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成才論(一·什麽是才)

(2006-10-27 16:42:49) 下一個


教育為治國之本,這是東西方大國的共識。東西方教育之優劣,亦是人們關心探討的話題。

出國二十載,又分別在兩種製度下求過學,混過飯,感悟良多。幾次想提筆寫些什麽,一來忙忙碌碌無暇顧及,二來這的確是一篇博士論文,辛辛苦苦寫出來誰給咱發文憑啊?今天先提綱挈領,抓幾個要點,有朝一日, 老夫聊發少年狂 ,拿下這個勞什子博士也說不定!

界定某一事物的優劣,首先要明白什麽是“優”與“劣”的定義。一般地說,孩子能夠成功,成才,就是優;不成功,成不了才,就是劣。那麽,怎樣才算成功與成才呢?這是本文首先要探討的話題。

進入正題之前,現簡單介紹一下教育統計學中的最基本概念:正態分布。



藍色區域是距平均值小於一個標準差之內的數值範圍。在正態分布中,此範圍所占比率為全部數值之 68% 。 根據正態分布,兩個標準差之內( 藍、褐 )的比率合起來為 95% 。根據正態分布,三個標準差之內( 藍、褐、綠 )的比率合起來為 99% 。

以上的描述可能枯燥一些,但是必要的,看不懂也可以跳過。

自然界的許多事物在常態下都是呈現這樣一個鍾形的分布:兩頭小,中間大。比如人的壽命、身高、體重等等。

普通人的壽命、身高、體重都在平均值一個標準差左右的空間裏,也就是說, 68% 的人都是平平常常的(藍色),另外 13.7% 的人要超常一些(右側褐色),隻有 2% 的人極不尋常(右側綠色),而要成為鳳毛麟角,隻有 0.1% 的機會了。所以百歲以上的人瑞,巨人姚明,幾百公斤的大胖子都是極為罕見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的智力和一般認知能力的分布,也是符合這一自然規律的。

迷信的說法是,人一生下來,命(前途)就被天定了。而現代基因科學證實了人的一生的作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先天的基因構造。也就是說,你一出生,你的基因就在這個正態分布圖上為你預訂了一個位置。“天生我才必有用”而普通人也是成不了天才的。

可是有人卻偏偏不信,他們要人定勝天,要用各種手段對孩子進行填鴨式的教育,要提倡頭懸梁錐刺股,要學陳景潤,還常常引用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 99% 的汗水+ 1% 的靈感”,其實愛老先生下麵還有一句話“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這樣,意思整個變了。

靈感來自哪兒?這種靈感隻有天才才具備!試想,牛頓在蘋果樹下被一個蘋果砸了頭,於是發現了萬有引力;可是一個蘋果砸在你我凡人頭上,即使砸了一個大窟窿,我們不吃不喝苦思冥想一輩子,也發現不了萬有引力! 阿基米德洗澡時發現浮力定律,你我洗一輩子的澡,光著身子在大街上跑一百次,最終也隻能跑進瘋人院啊!

所以,天才不是靠人為的培養能造就的。成才不是造就天才, 而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達到自己應該能達到的位置。即使你是普普通通的凡人,隻要你達到了這個位置,你就成功了,也就成才了!

然而,東西方對“成功”認識也有很大不同。中國人往往以“名”、“利”、“權”、“地位”等來衡量成功與否,好象進名校賺錢多職位好名氣大就是成功了,成為所謂“人上人”更被奉為成功的偶像,而忽視了人們真正的喜好及人生的快樂。

西方的價值觀並不在乎名校和職業地位,一個人隻要作其喜歡的事,過其向往的生活,無論貧富貴賤,都是成功的人生。所謂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思想在現代社會裏必定是居心不良,心態不端。西方社會崇尚吃苦耐勞個人奮鬥,目的是改變自己挑戰人生。而不是培養孩子將來成為淩駕別人頭上的“人上人”。

可以說,具有天才素質的人,並不一定都能成功。而所謂的成功者,更不一定都是天才。“哈佛女孩”、“牛津男孩”之類的書可以休矣!做個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個人潛力,快快樂樂地生活的人,就是人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whatisyourname 回複 悄悄話 得了您了,您還奢談什麽教育?還是應該首先提高自身教育的好...
您的文章有些意思:充滿天真的智慧和意淫的味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