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喝白開水健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回國印象 - 13 - 遊徽州 呈坎

(2015-05-15 22:30:07) 下一個



呈坎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為一體,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聚集著不同風格的亭、台、樓、閣、橋、井,祠、社及民居,全村現保存著明清建築
100餘處,其中有羅東舒祠、長春社、羅潤坤宅等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精湛的工藝和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彩繪將徽州古建築藝術的古、大、美、雅體現得淋漓盡致。

 

呈坎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曆史文化沉澱深厚,至今仍保留著董其昌、林則徐等曆代名人題寫的牌匾30餘塊。



 

 

呈坎整個村落按《易經》的八卦風水理論選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宮。同時呈坎村內古老的龍溪河宛如玉帶,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過,形成八卦陰陽魚的分界線;村落周邊矗立著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個方位,共同構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與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為中國古村落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





 


呈坎五街大體平行眾川河延展,呈南北走向,小巷與大街垂直,呈東西走向。街巷全部由花崗條石鋪築,兩側民宅鱗次櫛比、縱橫相接、排列有序、青牆黛瓦、高低錯落、黑白相間、淡雅清秀、長街短巷、犬牙交錯、宛如迷宮、漫步街頭、一步一景、步移景異、無處不景、人在畫中、其樂無窮;呈坎現有宋、元建築各一幢,其一是長春社,宋建明修是徽州僅存的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公共建築;其二是羅會泰宅(俗稱老虎潤)為元代建築,呈正方形、高大精美、宛如古堡。呈坎明清建築不僅數量大,而且祠堂、民居、更樓、石橋類型多樣,僅三層樓民居現仍保存7幢,尤其是羅會炯宅(羅應鶴官邸)石牌樓門罩;羅會炳宅(俗稱石柱廳)木牌樓門罩、須彌座、高大客廳和獨柱旋轉樓梯;羅長銘宅天井魚池;羅季穎宅雕甍鏤棟;羅來龍宅豬食槽天井;敬老院支祠暗壁樓梯;汪閨秀宅陶瓷水梘;環秀橋水構亭;靈山嶺石構亭以及民宅的斜門、鐵皮門、樓廳美人靠、窗戶遮羞板、石雕、木雕、磚雕以及月梁、梭往、彩繪等,特色顯著;呈坎古村保存至今的明代建築,雖遭大量破壞,但仍占黃山市首位,而且類型豐富,風格之獨特,在全國都屬獨一無二,故有呈坎民居甲天下之譽。


 

 

呈坎曆史上科甲不斷、英才輩出、人文會萃,呈坎曆史上曾出現過許多高官、隱士、高僧、巨賈、詩人、畫家、史學家、製墨家、自然科學家;蘇東坡在《羅氏族譜》題辭中有文德武功名留簡竹,理學真儒後先繼續評說,如宋代吏部尚書羅汝楫、安徽省第一部地方《新安誌》作者羅願、元代國子監祭酒羅綺、明代都察院右僉都禦史羅應鶴、製墨大家羅龍文、地理學家羅洪先,清代朝議大夫羅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羅廷梅、揚州八怪後起之秀羅聘、近現代欽點內閣中書孫中山秘書羅會坦、文物鑒賞家羅長銘、當代物理學家羅遼複等;其中,羅汝楫、羅願、羅龍文、羅洪先、羅聘5人《中國名人大辭典》有載。





 

 

呈坎自宋代以後徽商興起,賈而好儒,賈德結合,儒政相通,文化教育事業興旺發達,在徽州文化曆史發展中獨樹一幟、獨領風騷。正如朱熹在《羅氏族譜》序中讚曰以進士發科嗣世家業赫,為歙文獻稱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呈坎鍾靈毓秀、英才輩出、興旺發達、經久不衰,是當之無愧的文化村和江南第一村。



不少村民還住在那裏,這些算是他們現代化的裝飾





















附近建了不少新的建築,希望不要破壞原有的風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