7 | 105.7 |
14 | 14 | 布魯塞爾 | 比利時 | 105.4 | 105.4 |
15 | 15 | 多倫多 | 加拿大 | 105.3 | 105.3 |
16 | 19 | 渥太華 | 加拿大 | 105 | 104.7 |
16 | 16 | 柏林 | 德國 | 105 | 105 |
18 | 17 | 墨爾本 | 澳大利亞 | 104.8 | 104.8 |
19 | 17 | 盧森堡 | 盧森堡 | 104.6 | 104.8 |
20 | 20 | 斯德哥爾摩 | 瑞典 | 104.5 | 104.5 |
21 | 21 | 珀斯 | 澳大利亞 | 104.3 | 104.3 |
22 | 22 | 蒙特利爾 | 加拿大 | 104.2 | 104.2 |
23 | 23 | 紐倫堡 | 德國 | 104.1 | 104.1 |
24 | 24 | 奧斯陸 | 挪威 | 103.7 | 103.7 |
25 | 25 | 都柏林 | 愛爾蘭 | 103.6 | 103.5 |
26 | 32 | 新加坡 | 新加坡 | 103.5 | 102.9 |
26 | 25 | 卡爾加裏 | 加拿大 | 103.5 | 103.5 |
28 | 27 | 漢堡 | 德國 | 103.4 | 103.4 |
29 | 28 | 火奴魯魯 | 美國 | 103.1 | 103.1 |
30 | 29 | 舊金山 | 美國 | 103 | 103 |
30 | 29 | 赫爾辛基 | 芬蘭 | 103 | 103 |
30 | 29 | 阿德萊德 | 澳大利亞 | 103 | 103 |
33 | 32 | 巴黎 | 法國 | 102.9 | 102.9 |
34 | 34 | 布裏斯班 | 澳大利亞 | 102.4 | 102.4 |
35 | 35 | 東京 | 日本 | 102.2 | 102.2 |
35 | 37 | 波士頓 | 美國 | 102.2 | 101.8 |
37 | 36 | 裏昂 | 法國 | 101.9 | 101.9 |
38 | 38 | 橫濱 | 日本 | 101.6 | 101.6 |
38 | 38 | 倫敦 | 英國 | 101.6 | 101.6 |
40 | 40 | 神戶 | 日本 | 100.9 | 100.9 |
41 | 41 | 米蘭 | 意大利 | 100.8 | 100.8 |
42 | 48 | 波特蘭 | 美國 | 100.6 | 100.2 |
42 | 42 | 巴塞羅納 | 西班牙 | 100.6 | 100.6 |
44 | 44 | 華盛頓 | 美國 | 100.3 | 100.3 |
44 | 44 | 大阪 | 日本 | 100.3 | 100.3 |
44 | 44 | 裏斯本 | 葡萄牙 | 100.3 | 100.3 |
44 | 44 | 芝加哥 | 美國 | 100.3 | 100.3 |
48 | 43 | 馬德裏 | 西班牙 | 100.2 | 100.5 |
49 | 49 | 紐約 | 美國 | 100 | 100 |
50 | 50 | 西雅圖 | 美國 | 99.8 | 99.8 |
由於去年的奧運會對公共交通設施有改善作用,北京的排名也提高了3 位,從116名上升到113位。奧克蘭(4)依然是該地區生活質量排名最高的城市;其後是位列第10的悉尼以及位列第12的新西蘭城市惠靈頓。該地區的大部分城市排名仍與去年相近,新加坡(26)則是其中排名提高最多的城市,與2008年相比排名上升6位。該城市是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並提供廣泛的國際學校及私立學校以滿足該城市中海外派遣人員社區的需求。北京的排名也提高了3位,從116名上升到113位,主要原因在於城市去年8月的奧運會對公共交通設施有改善作用。
排名出現下滑的有曼穀(從2008年的109位下降到120位)和孟買(從142位下降到148位),主要原因是社會穩定性和安全性有所降低。泰國的政治動蕩從2008年至2009年一直持續,曼穀頻繁發生暴力遊行示威和集會。孟買發生的恐怖主義襲擊使得該城市對於海外派遣人員而言生活質量有所下降。孟加拉國的達卡在該地區排名最低,列205位。
Loose女士評論道:“亞太作為一個地區來說非常多樣化。該地區中某些城市最近發生的政治動亂和恐怖主義襲擊對當地的生活質量產生了負麵影響。除了提供適當的艱苦地區津貼以外,各公司還需要確保他們在審核其外派人員戰略時落實具體的安全指標,例如確保他們的外派人員的住處處於監視範圍之內,以及在需要進行疏散的情況下提供有效的通信渠道。”
就城市基礎設施而言,新加坡的得分為全世界最高(109.1分)。該城市擁有設施和航班連接均出類拔萃的機場,還有高效而廣泛的公共交通網絡。該地區其他排名較高的城市還有香港(8)、悉尼(11)和東京(12)。達卡在該地區排名最低,位列197.
