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夏日清涼話冷飲

(2007-08-17 11:05:39) 下一個


看到一郎兄寫夏日清涼係列之一西瓜,猜想他下一篇該是冰淇淋或是棒冰什麽的清涼食物,想不到一郎搖著羽毛扇,趿著木拖鞋“
七個咯七個咯”地來到清涼的港灣,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可憐我個貪吃的。 

既然惡名在外,那麽我就越俎代庖,聊一聊最清涼的食品:冷飲。 

有史以來,除了慈禧老佛爺夏天吃過冰鎮西瓜外,中國老百姓可能不知冷飲為何物。大夏天人工製冷,一定是西洋工業傳入中國以後的事情了。 

上海是現代中國冷飲工業的發祥地。

民國13年,一位從日本歸國的華僑在上海泥城橋附近開設上海第一家棒冰廠,生產規模很小。產品為圓椎形,長七八寸,也叫冰棒。品種有楊梅、桔子、檸檬等果汁棒冰,每支售價5分(約值大餅5個),生意興隆。

民國15年,美商海寧洋行從美國購進機器,生產製造棒冰,圓柱形,日產量20003000支,商標為美女牌。民國21年改美女牌棒冰為扁長梯形,且壟斷了上海棒冰市場。

1950年夏季,上海益民食品一廠開始生產棒冰,商標為光明牌。圖案是熊熊燃燒的火炬圍有光芒。寓意“解放了,社會迎向光明;56道光芒,56個民族大團結”。光明牌棒冰投入市場後,采取多種措施,與壟斷市場的美女牌棒冰競爭,使光明牌家喻戶曉,從而在市場上確立了地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光明牌”就名聲鵲起,很快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同,當年的銷售量就超過洋貨“美女牌”棒冰,占據了上海冷飲市場第一的地位。“光明”品牌的誕生,使中國有了第一個民族食品品牌,並為上海成為新中國食品工業的創始基地和發祥地奠定了基礎。 

 說起光明牌, 還有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江澤民。 

官方資料說:1950年春,時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廠工會主席、黨委委員、第一副廠長江澤民提議和倡導:“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的民族品牌”。於是,取形“火炬”,立名“光明”的商標誕生了。為了向市民宣傳國貨“光明牌”,江澤民同誌和其他廠領導帶領職工走上街頭,他們在改裝的一輛“道奇”舊卡車上安裝了一台柴油發電機,裝上喇叭,沿途宣傳“光明牌”冷飲,免費為市民送上一支“光明牌”棒冰,從溧陽路到外灘,從外灘到延安路,一直送到上海鬧市中心——‘大世界’……”

看看那位是我們的江核心?

股溝一下江澤民:19469月——19477月在上海就讀於交通大學,1947年畢業。1948年進入了美資海寧洋行下屬的食品工廠任動力科技術工程師,同年該廠被國民黨聯勤總部斥資收購,改為京滬杭警備司令部屬下的第一糧粖廠(屬國民黨嚴格控製的軍工企業),江仍任動力工程師。1949年中共軍隊進入上海,工廠改名益民食品一廠,江澤民仍任工程師。後汪道涵把江由益民食品廠(董事長為汪道涵之妻)副工程師調上海肥皂廠副廠長,再調一機部上海第二設計分局電器專業科長。1952年,調任一機部所屬上海第二設計分局電氣專業科科長。

天氣太熱,莫談國事。  

記得小時候上海大街上常有賣棒冰的老頭老太太們守著一隻用棉被捂得嚴嚴實實的木箱,用一塊木條有節奏地敲打著箱蓋,四分錢一隻棒冰,八分錢一隻雪糕。那時總不明白為什麽冰冷的棒冰要用棉被捂著,棒冰也不融化。 

最喜歡吃綠豆、赤豆棒冰,每次買到豆多的棒冰就像揀到一塊珍寶,而若剝開包裝紙隻看到三兩粒豆豆,就十分沮喪。也偶爾買一塊冰磚(冰淇淋),用附帶的木製小勺挖著吃。當然,“冰磚”是奢侈物品,不能常吃。如今超市中幾塊錢一大桶,卻沒有了當時的胃口。 

還是想念那時的冰磚,那時的包裝。唉!

 

各位上海老鄉,饞死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ongzheng 回複 悄悄話 小時候很少生病,又一次發燒,媽媽買了光明牌冰磚,吃了後第二天就不發燒了, 經常希望能發燒,可以吃冰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