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尷尬的拚音,拚音的尷尬

(2007-08-07 21:53:53) 下一個

漢語拚音已經走過了整整半個世紀。《漢語拚音方案》的製訂,對於推廣普通話和學習漢語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中國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漢語信息處理的迫切需求,五十年前製訂的拚音方案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二十世紀70年代,聯合國地理名詞委員會通過決議,規定對非羅馬文字國家的地名采用名從主人的單一羅馬轉寫式。也就是從那時起,中國首都一律拚寫為Beijing。這樣一來,外國人就北京讀作了“悲境”,不過這個問題還不大,反正無論如何他們是讀不準的。 

外國人見到漢語拚音的時候就必然會按照英語的發音規則來念,漢語拚音無論如何躲不開西方人定下的國際規則。於是,漢語拚音中與國際規則不一致的字母便讓洋人傷透了腦筋,同時也叫中國人倍感尷尬。突出的字母是,一個Q,一個X。 

被譽為漢語拚音之父的周有光回憶說,當時對拚音字母異議最多的就是J、Q、X,有個姓邱的學者尤其反對。他說,我的名字一拚出來就是阿Q先生了。 

做阿Q不打緊,至少中國人不會讀錯。可洋人一碰見Q打頭的姓氏,不是結結巴巴讀不出來,就是把人家好端端祖宗傳下來的姓讀的陰陽怪氣,叫人哭笑不得。 

英語中,如果Q排在詞首,往往和U連在一起,發英語輔音K的音。如果你姓 “錢、秦、祁、丘”等,漢語拚音第一個字母便是Q。英美人看到這些姓的漢語拚音第一個字母是Q時便猜想,大概發英語輔音K的音吧?於是從他們嘴裏就發出了 “KIAN、KIN、KI、KIU、KUAN”等古怪的聲音,和原本的中文發音毫不沾邊兒。 

所以,尊貴的清華大學就逆潮流而行,堅持不用“Qinghua”,保留了Tsinghua 的老式音標。 

不過,Q和X想比,那又是小巫見大巫了。 

X在英語26個字母中排行24,在西方文化中代表未知數、不確定性。有部好萊塢電影叫Malcolm X。Malcolm是個黑人,他認為自己原有的非洲姓氏已經被剝奪,美國黑人的姓氏其實是不清楚的,所以在重新找到自己的“靈魂的姓氏”之前,黑人的姓應該是X,因此他宣布自己姓X。  

X這個字母即使在英文中的發音也很別扭,在單詞中所處的位置不同,發音也不同。比如xylophone中X的發音是“z”;在exam中處在第二位的X發音是“gz”;在Mexico中處在第三位的X發音是“ks”,而在一些外來詞如faux,處在最後位置的X則根本不發音。 

因此老外見了X實在不知道怎麽念。X的尷尬也就隨處可見了。 

在一個美國公司中,有一個叫李星的人常常被中國同事們取笑,因為老外們總把Xing念成“克星”,所以李星成了“李克星”。我也有一個中國同事姓 “邢”,老外們稱他為“Crossing”。原來,“Xing”是“Crossing”的簡寫字,馬路邊常常有“Xing”的標識,提醒車輛小心過街的行人或者動物。 

還有一個叫“秦新德”的朋友,老外不但讓他改了姓,而且改了性,當了女皇!原來,這位老兄姓名的漢語拚音老外讀來就成了“Cindy Queen”! 

最尷尬的X問題是一位“習”姓朋友。“習”字用漢語拚音寫出來是Xi,而姓氏在英語常常會大寫,所以Xi在銀行文件中寫成了XI。有一天這位習先生去銀行辦事,輪到他的時候,銀行職員照著文件上的姓氏吭哧了半天,隨後喊了一聲:Mr. Eleven! 

 其實,中國人姓氏上的麻煩遠不止Q和X。試想某公司中有一個“何小姐”、一個“佘先生”和一位“遊女士”,那一份會議記錄可就熱鬧啦。“He said that She had……and You did…..”這男變女,女變男,你你他她的不斷攪和,不把老外忽悠死才怪呢! 

還有姓“石”和姓“左”甚至“朱”的都免不了尷尬。洋人發不準“Shi”,如果按英語發音習慣結結巴巴重複幾次,就和“Shit”一模一樣了。“Zuo”和“Zhu”往往被洋人讀成了動物園(zoo)! 