北美地區的城市排名變化很少。加拿大城市依然在該地區占據了指數排名的前列,其中溫哥華(4)依然位列地區榜首。火奴魯魯(29)是美國生活質量排名最高的城市;華盛頓特區和紐約則分別仍舊位列第44和49名。
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城市中,波多黎各的聖胡安仍然排名最高,列第72位,其次是蒙得維的亞,位列79。海地的太子港(206)繼續在該地區排名墊底,而且由於2008年出現的食品短缺以及此後發生的暴亂,總體排名還下降了4位。
美世高級研究員Slagin Parakatil評論道:“許多中美洲和南美洲國家都發生了積極的變化。但是總體來看,政治和安全問題以及自然災害的發生,依然妨礙著該地區生活質量的改善。消費品的短缺也是導致某些城市的生活質量下降的因素之一。”
從城市基礎設施的角度看,溫哥華(6)再次占據整個地區的榜首,亞特蘭大緊隨其後,排名第15位。智利的聖地亞哥城市基礎設施為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區最佳,太子港則再次墊底,位列212位。
歐洲城市再次在世界生活質量前10強中稱霸。維也納是全球生活質量最佳的城市,由於奧地利的政治和社會環境的改善,其排名上升一位。其他的歐洲10強以德國和瑞士城市為主,多數城市的排名的得分與去年相同。其中,蘇黎世排名第二,後麵依次為日內瓦(3)、杜塞爾多夫(6)、慕尼黑(7)、法蘭克福(8)和伯爾尼(9).
許多東歐城市的生活質量排名有所上升。一些於2004年加入歐盟的國家,由於穩定性加大、生活標準提高以及國際消費品的供應增加,生活質量穩步改善。例如,斯洛文尼亞的盧布爾雅那排名提高4位達到78名,而布拉迪斯拉發則提高3位而名列88位,薩格勒布上升3位而居於103名。
在城市基礎設施方麵,德國城市表現特別出色,其中慕尼黑(2)為該地區排名最高者,其次為杜塞爾多夫(6),以及與倫敦並列第8名的法蘭克福。“德國城市的基礎設施屬於世界上最好的,部分原因在於其一流的機場設施和與其他國際目的地城市之間的航班連接,” Parakatil先生表示。
倫敦的基礎設施指數排名反映了該城市提供的高水平的公共服務,其公共交通網絡分布廣泛,並提供多種電信服務。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迪拜(77)和毛裏求斯的路易港(82)是該地區中生活質量最佳的城市。迪拜的交通設施隨著其道路基礎設施的發展以及國際機場的擴展而得以提高,該城市排名上升6位。
南非的開普敦之前為該地區生活質量最佳的城市,今年的排名大幅下滑(從80位下降至2009年的87位)。這一下滑是由2008年南非主要城市發生的暴亂引起的。
巴格達(215)仍舊處於墊底的位置,不過其指數得分有所提高(從13.5分提高的2009年的14.4分),原因在於其基礎設施略有改進以及其采取的鼓勵投資的措施。然而,缺乏安全感和穩定性仍然對生活質量帶來巨大的影響,致使該城市的得分遠遠落後於排名倒數第二的中非共和國城市班吉(29.3分)。
在城市基礎設施方麵,該地區的城市多數都排名在100位以下。其中的例外包括迪拜(35)、特拉維夫(55)、耶路撒冷(70)、阿布紮比(72)、毛裏求斯城市路易港(92)和開羅(93)。巴格達(215)在這項排名中再次墊底,其城市基礎設施分數為19.6分,尼日利亞的哈科特港列第214位,得分為30.5。
Parakatil先生接著指出:“非洲大陸的許多國家政治和經濟動蕩持續不斷,使得國外派駐人員在此生活非常困難。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跨國公司在此提供的報酬和福利待遇較高,基本上可反映該地區的生活困難程度。”
不 排 也 罷 。
Who did this research anyway?
我住過上海的郊區, 倫頓的南麵不萊頓Brighton, 芝加哥的北麵
Milwaukee, 洛山磯的南麵Irvine.
一個都沒有。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