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學習鋼琴的孩子對你說:“我不要做貝多芬!”,你會怎麽做?訓斥他沒出息還是罰他多彈一小時?
我是這麽和孩子說的:“對!我們不做貝多芬!”
事情是這樣的,女兒在準備樂理考試,在閱讀有關貝多芬生平資料時看到如下介紹:
貝多芬的母親是一個女仆,心地善良、性情溫柔。她第一次嫁給一個男仆,喪夫後改嫁給貝多芬的父親。父親是該地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無為、嗜酒如命;貝多芬自幼表現出的音樂天賦,使他的父親產生了要他成為音樂神童的願望,成為他的搖錢樹。他不惜打罵,迫使貝多芬從4歲起就整天沒完沒了的練習羽管鍵琴和小提琴。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裏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
貝多芬無疑是一個天才,我一直強調,天才不是培養出來的,強迫的拔苗助長隻能埋沒天才。現代兒童的生長環境和幾十年,幾百年前是截然不同了,我們的教育為什麽一味的要孩子成名成家而忽略他們生活中的幸福與快樂呢?
所以女兒說不做貝多芬一點不錯(當然她也做不了),她不願意有一個酒鬼父親,不願意沒完沒了的練琴還要受罰。什麽?留芳百世?
So W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