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6, 2008
昨天在圖書館亂翻書,看了一本古今中外名人愛情故事—裏麵居然把沈複和芸娘的故事也編入裏麵。結果回家後在網上看了看他的唯一傳下來的著作,《浮生六記》--深覺原來網路小說在兩百多年前就已經流行, 並不是什麽Internet的產物。沈複沈三白可算網路小說的鼻祖了。
原來這篇散文紀實小說原本並不出名,其作者也是與古典標準的文化人毫不沾邊兒,沒有一點“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隻想在閨房之內,後院庭園行那苟且之事,過那“兩畝田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與世無爭的小日子。出人頭地隻是親朋好友相聚,酒酣麵燥之時的空想而已,沒有任何人給他樹碑立傳,所以作者沈三白默默無聞地渡過了一生。這書能夠有今天之盛名,還是因為一位閑著沒事逛跳蚤市場的讀書人獨悟庵居士楊引傳在地攤上發現-這位楊先生大概是屬於飽讀之乎者也,倒念八股文字的主兒,猛然看到這種私底下過小日子的意淫的快樂,把一個從來沒有看過A片的他看得不禁抓耳撓腮,竟然使其古井之心泛起陣陣漣漪。他之後買下這個殘本並將其介紹給主流社會,相當於目前“新浪網”等媒體。後來經過中國文學大師之輩如林語堂等作序,正好給自己倡導的社會道德提升,愛情男女平等的理念做注腳。經過這等權威人士的塗脂抹粉,這個殘本終於流傳下來,更有好事者補了兩章上去。這本書後來甚至被有些人奉為愛情之經典。。。
中國古代男人的一生最高理想,從古至今,無非是要封妻蔭子,要通過“了卻君王天下事”,來“贏得生前身後名”。由此來看,沈複遠遠沒有陶淵明幸運-同樣是想過悠閑的人生,可是陶淵明雖然出身高幹子弟,不過好像沒有什麽天賦,所以隻能曆經磨難才悟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樂趣;而沈三白雖然出身低微,卻自學成才,從一開始就明白了閨房之樂才是硬道理,連摸著石頭過河都不用體驗了。但是“贏得身前身後名”的卻是曆盡滄桑而懷才不遇的陶淵明,而不是富於天賦,早就理解“天人合一”的沈三白。。。看來曆史還是按出身,功名來評判人生,腰纏幾貫,根紅苗壯的連理都直,氣也壯啊!
沈複對人生的理解直比史上古井波瀾不起,菩提看成無樹,麵壁幾十年的有道高僧,而這些理解是在吃喝玩樂之時,雲鬢細語之間,床笫絲被下麵,翻雲覆雨激情中得到,這可真是高手中的高手啊!看看他寫的下麵的句子,其對人生的感悟程度,直追當年李太白!看來得道之路也有捷徑可走,成仙路上更有偷雞之人啊!
“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竟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看那秋風金穀.夜月烏江,阿房宮冷,銅雀台荒,榮華花上露, 富貴草頭霜.機關滲透,萬慮皆忘,誇什麽龍樓鳳閣.說什麽利鎖名韁,閑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約幾個知心密友,到野外溪傍,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觴,或說些善因果報,或論些今古興亡,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笙簧,一任他人情反複,世態炎涼,優遊閑歲月,瀟灑度時光.”
寫到這裏心下卻是猛然一驚—那還是在不久以前,每當看到有人評論【浮生六記】,都覺得這個題目是屬於年紀相當大的人的--我怎麽忽然對這等爛事開始感興趣了—難道我也步入那個年齡了嗎?
看來我也要步三白先生的後塵,“拾翠尋芳”,約幾個知心蜜友,到野外溪旁。。。一任他情人反複,世態炎涼,優遊閑歲月,瀟灑度時光啊!
世界上大多數快樂的人都是無名的人--沈三白和芸娘的故事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還是因為機緣和幸福的短暫啊!
情定三生,三白能遇到芸娘這樣相知相愛的靈魂之伴,安貧樂道,也許已不枉此生了!!
嗬嗬,否則我們那有緣份,可以認識到世間上曾有那樣懂得生活情趣、超然物外的人呢 :)
這一篇評得很有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