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奇異“恩典”

(2007-10-07 01:47:48) 下一個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奇異恩典,如此甘甜,我罪竟蒙赦免。…… 

許多年以前,當我路過一所教堂時聽到裏麵傳來的這首聖歌,不禁被它那優美的旋律吸引住了。那是一種足以震撼心靈的天籟之聲!信仰可以不同,音樂是相通的,人性是相同的。 

對自然的敬畏,對造物主的敬仰,對生命的感懷,對生活感恩,都是人性的相同之處。 

不由得又想起了另一首膾炙人口的歌:“讓我們蕩起雙槳……我問你親愛的夥伴,是誰給我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 

答案可以在其它許許多多的歌曲中找到:“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毛主席的恩情 比天高比海深”。 

基督教的感恩與中國文化的知“恩”圖報遙相呼應了。可是一旦把感恩從宗教轉移到具體的黨派和個人身上,災難就不可避免了。不過,本文不討論宗教,也盡量不涉及政治,隻希望從人性角度看看感恩。 

“感恩”最初源自基督教教義,是一個宗教氣息非常濃烈的概念。其本意是要信徒感謝主為了拯救世人所做的犧牲,感謝主的慈愛與寬容。 

單從教義上說,基督徒要感謝上帝拯救世人,愛上帝,同時把這種愛轉移到世上所有的人中間,包括自己的敵人。 

“感恩”的產生是多方麵的,比如西安一個大學生在外出旅遊時不慎落入潭水中,被科技大的一位同學救起。這位同學蘇醒之後,到處尋找救他的那位同學,在西安整整找了好幾個月,終於找到。當兩人的手握在一起時,被救者心中湧出的是真正的感謝救助之恩的心情。這是發自人類內心的一種本能,任何一個健全的人都有這種天然的感謝幫助的本能,否則就連禽獸也不如了。 

但還有一種社會感恩是需要質疑的,這是一種社會和製度造成的人為的感恩,這種感恩並不是來自人類正常的天性和本能,而是被一種約定俗成的文化所驅使。 

且不說封建帝王的一個小小的 “恩賜”,奴才們就“謝主隆恩”,隻要你有那麽一點強勢,給弱者半分“恩惠”,人家就要感恩戴德,湧泉相報了。於是,感恩形成了一種社會文化。 

四川有位老板,資助了幾個貧困學生,由於受助的學生年底沒有向“恩人”匯報,老板就取消了他們受助資格,對不知去向的學生還動用律師將其告上法庭。“施恩”的老板沒有感受到學生們的“感恩”,發火了,社會輿論也發火了。 

受助的貧困學生是不是必須經常要向捐助者匯報情況?這還不夠吧?逢年過節要問候,要 “感恩”,畢業之後也要經常來“感恩”,還不夠,工作後不送點禮物能算“感恩”嗎?還不夠,將來捐助者需要你幫忙你不幫能算“感恩”嗎? 還不夠,將來成了家,伴侶也必須跟著“感恩”,還是不夠,將來你有後代了,兒女也必須像你一樣對待捐助者,否則你能算“感恩”嗎?…… 

某地在一次捐助大會上,受助大學生被要求上台並和著樂曲《感恩的心》跳舞,這樣惡心的事竟然還被大張旗鼓大肆宣揚。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53.9%的受訪者讚同索取感恩的做法,難道這就是我們提倡的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感恩文化”?看來人們的平等意識還差的很遠。畸形的“感恩”文化太醜惡,“湧泉相報” 極致到“郭解烹子”,“割股療親”,就踐踏了人格,人性,人倫和人權。 

戰國時候,有個士兵身上長了毒瘡,吳起親自為他吮吸膿汁。士兵的母親聽說這事,哭了。有人問她為何哭,士兵的母親說,當初我兒子的父親也生了個毒瘡,吳將軍親自為他吮膿,他很感動,戰場上勇往直前,結果戰死了。將軍現在又為我兒子吮毒瘡,我不曉得我兒子將會死在哪兒啊! 

還有,戰國故事中專諸、聶政、荊軻等人被譽為“英雄”。公子光要殺吳王僚篡位,就找到專諸,“待其甚厚”。於是專諸母親自縊,專諸本人一命換一命,殺了吳王僚,成全了公子光。嚴仲子與韓相俠累結仇,聞聶政俠名,獻巨金為其母慶壽,結為好友。於是聶政刺殺俠累,再持劍自破其麵,挖眼、剖腹。太子丹要刺秦王,拜荊軻為上卿,盡送車馬美女。於是荊軻“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此三人,千古歌頌為“俠義精神”,殊不知“俠義”的背後是赤裸裸的交易。公子光和嚴仲子作為“施恩者”,成功收回投資,太子丹隻不過是個失敗的投資者。 