漢語拚音的尷尬也不僅限於中國人的姓名。北京複興門外的那座燕京飯店,本來準備叫複興飯店的,幸虧一位英語專家明察秋毫,告訴有關方麵這個名字萬萬叫不得,因為它的漢語拚音名稱(Fuxing Hotel)將會讓外國人想入非非!有關部門從善如流,避免了一場大尷尬。 

有鑒於此,有識之士們提出改革漢語拚音,取消J、Q、X,以有利於和國際接軌。可是,竟有人在北京青年報上撰文,《漢語拚音憑啥要顧忌洋人的感受》,稱“有英美人士讀錯,糾正他就是了”。並笑話“洋人智商連這麽簡單的漢語拚音都應付不過來”。看來這位先生是要讓中國人回到十九世紀,再次閉關自守,男人梳起長辮子,又何必顧忌洋人的感受! 

現實是,在英語成為強勢語言的大環境下,中國文化要和外國文化溝通交流,就一定要得到世界認同。

幸虧這位先生的名字不是“尤福興”,否則等洋人叫他“Fuxing You”的時候,他再怎麽糾正人家,嘲笑別人的智商都為時過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雲雲媽 回複 悄悄話 逗個笑而已。我老公名字裏有個QING,我們家的帳單總弄錯,自作聰明的給我們家印成QUING。
Popu 回複 悄悄話 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解決,漢字音譯不用拚音不就可以了嗎? 
不搞笑 回複 悄悄話 不知樓主的強勢文化的水平如何?這就感到尷尬了.
listenandd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鳥人的評論:

清華用tsinghua,跟台灣沒有關係,那是在1949年以前就定的,就像北京大學,原來叫peking university 一樣,請別泛政治化。
拉雷 回複 悄悄話 樓主幽默, 漢語拚音算暇不掩瑜, 那些尷尬點, 行之有年, 要改也太勞民傷財了, 中國繼續壯大, 文化輸出, 自然全世界都明白QQXX了.
呆鱉仔 回複 悄悄話 一樓,二樓有理;樓主也沒錯!

一點補充及體會:
日本東京各個地鐵及主要街道的指示牌,都是日,英雙語標示(有些甚至包括法語);
都說日本是個極度"崇洋媚外"的國度;但那樣的指示牌給人的總體感覺(非常強烈),是國際大都市的風采:體貼,方便;
而日本推向國際的產品,無一采用片假名(或漢字),均為日文的英語發音及英文表達;正所謂:替他人著想,自己終受益!

別跟我說,日本人不是好東西;日本人用腿走路,用汽車代步,用美元儲備外匯,用嘴講話/吃飯......我們扁不這麽幹!

一方麵要融入國際社會(以西方世界的強勢文化為主導),另一方麵又放不下"大中華"的架子---漢語也是5種聯合國通用語言之一哊! 這大概就是漢語拚音被抻出來"擀麵杖當槍使"的主因吧?
鳥人 回複 悄悄話 同意樓下的觀點:漢語拚音是學習漢語的輔助工具,單獨羅列出來毫無意義;不能因為都是字母,就想到"同國際接軌";
看到北京,上海通往國際機場的高速路旁的指示牌上那些漢語拚音---外國人看不懂,中國人不明白---真是令人費解;
如果出於為外國來訪者考慮的目的,何不幹脆在漢語下方用英,法,日,德,俄,西班牙,阿拉伯等語作個明確的標識? 至於個別漢語姓名在字母表達上的尷尬,則較為複雜:以清華大學“Qinghua/Tsinghua”為例,這其中牽扯了大陸的"漢語拚音"與台灣的"標準拚音"之爭---政治上的偏持誰又能抝得過?

樓主的觀點(基本上與大陸政府機構中設計路牌的人士之思路毫無二製),令人不敢苟同;
Academus 回複 悄悄話 反對樓主的觀點.
拚音的設計是為了中國人學習,編碼中文用的. 不是給外國人設計的.
樓主提到的問題,其實世界上普遍存在,不惜要大驚小怪.
英國人去法國,去德國,到越南..... 都會有類似的問題.

樓主的觀點有點狹隘喲, 我們沒有必要為外國人考慮太多,他們既然來了中國,就要客隨主便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