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11)
2008 (219)
2009 (121)
2010 (101)
2011 (161)
2012 (183)
2013 (99)
2023 (1)
2024 (1)
雪映梅花網友為拙作“‘在一起喝酒’與創造力的培養”留言:“我怎麽覺得孩子創造思維是天生的,成長過程別被大人扼殺了就阿彌托佛”,並舉例:
老師在黑板上用粉筆畫個大大的圓點,
1.問幼兒園孩子:“小朋友說說看這是什麽?”
“月亮”,“皮球”,“雞蛋”,“眼睛”... ...
2.問一個班的高中生:“同學們說說看這是什麽?”
“一個粉筆點”,“一個白色粉筆點”,“一個橢圓形白色粉筆點”... ...
感謝雪映梅花的留言又為我帶來新的啟發。首先我同意“孩子的創造思維是天生的”,但就什麽是創造力希望能和網友們一起探討。
應該說,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創造性思維,人為了適應生存環境都必須具備一定的創造性思維,然而這種思維方式卻不一定能自動轉換成一種能力,也就是說,具備了創造思維,不一定會有創造力。
把一個粉筆點看成是“月亮”或“皮球”並不能算作“創造”,因為創造意識是一種獨特的心理過程,是個人產生一些新穎、奇特的看法,或者製作出一些全新產品的思維過程。 由於兒童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非常有限,所以他們的理解也就局限於身邊熟悉的,可以親身感知的東西,他們甚至不能辨別“這是什麽”和“這象什麽”之間的差別。兒童最多隻有創造的潛力,但離開真正的創造力還差很遠。成人的思維具有理性,辨證,客觀的特質,如果成人也把一個粉筆點看成是月亮就幼稚可笑了。當然,如果讓成人回答:“這象什麽?”,答案不會比兒童更缺乏“創造力”的。
應該說,兒童的創造思維隻是一顆種子,需要我們去“培養”才能生根發芽。也就是說,創造力不會平白無故從孩子身上體現出來,我們的教育目標就是要激發孩子身上的這一潛在的價值。不錯,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為設置的條條框框,扼殺了兒童的創造能力,不過我們要讓孩子們懂得,什麽條條框框是應該遵守的,什麽是可以打破的。
那麽,究竟是什麽因素阻礙了中國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呢?
從文化上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尚同”、儒家的“克己複禮,以禮節情”、道家的“至人無己,絕聖棄智”、墨子的“天子總天下之義,隻有天子尚同於天,所以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這些都是強調共性而壓抑個性的尚同思想。另外,“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水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槍打出頭鳥”等處世觀念嚴重地束縛了個體的個性發展和獨創性的發揮。
從傳統教學方法上看,填鴨式的灌輸、注入式教學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工具這,從而造成了重結論輕過程,重理論輕實踐,重經驗少創新,隻給學生“魚”而未授予學生“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以及發散思維收到限製,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大為降低,就更談不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了。
“師道尊嚴”的傳統思想仍然舒服著廣大的學生和家長,教師的權威性是不容學生漠視的。在教師絕對的“權威性”麵前,“聽話”是父母的告誡,也是學生唯一的選擇。有報道稱:北京市的一項1200人的調查顯示,教師在課堂上出現了錯誤,敢於當堂糾正老師錯誤的學生隻有5.5%。
上述固有的觀念讓我們有意無意地把具有“創造力”的學生打入了另冊。例如,要學生回答“身無彩鳳雙飛翼”的後一句是什麽,有的學生靠記憶給出了標準答案,有的沒記住,卻答道:“落毛鳳凰不如雞”;“有朋自遠方來”下一句是什麽?答:“尚能飯否?”試問:死記硬背的得滿分而具有創造力的得零分,合理嗎?
更為荒唐的是,對於將“思想一致,共同努力”這句話寫成一個成語這樣的試題,“標準答案”是“同心協力”,但是填了“齊心協力”竟然被判錯!有一道小學語文填空題:“( )的彩虹”。學生填“絢麗”老師打了“×”,理由是標準答案為“美麗”的彩虹。還有,某小學語文考試:“雪化了是什麽?”有學生答為“雪化了是春天”。老師判為錯了,因為標準答案是“雪化了是泥水”。
對於學生敢於挑戰權威,挑戰經典的精神老師更是要加以鼓勵的。可惜很多教師自己都沒有創新和挑戰精神,又如何培養學生呢?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麽?除了“狐狸太狡猾,老虎不該上它的當。”還有沒有與眾不同的見解?有學生說“狐狸很聰明,它麵對凶惡強大的老虎毫不畏懼,開動腦筋,利用老虎的弱點,保護了自己。”可是老師聽後搖搖頭:“狐狸是壞蛋的形象,狡猾無比,老虎就上了它的當,我們可別上當。這位同學的奇談怪論,該不是上了狐狸的當吧?”
有學生對《愚公移山》提出挑戰:幹嘛一定要移山呢?移民不就解決問題了嗎?比移山容易多了。實在過不去,也不一定移山,打個隧道通到那邊去不就行了嗎?移山還破壞了生態平衡。
這些想法錯了嗎?
創造性思維不僅僅要運用在課堂上,更多的時候,生活裏更需要創造性思維來解決一些老大難問題。這裏有一個腦筋急轉彎:
某新建住宅樓前麵鋪設了綠化草坪,可是居民怕麻煩不斷抄近路,草坪屢遭破壞,屢禁不止。怎麽辦?
?
?
?
?
?
?
?
?
?
?
?
解決辦法是,沿著居民們在草坪上踏出的痕跡用鵝卵石鋪設一條小道,既美觀,又解決了老大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