那麽這些人為什麽不惜拿命去“報恩”呢?因為“感恩文化”中的“恩”是報不完的,“人情”是最欠不得的。人家幫你一把,你得“湧泉相報”。而且就算報了,你也是一輩子都欠他的,一輩子都不會與他是平等的地位、平等的人格。報恩的行為就算當事人不認同,社會也會虎視眈眈地監督你,你不做,便不忠,不義或不孝。 

一旦感恩成了一種社會文化,被救濟者就要對施舍者感激涕零,施舍者洋洋得意,心理得到極大的滿足,所以感恩文化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封建文化。施舍是一種交換,富人付出財物,窮人就要付出感情,老老實實聽命,天下太平。所以,建立“和諧社會”要提倡感恩文化的說法說到底是愚弄老百姓的一種手段。 

憐憫、善良和同情盡管是人類的自然本性,但平等、自由和尊嚴,也是與生俱來的人格。所以,在現代社會裏,施舍和感恩是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一種行為。 

其實,也不是現代的人才意識到人格的平等的,著名畫家潘玉良為感激潘讚化贖身之恩,也打算屈身為奴,可是潘讚化為她延請名師,教其繪畫,並資助其赴法留學。潘玉良也不負所望,功成名就,這難道不是最好的報答嗎? 

揮一揮手在《老上海傳奇》中提到的洋行大班亨利,從青樓中贖出“沈妹妹”,“沈妹妹”自然感激涕零:“老爺恩情,再生難報。小女願終身為奴為妾,服伺老爺一輩子。” 

亨利說:“Stupid!  孩子,我贖你出來不是叫你再為奴,是要讓你展翅飛高。你自己找搭子,唱起來吧,孩子,我會為你祝福的。去吧。” 

不幸的是,現實中更多的青樓女子一旦被贖出,又成了新主人的奴隸,這難道是“知恩圖報”的樣板嗎? 

所以,“恩”的含義帶有強烈的宗教和封建色彩,“報恩”本身就是不平等的。人一旦有了報恩的情結,思想就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人要有感激之心,但是這種感激應該是彌散性的,不應該“專一”的,“專一”的感恩一定造就奴性。對他人提供幫助的人,在物質和精神上都應該是無償的,接受幫助的人要認可並欣賞(appreciate)提供幫助之人的善舉,同時心懷感激,並把感激之情加之於全社會,以同樣的關愛之心對待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而不僅僅是對施助者一人感恩戴德。 

希望工程不太成功,原因很多,但是其中一條就是許多人要問,我捐的錢給了誰了?他們知道來感激我嗎?反過來,Terry Fox Run 每年籌集數百萬元,有人問過這錢給了哪位癌症病人嗎? 

目前中國的大街上很容易看到早上營業前管理者大聲教育站成一排規規矩矩聽訓的員工:“你們要懂得感恩,是老板給了你們薪水,給了你們就業機會,你們要對企業感恩,對老板感恩。” 

據說這是提倡的一種“企業文化”,真讓人惡心。試想,沒有這麽多普通員工的辛勞工作,能有企業的發展嗎?如果真要“感恩”,應該是老板向員工感恩!勞動者被資本家踩到腳下,沒有一點尊嚴,還奢談什麽文化?難怪連瘋子李陽都可以讓中學生們下跪感恩了! 

感恩作為一個宗教信仰值得尊重,作為社會文化,很容易造就奴性,不宜提倡。 

那麽,對於父母是否要感恩呢?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因為它涉及個人的情感。總的來說,父母不要覺得自己對子女有任何恩情,生兒育女,為人父母,是生物的本能,更是人類生衍發展的義務,對於父母的辛勞,兒女給父母帶來的快樂已經是最好的回報了。作為子女,好好成長,認真做人,善待父母,關心家人,愛護朋友也都是做人的本份,不是感恩,更不是報答。就人性而言,父母和子女的人格也是平等的。 

千萬不要把人性的本能提高到某種道德的說教上來,忽略了人性,人權,道德也就敗落了,八榮八恥還不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嗎? 

我們要感謝,感謝大自然,感謝上蒼的恩賜,感謝身邊每一個人,感謝美好的生活! 

祝各位生活幸福,感恩節快樂! 

寫於2007年感恩節(加拿大)前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李老師 回複 悄悄話 恩惠如果是施舍的,不能稱為恩惠。
感恩如果是被迫的,不能稱為感恩。
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不求賜贈,不求回報,人就會快樂。
神在阿堵中 回複 悄悄話 喜歡。一個個事例發人思考。音樂很打動人心!

當年,才出國時,在教堂聽見這個歌聲,盡管大多聽不懂,眼淚還是一下就下來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