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原本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個詞,有什麽關聯呢!話還得從多年老友的澳洲熱線說起。
一天正忙著做飯,電話響了,是中學同學從澳洲打來,剛拿起電話,聽她劈頭就問:你知道鄧文迪嗎?我說當然了,這年月如此熱門的人物怎能不過耳呢!隻聽她神秘兮兮地再問,
“你知道她是誰嗎?”
“澳洲媒體大亨默克多的少妻呀!”
“不是問這個。你還記得我們中學時排球隊的鄧文革嗎?”
愣了一下,在記憶中搜索,好像是有個隊友叫這個名字,“她和鄧文迪有什麽關係?是姊妹嗎?”
“傻吧你就,她們就是一個人!”老友信誓旦旦地說。
放下電話,腦子裏總有個問題揮之不去,還是不能相信“怎麽文革就成了文迪了呢?”
那應該是八十年代,我們同在蘇北重鎮徐州第一中學讀書,是當地一所省重點中學,每年的高考升學率都是全市第一。那時擁有一枚一中的校徽,連路上的行人都會側目而視。我們同屬校排球隊,但不同屆,她大約是86屆的,所以我們隻是訓練時才相遇,接觸不多。在記憶中的鄧文革身材高挑,好象超過1米七,喜歡留短發,那時臉比較圓,愛笑,應該屬於看上去就很聰明活潑且有想法的姑娘,聽說有親戚在廣州,當時的廣州是改革的前沿,所以她的穿著打扮比較新潮。球技嘛,好象一般,隊裏打得好的都被選送到省隊了。不過這是一所重學習成績的學校,本來體育就是愛好,是學習之外的特長。她的學習應該是不錯的,不然就不會考上大學了,不過年代太久,什麽大學就記不得了。說到她的名字“文革”,帶有明顯的時代印跡,這大概也是她棄之不用的原因。想必“文迪”應該是英文名WENDY的音譯吧,姑妄猜之。
說起她,鉤起我對母校的懷念。上次回母校還是2000年和同學相約去看初中的班主任,轉眼已是6年過去了,下次回國一定再回去看看,說不準還能見到她的老師呢!看看他們是否還能記起她,如果“文革”真是“文迪”的話!
你當年(86)說我的文章還不錯可為何沒分段---因為我那時剛學上網,那個回帖的小框我不會移動,隻能寫滿了貼出去,不懂得切割、分段----讓你笑話了。翻閱資料重讀,才見你的留言---抱歉!問好!:))